一手字画与二手字画
(2022-04-28 08:46:24)
一手字画与二手字画
引子
浦西从4月1日“静管”至今已25天了。所谓春捂秋冻,25天的漫长天岁月,有穿毛衣到穿短打,老白脸都已捂成了小白脸,白白水水的,这还不知要捂到什么时候!。在捂白脸的日子里,有足够的时间“胡思乱想”。有些人会想到股票,有些人会想着美女,有些人则会想到渐行渐远的美食。这都要是正常的思绪,认知不同,站位不同,怎能一致?就像我的一些朋友,在这段时日里还有要拜我为师。为师是没资格的,为民除害,打击艺术品鉴定里的伪专家,到是可以并肩作战的。但是,今天不战了,单就把友人的问题归纳一下,并作如下的个人解读。
一、忽有朋友问,在艺术拍卖行里,经常看到些,一拍再拍的字画,为什么?能不能买?
这得要从几个方面去说:从拍卖行的角度去看,当然是要有生货了,而生货,得要看是什么级别,什么画家,什么层次的生货,如果是大画家从未上拍过的作品,来龙去脉路途清晰,那是求之不得的;如果尽是些吹牛皮和自封被某什么“世界艺术辞典”之类收录的艺术大师,那当然是熟货好于生货,最起码是保险吧。
当然,这就涉及到一手与二手的问题。
生活中,一手的东西是向来象征新的:如一手新房,一手手机,一手照相机、一手衣履、一手家具等等;大概可以这么说,没人玩过的东西都可称之为一手。
二手就更理解了,被人把玩过的东西,统统可称之为二手、十手、甚至是上百手都挂不住。
比如二手自行车,二手汽车,二手房子(有例外)等等,基本上大凡二手的都不怎么值钱,唯独是艺术品换手率越多越值钱,越玩越值钱的,而一手的字画往往却不怎么值钱。
二手或多手玩过的艺术品,不是一个小老板就能玩得动的了,他不但要有胆、有识,还要具备对事物的前瞻性、规律性,以及对事态的发展要有极佳的把控能力,才能干些二手或多手的艺术品。
二、那为什么一手字画是新的,反而不值钱呢?
这个也好理解,其流程和新采的茶叶差不多。新茶在成为茶之前,一定是经过炒青(有的还要烘焙、烘烤)等工序,才能上市,才会有清爽、酣畅的口感;字画亦然,一定要被人玩过、盘过,才能沉淀其骨感。人们把玩的,也正是那些浸润着人文情怀的东西;而生货,也就是一手字画是不具备的这些内涵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人敢下重手去盘它。
而二手字画就不一样,他之所以能成为二手或多手过个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点属性:一是先辈保留下来,晚辈不喜欢或经济手段;二是把玩的人流转、调剂;三是炒作热点、生意等三种情况。
由于艺术品的特别性,过手的人越多,其价格就会越高,有的更是价值连诚。
比如《兰亭序》《丧乱帖》《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清明上河图》等等,这些如雷贯耳艺术品,都不止是二手货了吧!多少人过个手已无法统计,有的字画上头几乎盖满了经手人各具特色、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收藏章子。这就说明,名贵的艺术品,都不是一手货。
我还注意到:二手名贵的还不止是字画类,一些名曲名剧也是这样子的。如莫扎特的名曲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以及《天鹅湖》《上海滩》等;歌曲也是(有些),首唱时不一定好听,要二唱,三唱之后,一定会入耳。传统好吃的菜肴(菜单、菜谱上名点名菜)也是如此。“东波肉”“宫爆鸡丁”“软兜长鱼”“西湖醋鱼”,一吃,再吃,还想吃的;并不是你吃过了,以后就不吃了的。
三、那么一手字画,怎么才能让它合理、自然的成为二手呢?
一手字画,要成为二、三手,杀青是必须要经历的第一环节,才能见其成色;否则,其成活率是不会太高的。你见过有几件莫明其妙的生货卖了大钱的?字画要杀青:一是朋友间相互的把玩、交流、甚至交换;二是展览销售,价格不要定高;三是亮相拍卖会,流拍不要紧,只求入这个场子,想记住你的人,一定会记住;不想记住的,永远不会记住。四是画廊的历练、打磨、折腾。这样子几轮下来,离二手货就不远了。
艺术品:有钱人玩的是二手货;没钱人,才去玩一手货。如是,打油诗曰:
一手字画不出手,
二手几乎买不走。
无边落寞萧萧下,
后悔总在成交后。
2022年4月25日傍晚仲敬干匆匆于愚且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