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引出对金中都遗址的关注,使我想起今年8月参加北京知青网成立六周年聚会,地点就在丰台万泉寺的金都乐苑。由于地点不熟悉,就提前出发,原来金都乐苑就在中国戏曲学院南门对面。时间还早,我就走进一个仿古的大门,也是金都乐苑的北门。进门就看到左边有许多高大的石碑、石人、石马等。右边有一个简介牌,看后才知道我所在地方也是金中都遗址公园,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刻碑立在草地上,碑文要仔细辨认才行,我抄写记录如下:
金中都遗迹保护记
金中都城为金朝中后期国都,天德三年(公元一一五一年)扩建辽南京城,贞元元年迁都与此,名中都。其北墙中段仍用辽城,其余为新筑城墙,总计全长一万八千九百六十米,公元一二一五年蒙古兵攻占中都至元元年(公元一二六四年)于中都东北郊另建新城九年,命名大都,为元朝国都所在。金中都北墙东段与元大都南墙两段重合,其余逐渐废弃。明朝营建北京,金中都之东部包八北京外城以内,西部废为村野,宫阙街坊湮没无存。残留之板筑城垣,亦因人工取土及雨冲刷,仅存高楼村之西万泉寺及凤凰嘴之南墙三处遗迹。北京建城历史久远皇都城垣,唯此最古。为保存古都迹迁之证据,北京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四年将此处遗迹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零年拨专款加以保护,于城垣遗址下部砌筑护墙,铺墁散水,四周以护栏,植树绿化。保护工程由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勘测设计,丰台区文化文物局组织实施工事即毕立碑为记。
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0年九月十五日
石碑不远,有一个杂草丛生的土堆,下面围了一圈石头墙,上面镶的金中都城墙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汉白玉牌子。这就是“保护记”中提到的万泉寺金中都城墙遗址,眼前的小土堆就是八百年前辉煌无比的金中都的城墙。据老人讲,这里的土质原本疏松,但城墙的黄土却异常坚固,原来夯筑古城墙时用的黄土,是用人力从百里之外的涿州一筐筐传过来的,并夯实而成。据说1960年左右,这里的城墙还保存很多,墙厚
20米,高三层楼,城墙上还有年代不明的砖楼,老人们小时候常到上面去玩。那时候这里有很多水塘和水田,一条河从村中过,水清见底,有很多鱼虾。后来不知什么人看中了那大土堆,就组织人把里面掏空,冬天把河里的冰取出放到洞里,夏天取出来卖,北京啤酒厂还到这里拉冰呢。就这样,城墙土被建房的不断拉走,后来在马连道建设过程中,城墙的土也被拉去铺路了,古城墙就慢慢消失了,就剩下被围起来的这么一点,1984年这里开始成为文物被保护起来。
http://s5/mw690/3fcbbdbetcecf93183c34&690
万泉寺金中都城墙遗址位置
http://s2/mw690/3fcbbdbetcecefe341ea1&690
http://s2/mw690/3fcbbdbetcecf00b4ab61&690
http://s7/mw690/3fcbbdbetcecf0cbf1fb6&690
http://s10/mw690/3fcbbdbet7b14b493a139&690
http://s11/mw690/3fcbbdbetcecf0f0c372a&690
正是由于海陵王的迁都,成就了金中都及现在的北京城
http://s11/mw690/3fcbbdbetcecf1e35deba&690 刻有“金中都遗迹保护记”的石碑
http://s16/mw690/3fcbbdbetcecf6d737b2f&690
万泉寺金中都城墙遗址
进门后见到的石碑、武士雕像、石马,与金中都根本没有关系,都是文物部门在别处收集后集中到这里,供游客观赏。金中都城墙遗址的另外二处是凤凰嘴、高楼村,都属于原金中都城西南部。也都在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丽泽商务区范围内,相信金中都城墙遗址会成为丽泽商务区的一张人文牌,让800多年建都史在这片现代化的土地上沉淀,散发出古老雄浑的人文气息。
