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上篇发的山丹军马场照片,引起许多朋友的好奇,山丹军马场的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大家。有很多朋友不了解山丹军马场,不了解骑马运动,我再转载一些去过山丹马场的马友、网友的文章。2007年中国马术网、中国马友联盟、山丹军马场准备在国庆前后组织两次赴甘肃山丹军马场骑马翻越祁连山活动,活动之前,请了全国各地马友实地考察,北京绿野户外网的绿野马队也有三名队员参加,下面是她们写的考察作业。
在路上--山丹军马场探路之前前后后
叶贺
出行方式:开车
路线:京昌高速――京张高速――京蒙高速――京藏高速
第一天:北京到银川,顺便花钱逛景区:沙湖。没去的后悔,去过的更后悔.天鹅还是比较可爱的.
第二天:银川到山丹军马场,路很好走,和我们同行的另一辆越野车在途中和我们说了再见就奔赴藏区去了。
http://s11/middle/3fcbbdbetc342ede77e9a&690
当晚得到了中国第一勇士,骑马走全国第一人吴舒里的接待,热情,豪爽,健谈,平易近人……相信今后几天的共处将是愉快的。
第一晚
到达军马场的当天,就被西大河水库的奇美景色所吸引,当即决定在西大河营地宿营,迷人的黄昏,繁星点点的夜空和冰冷的清晨(0度),当然还有动人的日出。
太阳一出暖洋洋,腐败马上就开场,美女(当然不是我)操持格外忙,草原飘起咖啡香。。。。。辛苦杨威同学了,我则是享乐派中的享乐派,嘿嘿。
http://s12/middle/3fcbbdbetc342f5a72e0b&690 第二天,老吴带我们开车进山探路,在离西大河不远的草地上我们看到了真正放养的马群,带着专业相机的都忙着拍照,而我却静静的坐在草地上,看着眼前马儿你追我跑,嬉戏打闹,自由自在的场景想了很多很多……。
http://s8/middle/3fcbbdbetc342fc3080c7&690
http://s1/middle/3fcbbdbetc342fe1dede0&690
http://s7/middle/3fcbbdbetc3430498c7c6&690 第二晚
要和大部队会合,所以住进了招待所,那个从外面看酷似大车店的招待所实际上内部装修和设施远远超出了很多三星级宾馆。
第三晚 是穿越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应大家的要求,回招待所看奥运。
第四晚:
实在耐不住的我们三个宿营派决定脱离大部队,到山顶的高炮营地去宿营。得到守炮战士的同意,我们开始扎营,架好三脚架,等待火烧云。
http://s5/middle/3fcbbdbetc3430f880e84&690
http://s5/middle/3fcbbdbetc3430fc1a5d4&690
http://s14/middle/3fcbbdbetc343102262cd&690
http://s11/middle/3fcbbdbetc343107a20ca&690
在山顶上能够远远地看到西大河水库的全景,成群的马儿就在我们不远处悠闲的吃草,更远处是若隐若现的雪山,更近处是守炮战士其乐融融的一家四口和他们养的母鸡们。继续上照片。
坐在凉棚下,欣赏前几日拍的照片,结果越看越凉,直到四肢冰冷,浑身发抖才不得不钻进睡袋。
这一晚没有风,也没有湖边的潮湿,睡得很舒服。
再次看到了日出,在柔和的光线下草原显得如此沉静而美丽。
头天下午在镇上买了很多腐败物资,早餐是法国酥饼夹煎蛋(不是偷的!虽然周围母鸡很多),紫菜汤,还有煮咖啡。
第五晚:
三位宿营派依然抱着美好的野外愿望,计划把营地扎在一个后有山前有水,风景如画的山坳里,更加令我们兴奋的是当晚将有篝火和骑兵帅哥陪同,应该格外热闹。但是由于本人身体不适,已显感冒迹象而拖了大家的后腿。只有个别野战派美女坚决留在营地享受野营乐趣,对此本人能表示的就只有羡慕、嫉妒和百分之一万的佩服了。
带着遗憾和眷恋告别了篝火和羊群,坐着汽车回招待所洗热水澡,养病去也。再次向装备齐全,勤劳麻利的杨威同学表示感谢。
正式活动第一天:适应性穿越,大约30公里
备马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得到此中最快最好的一匹AD青马,看着那匹模样神骏,傲然挺立的高头大马,我犹豫了,由于我的不自信,结果花落了别家,悔呀!我的坐骑虽然个头不高,貌不惊人,但是也没有令我失望,一出门就展示了自己强劲的动力。
冲了两个小山后,马儿逐渐安静下来。经过险峻的窟窿峡时,一路70度的下坡只能牵着马儿徒步,累坏了我们这些穿着西部靴扮酷的。下山后涉水到对岸,遇到了平直的草原,忍不住飞奔的欲望,放开缰绳,让马儿你追我逐的进入了佳境......。全速之后当然要下来遛马了,它要伴我五天呢。转过一个山坡就看到了西大河,原来今天我们的路线是环湖呀!
