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上与拍卖会上
(2022-04-18 17:00:18)——仲敬干——
尽管不时核酸,遗憾的是,仍就天天的阴着,因此封在“等阳”的日了里是无聊的。当然也不一定是“无”了,倘若还有,还是聊聊我所知道的一些无聊吧。
有人说死是平等的,平等吗?秦始皇的死和百姓的死一样吗?那时殡葬的等级就分得非常的细了。当然就“死”的本质来讲,应该平等的。但是在追悼会上,又弄虚作假了。
余定居上海四十年,四十年前以及四十年中认识的不少画家里头,差不多都是七老八十的了;“七十三”与“八十四”是生命的一道坎儿,有些人就没有跨过去。没有跨过去的,我去吊唁了。事实上,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追悼会上,追忆的应该是作为“人”的一面,回归到性本善的最初始发。而不是附加那些没有的东西。似乎是在做报告,也像在作最后的炫耀(怪不得以前还有撤销追悼会上的评价的报道)。所以评价再好,被评价的都躺那了,又有什么用。
我曾参加一个追悼会,所谓死者为大,在追悼会上说几句华而不实的过头话,我看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太过头了,就太不尊重事实了。
比如在一个画家的追悼会上,追思人几乎把“辞海”里的好词全部都用上了,并还了解到他被世界上所有的大典、宝笈、辞典等收录过的名人。用好词无非是一个人体面的说明(实际上是未亡者的体面,那些体面的好词就不在这里说了,只选择对他艺术成就方面的评价)。节录一下:
……他开创了多笔成画与此一笔成画的先河,曾受到了某某的接见,和某某大师的肯定。他一生在国内外以及港澳台地区出版过多种版本的画集,和国内最具权威的《大红袍》画集。他少年成名,得奖无数,几乎得遍华夏有影响的各种美术大奖。当然像《世界名人录》、《一代名家大典》、《二十世纪著名书画家》、《中国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共和国艺术宝鉴》《中国十大殿堂级艺术家》、《中国当代书画大家》《中国实力派画家》、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百年中国画集》《世界名人大典》等多部辞书及大型画册。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中央文史书画院、中国美术馆、IBBY瑞士总部,北约及美国部分机构收藏。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等30多种国家级协会理事和会员,是全国加入国家级协会最多的人之一。他是“中华民族书法名家大师”和“中国十大书法家选集”的入选者,国家一级美术师、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院著名院士。《世界人物大辞海》等全球80多种大型辞书在编名人。其美术、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由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展,并选作邮票、泐石、课本等。多年来先后与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场观看过他的书画表演并合影;他提出了书法的笔法、章法、水法三要素的原理性结构,这一项还填补了中国书法有史来的空白区。当然,他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享有者。
听了以上这样的追思,你还以为在追悼会吗?但确实是追悼会。光是听到的这些头衔,我觉得他应是被累死的。在我看来,他比中国历来的历史人物都要牛,就是老子、孔子跟他去提鞋一定不配。
这么牛的人,这么大的贡献,英国皇家也没送给花圈来,那些大得不得了大机构也没发个唁电来唁一下表示重大损失。如果真有这么牛,他的艺术作品,一定逃不过中国收藏家的眼睛。那么好,我们去看一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
我对艺术品拍卖市场,多少还是了解一二的。但翻了不少资料,就是没有找到这位作古艺术大师的拍卖成交记录。不过也许他的作品只在国外上拍吧,那我就没办法查处了,外语我是一窍不通的。
在我翻看拍卖资料时,翻出了不少没有上过《世界名人录》、《一代名家大典》、《二十世纪著名书画家》、《中国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等典藏的人,到是拍出不少天价的作品。那么追悼会上的话,难道不真成鬼话了!如是,打油诗曰:
入典大点不拒多,
评论亦如鬼唱歌。
桃花潭水并不深,
李白来了又如何。
2022年4月18日下午仲敬干匆匆草就于延安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