http://s14/mw690/3fcbbdbetcecf3c543b9d&690
http://s9/mw690/3fcbbdbetcecf3cab2928&690
http://s10/mw690/3fcbbdbetcecf35df9bd9&690
http://s10/mw690/3fcbbdbetcecf3611d4a9&690
http://s2/mw690/3fcbbdbetcecf36a69a61&690
http://s4/mw690/3fcbbdbetcecf36d3fa73&690
http://s3/mw690/3fcbbdbetcecf37017682&690
http://s14/mw690/3fcbbdbet7b14b8b7dc8d&690
http://s5/mw690/3fcbbdbetcecf37527a94&690
http://s11/mw690/3fcbbdbetcecf74d57d3a&690 东管头高楼村金中都城墙遗址
http://s12/mw690/3fcbbdbetcecf7657af2b&690 破烂不堪的凤凰嘴金中都城墙遗址(在一家冷冻工厂内)
尽管万泉寺这个遗址公园太不起眼了,但也算清静,丰台区准备花巨资把公园建成一个具有金代浓郁特色的遗址公园,公园内将按照金中都古城原有风貌,建设金中都古城微型缩影,包括楼台水榭、街道店铺、勾栏人家,力求体现当时的风俗人情、建筑特色、市场景观。届时,在商务活动频繁的现代化丽泽商务区里,人们同样能够领略到遥远灿烂的金代古文化文明。我倒觉得,现在花费巨资修建新园,还不如早就该把原始遗迹保护好,那才是真东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
我暗自庆幸有眼福,无意中闯进历史中的金中都城墙遗址,要是特意去找,还未必能找到。参加完活动回家,赶紧在网上恶补金中都历史。
据历史学家考证,女真人在北京建立的中都,使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一个王朝的都城。中都建设于辽南京的基础之上,1965年至196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对金中都城的四周进行发掘和勘测。
金中都的西垣。金中都的西城墙目前还有很多遗迹,分布在今北京广安门外的马连道仓库、蝎子门、高楼村、凤凰咀村一带。城墙的北端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南端在凤凰咀村。北京右安门外的凤凰咀村土城遗址是将辽南京城西、南两面城墙向外扩展以后的金中都城的西南角,当时古城遗址在一片农田之中,为西、南两面城墙的直角形交点,向北延伸5里左右,向东延伸1.5里左右。土城全部用粘土夯筑,高处有2丈左右,低处也不少于1.5丈。1958年,经过详细勘察,发现土城夯土每层为5~10厘米不等,夯土中含有唐代青、白瓷片,宋代钧瓷、定瓷片,黑釉缸残片,辽金时代的沟纹残砖等。自凤凰咀向北,有蝎子门一地,其处有高近6米,基底宽近18.5米,门口宽近30米的城门遗址。这个贯通东西的土城口,东对白纸坊大街。金中都西城墙经实测约有4530米。
金中都的南垣。在凤凰咀村以南不远,有一道自西东流的灌田渠水,应是金中都南护城河的遗迹,而金中都的南城墙则应在这道渠水之北。从凤凰咀土城遗址向东延伸,所经万泉寺、石门村、霍道口、祖家庄、菜户营等地,也有连续不断的土丘形城墙遗迹。但从右安门大街以东,就没有遗迹可见了。然而,虽然金中都的东南角没有遗迹可寻,但只要从凤凰咀经万泉寺、石门村、霍道口、祖家庄、菜户营等地的土城遗址向东延伸,其与金中都东城墙(待下面详述)会合之点,必定是金中都城的东南角无疑。这一会合点就是今永定门火车站以南的四路通村。金中都南城墙经实测约有4750米。
金中都的东垣。四路通村以北是今永定门火车站,过去这里曾有一道南北方向的土岭,称窑岗子,至今火车站北也还有一道百余米长的土岭。建火车站时,曾在窑岗子内外发掘出几百座汉代及辽代墓葬。自窑岗子向北是陶然亭公园,再北的地方称窑台,从地名可知这里过去曾有高出周围平地的土丘。以上土岭、土丘,都应是金中都东城墙的遗迹。由窑台向北是黑窑厂胡同,街道西边还存在着较高的台地。由此再北,则为位于今北京宣武区虎坊桥以北的梁家花园。梁家花园也是被研究辽金燕京城故址的学者普遍注意的地方。据明人刘定之《呆斋集》记载:梁氏园外有废城,称萧太后城。当地人常在这里取土,或掘作墓地。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也记载:梁家花园在废城边,城东有渠。《光绪顺天府志》也记载:虎坊桥下旧有枯沟。这条梁家花园废城东的渠和枯沟应当是金中都的东护城河。金中都东城墙的南端在四路通村,北端则在依此一线向北延伸与金中都北城墙会合的宣武门内翠花街。金中都东城墙经实测约有4510米。