30公里很快就甩在身后了,按计划到营地用午餐,大家都意犹未尽的时候,天空阴云密布,很快就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随着雨水降下来的还有温度,又冷又饿的战友们争先恐后的钻进了营地餐厅温暖的帐篷,专心享用着午餐。
奶足饭饱过后,看到天空没有转晴的意思,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坐车回驻地,而个别的有马蹄就不要轱辘且备有雨具的疯狂人士(包括在下)以帮骑兵把马儿赶回驻地为借口,再一次爬上了马背,6公里的砂石公路,练习骑坐的号机会。
http://s1/middle/3fcbbdbetc34319c7b4d0&690
http://s10/middle/3fcbbdbetc3431afb6b79&690
http://s13/middle/3fcbbdbetc3431cda3cbc&690
http://s12/middle/3fcbbdbetc3431d5c24fb&690
第二天:继续深度适应(头一天我们适应马,今天是马儿适应我们),30多公里
途径几千亩的油菜花地和大片的草场,景色美不胜收,还喝到了当地地道的砖茶,中午在大雨降临之前我们到达了打尖的地点,老乡做的热腾腾的一大锅面片汤拯救了我们。格外要提到的是:勤劳的杨威同学在大家围坐着休息聊天的时候偷偷地向老乡学手艺,最后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揪片技巧。
雨未停,但吃过面片汤充满热量的我们已经不能等了,顶着小雨扳鞍上马,继续着我们的骑乘。
此前有人不幸受伤,情况是这个样子的:此仁兄上马时不知哪个动作惊动了马匹,还未等他右腿跨过马身马儿就启动了,且突然提速,此时左脚踩蹬右腿悬空的姿势很是难受,硬上?没有把握。退下来?不太甘心。就在此时,马儿已有了些速度,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仁兄凭着经验决定跳下马背,可怜他左脚的登山鞋正正地卡在蹬里,落地时只有右脚硬生生的触地,当即失了重心,跌坐在地上。右脚伤得相当严重,强忍着剧痛又在马背上坚持了N多公里,最终和汽车汇合在公路上才得以休息,就此退出了穿越。遗憾呀!愿早日康复,重返马背。
上公路后的不久,我们也结束了当天的行程,马儿们被赶到我们第三天的出发地,那个美丽的山坳里,骑兵将在那里宿营,照料马儿,为我们第三天翻越雪山做准备,那里将是我们明天的备马出发地点。
还是由汽车把我们拉回驻地,途中热情的老吴带我们再上山头,看高炮赏美景,这一去坚定了我们脱离大部队在山顶扎营的念头。
和大家一起在镇上吃完晚饭,我们三个北京宿营派采购了物资就开车上山扎营了。
http://s9/middle/3fcbbdbetc343270c9768&690
http://s15/middle/3fcbbdbetc34328be8dbe&690
http://s16/middle/3fcbbdbetc34329d2dfbf&690
http://s8/middle/3fcbbdbetc343327831a7&690
第三天:翻越雪山
往返60公里
最艰难的一天
宿营派和奥运派在山坳里汇合,一起备马,准备出发,此时没有任何人想得到当天的艰苦,大家笑容灿烂地出发了。当然,存在受伤减员的遗憾。
几公里砂石路快步下来已经不很轻松了,接下来的路就更加不可思议了,山路嘎然而止,下河滩,全是碎石路,马儿走起来左摇又晃,一颠两跳的非常艰难,行进的速度骤减。我们以为这是暂时的,可一走就是十几公里,真的是身心的考验,身体始终保持紧张,心疼跨下马,提心吊胆,不停祈祷它们不要受伤能坚持把我们带回家。
过了冷龙岭,就是传说中甘青的分水岭,亲眼见到了那条传说中十几公里长伸手不见五指的贯穿甘青的冷龙岭隧道,胆大的人们想尝试着骑马向里走上一公里,眼看着他们队形整齐的进入隧道,老王哥和我决定在洞口等待,就在我们转身退后的瞬间,进去的勇士们又都一一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幻觉吗?
嘿嘿!看来我们的决定是明智的。。。。。难度太大了,不知道这条隧道究竟是为什么东东通过而修建的?????
退出隧道之后就面临着上山,陡峭的山路只有技术高超且信心十足的人才能骑马上去,大部分人都是四肢着地爬上去的,还不能忘记拉上自己的马。就是这样我的小马还是在狭窄的山路上四蹄卧在了泥地上,并往左侧山下侧滑,当时的危机情势引来了身后同伴的惊呼,他们对我大喊:下马!把马拉起来!
说的容易,山路窄得只容单脚,马的身体占据了全部平处,我只能拽着右侧山上的灌木转移重心,从右侧下马,我还未站稳马就向下滑去,我又拽紧缰绳,让马儿挣扎着站起,此时的马儿已经在我左下方五米以外了,幸亏缰鞭够长,才没有失去对马的控制。来着可怜的小马走了好长一段路才敢再次上马,刚一上马就碰到了下山的大坡,在大家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端坐在马身,身体后仰,我的小马像是会滑雪一样的滑下了陡坡。真了不起!
随后的路依然艰辛,且眼瞅着海拔表不断显示新高,骑骑走走,在泉水边简单的吃了带来的午餐,最终到达了雪山脚下。
大家情绪激昂,自觉地整队合影,很多少侠都激动地站在马背上了,而我拖着病体和战战兢兢的心,能捱到此处已属不易,平地都站不稳了,马背就更不敢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以表达我的开心。其实我真的很开心,此时的海拔高度是3900米,看着眼前巍峨的雪山,心里是感动的,自豪的,只是面部表情有点僵硬,不足以表达当时的心情。
合完影的下一个节目就是徒步冲击垭口了,大家纷纷下马,准备最后的冲锋,我看着近在眼前的垭口只能望山兴叹。自己不争气呀!短短的400米位移/100多米垂直距离成为了我此行最大的遗憾,失去了“脚踏甘青两省,立于雪山之颠”的绝好机会。
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雪,确切的说是小冰渣,恰好配合了这个壮美的时刻。佩服其他的战友们,他们的此行没有留下遗憾,在山下听着他们自豪的欢呼声,懊恼着自己的“小姐身子”
年逾五旬的吴舒里前辈首当其冲地率先登顶,更让我感到惭愧。
一路上我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不要原路返回?
每每都得到令人郁闷的肯定答案。鉴于艰苦的回程路,我放弃了冲击垭口,默默地养精蓄锐,等待和大部队一起返程。
返程路上渐渐的出了太阳,心情也好了很多。回到出发地时已经基本无恙了。
保险起见,我还是放弃了宿营计划,回招待所修养了。一个热水澡洗下来完全恢复了元气,期待着明天的骑乘了。
第四天:舒缓骑乘
30公里
阳光明媚,风景一片大好!
出乎预料的队伍由13人减员到了6人,坚持穿越的只有以下的马疯子:
老王哥,响马,杨威,康巴,老邓和我。(姓名按疯狂程度排序,嘻嘻!)
老王哥不是最疯,但是在他这把年纪的里他属于无敌疯狂型,所以排名第一;
响马不追求速度,一路讲着安全第一的他每次奔跑都不会屈居人后,在第一天右腿被肚带磨破,第二天左腿被蹬带磨破的情况下仍然奋勇争先,排在第二位已经很委屈了;
杨威是绝对的女中豪杰,野战军团,宿营三天依然神采奕奕,当日一直一马当先且不走寻常路,当居此位;
康巴绝不是不疯,他前几天得了最好的马,爽得一塌糊涂,腿上也带了伤。今日主动和老邓换马,让别人过瘾,其高风亮节令人感动,后来才得知,原来他是想找一匹控得住的马在后面给自己的女朋友打电话说上一会悄悄话,嘿嘿;
老邓呢,得了好马却舍不得跑,爱马之人会控制,真是了不起!
至于我嘛,马的脚力不行了,大家跑跟着跑,大家停只能停,基本上位于队伍的末尾,起到了很好的收队作用。
http://s14/middle/3fcbbdbetc3433c15d94d&690
http://s6/middle/3fcbbdbetc3433daa6bd5&690
http://s10/middle/3fcbbdbetc3433ff0af69&690
http://s8/middle/3fcbbdbetc34342f16337&690
http://s9/middle/3fcbbdbetc343451d96b8&690
http://s11/middle/3fcbbdbetc3434650ab1a&690
今天的任务是把马从山坳里骑会厂部(即我们的驻地),路上青山绿水大草原,遇到平路跑一跑,遇到石子路就信马由缰,感受到的一个最有趣的体验是:同一条河我们涉水渡过了十几次,河流弯弯曲曲,没有办法一直沿着某一侧前进,只能不停地过河,水流很急,有的地方没过了马肚子,河底的石头错落不平加之马儿疲劳了三天腿有些发软,着实有点惊险呢,大家做着随时落水的准备,幸好一路有惊无险。
看到了西大营地,湖边散落着上百匹的马群,立时精神一振,催马上去凑热闹,看着马群被我赶着奔跑的壮观景象,心理那叫一个美!