金中都的北垣。金中都的北城墙也就是唐幽州城和辽南京旧城的北城墙旧址,没有什么改变。原在白云观北有一段古土城遗迹,早已经无存。从白云观向西约1公里,有会城门村。会城门是金中都北城偏西的城门,今城门虽早已不存,但名称还保留下来,是确定金中都北城墙位置的重要依据。自会城门村再向西,至黄亭子,金中都北城墙向西延伸到这里和西城墙北端相接。黄亭子是金中都城的西北角。金中都北城墙经实测约
4900米。
将以上测量所得的四面城墙长度相加,共
18690米,合今37里有余。
http://s6/mw690/3fcbbdbetced047c147f5&690
这次游玩“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更是对金中都遗址有了深入的了解。除了前面提到北京有三处金中都城墙遗址,1990年10月,北京市园林局在右安门外玉林小区盖宿舍时,偶然发现了金中都南城墙水关遗址。经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市文研所的考古人员进驻工地进行了清理发掘,由于这处遗址的发现为今天的人们了解金中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证,后被评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为将遗址彻底保护下来,市政府决定在此建设辽金城垣博物馆。1995年4月23日,辽金城垣博物馆建成开放,1995年10月20日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关是古代城墙下供河水进出的水道建筑。金中都水关遗址是一处正南北方向的木、石结构建筑,上半部已经被毁掉,只残存基础部分。遗址残长43.4米,过水涵洞长2135米,宽7.7米。考古人员研究发现,当时为了建筑水关这一宏大的工程,建造者使用了大量木、石、铁、砖、砂石等材料。其中使用的木材均为柏木,主要用于地钉和衬石枋,建水关约用了1800根一至两米长的木桩。而石材均为青石,共用了约530立方米,此外还使用了2500个铁银锭。水关遗址的堆积厚达5.16米,从堆积层的叠压关系可以看出水关在元代早期还在使用,至元代中晚期毁弃。由于水关遗址的发现,不仅确定了金中都南城墙的方位,而且通过用考古钻探的方法向北追寻古河道的方向,基本上明确了金中都城内水系东流过龙津桥后,其中一支向南的走向和经南城墙入护城河的确切地点。金中都水关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中规模最大的,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水利设施的重要实例。
http://s13/mw690/3fcbbdbetcecfa1b6205c&690
右安门外玉林小区附近的辽金城垣博物馆(金中都水关遗址)
金中都还有大安殿遗址,在今天的宣武区滨河公园。1990年,在建设西二环工程中,从滨河公园及道路地下4米处发现一处大型夯土遗址,经考证,正是金中都皇宫的主体建筑大安殿遗址。湮没已久的金中都终于得到科学而清晰的实证。
http://s7/mw690/3fcbbdbetcecfae2760e6&690 大安殿遗址上建的“金中都纪念阙”
http://s2/mw690/3fcbbdbetcecfb051a311&690
金中都太液池遗址亦称西华潭遗址,位于广安门外南街。金名为同乐园,史载在同乐园内,辟治了瑶池、蓬瀛、柳庄、杏村等名胜。在历代地图上这里示有一个马蹄形的水面。现在北半部已被填平做游泳池用了,只有南半部的水面还保留着。
http://s7/mw690/3fcbbdbetcecfbd6eae76&690
金中都太液池遗址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掘,相信还会有更多的金中都遗迹、遗物被发现,金中都定会继续给人们提供人文、景观的享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