又是美美的一顿午餐,之后排名靠前的几位疯子骑马回驻地,我呢?有牧马人可以开,就体验一小下越野的感觉吧!
洗个热水澡,休息片刻,看完了奥运女子射箭张娟娟的精彩夺金表演,心里痛快!驱车再次回到西大湖营地,昨晚大家商量好的篝火欢聚晚会将在那里上演。
到了营地才发现,参加本次篝火的只有白天骑马的这六个疯子,篝火就太奢侈了,在军帐内把酒言欢是少不了的。前两天被推来推去的就今天显得明显不够喝了,基本完成了穿越计划的我们心情愉悦且放松,大有不醉不归的劲头,话题也越谈越投机,俨然是熟识已久的老朋友了。深夜才各自回帐篷休息。
第五天
自由活动,各奔东西
早上醒来发现帐外下着密密的小雨,恐怕今天骑不成了,因为绝大部分人只有半天的时间了,下午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吃完早饭,车子把大家拉回驻地,雨奇迹般地停了,东方露出了一线曙光,大家的兴趣又起,喊着要备马继续骑,最终三个终极马疯子:老邓、响马、康巴(本次排名不分先后)抓紧了仅有的两个小时时间又出去寻找马群了。
正午12点,马疯子们归来,散伙宴隆重开席,小小的圆桌旁挤了14个人,大家推杯换盏,憧憬着将来在全国各地再次相聚的可能性,气氛那是相当的热烈。
下午2点,送走了全国各地的马友,北京的战士们再一次坐在了马背上,这次要体验一下山丹纯血的感觉,请了两位当地向导:老李和小刘。小刘是马场的配种技术员,文化人呢!说出话来很有水平的。
他们将自己私藏的经典路线拿出来与我们分享,我敢说:今天下午见到的是我在山丹军马场六天以来见过的最美的景色。
先翻山到山顶看母马群,漫山遍野的母马带着自己的小宝宝散步吃草的景象是那么的和谐,下山路难度极大,穿过陡峭的原始森林,密密麻麻的松树之间几乎没有出路,我们的下山过程可以用披荆斩棘,跌跌撞撞来形容,但是五步一小景,十步一惊喜的原始感让我们觉得辛苦和惊险都是值得的。
到得山下又是一番天地,回头望去,来路绝对壮观。记住了,这个罕有人际的仙境叫“大黄沟”。
再向沟底走去,只见马工突然停步,俯身地上,用手比量着什么,敏感的我顿时紧张了起来,野兽!第一个闪过我脑海的念头。小心翼翼地问了马工,他边走边量,量过几次才跟我讲:刚才发现了狼的脚印,不过已经向别的方向跑过了,这才稍稍放心。
对了,忘了表述,刚才下山时,在茂密的松林里马工发现了鹿留下的痕迹,但是没有见到它的踪影。
继续前行是两块巨大的天门石,平地而起耸立在山间,恰似一座巨大的敞开的大门,开放怀抱等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留影!必须的!
接下来是十几公里美丽的山间林荫道,见识了山里各种各样的植物:皂角,大黄,野草莓和很多种记不住名字的药材,马工一一给我们讲解,还下马带我们采了很多皂角和野草莓,野生的草莓真香呀,酸甜可口。
走出了大黄沟,进入窟窿峡,在天黑之前到了家!
感谢热情淳朴的老乡们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和美好回忆!
全程30多公里
http://s7/middle/3fcbbdbetc3434cc0a806&690
http://s1/middle/3fcbbdbetc3434edc2220&690
http://s16/middle/3fcbbdbetc343517bfb1f&690
第六天
一早开车出发上山,在山上观察马群的动向,找好机位,伴着柔美的朝阳,等待马群的到来。
终于看到了700多匹马奔跑下山的壮观场景,没有语言可以形容当时的感受,回来总结就是一句话:这里是天堂!
完成了拍摄任务,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原来军马场的羊倌是骑着驴放羊的,那副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http://s10/middle/3fcbbdbetc3435978abb9&690
http://s3/middle/3fcbbdbetc3435a8b4ec2&690
回到驻地,和留下来的朋友们商量,决定和他们一起开车翻越祁连山,路上路过了二场和三场,既没有停车也没有照相,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会再来的,且就在明年!
再见了山丹军马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