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健康讲座:第十一集 鼻中隔疾病
(2012-10-16 22:32:55)
标签:
梅祥胜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健康鼻科 |
一、鼻中隔偏曲
(一)病因
1.外伤:外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外伤史常早已遗忘。当时因鼻中隔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未全,故不显症状,以后随年龄增长始逐渐发展成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伤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
2.发育异常:鼻中隔原由数块软骨组成,以后分别骨化,才出现骨部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骨和软骨的发育不均衡,而形成畸形或偏曲,或在鼻中隔各骨或骨与软骨之间的接缝处形成矩状突或嵴突。腺样体肥大、自幼张口呼吸、硬腭高拱者的鼻中隔发育受限,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3.压迫因素:鼻腔内肿瘤或异物压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侧。
(二)临床表现
1.鼻塞:交替性或持续性。单纯“c”形偏曲或嵴突,多引起同侧鼻塞或交替性鼻塞。伴有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及“s”形偏曲,可能引起双侧鼻塞。
2.头痛:偏曲部分压迫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3.鼻出血:偏曲的凸面或嵴与矩状突处黏膜变薄,而且常受到气流或尘埃的刺激。故常发生干燥糜烂,导致鼻出血。
4.邻近器官症状:继发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
5.检查:鼻中隔软骨部偏曲诊断较易,高位或后段偏曲易被忽视。本病必须与鼻中隔黏膜肥厚相鉴别,以探针触之,后者柔软,且易压成小凹。检查时可见鼻中隔偏曲的各种类型,按偏曲形态分类,有“c”形、“s”形、嵴和矩状突等。按偏曲部位分类, 则有高位、低位、前段、后段之别。
(三)治疗
二、鼻中隔血肿及脓肿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积血感染即成鼻中隔脓肿。
(一)病因
1.鼻部外伤:如头面部打击伤或跌倒时发生鼻骨骨折或鼻中隔骨折脱位。
2.鼻中隔手术后:术中止血不善或术后因喷嚏而引起。
3.出血性疾病:如血液病、血友病、紫癜病等,也可能发生鼻中隔血肿。
4.鼻中隔血肿没有及时处理、发生感染而成脓肿。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三、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穿孔系鼻中隔软骨部或骨部因外伤或其他原因穿破,形成大小不等的穿孔,使两侧鼻腔相通。
(一)病因
1.外伤:如手术、经常挖鼻、鼻外伤等,其中以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引起者为多见。反复挖鼻成习,形成鼻中隔溃疡,也可致穿孔,严重鼻外伤也可引起。
2.特殊性传染病:如结核、狼疮、梅毒及麻风等。梅毒性穿孔常位于鼻中隔骨部,致合并鞍鼻。其他原因穿孔一般位于软骨部。
3.急性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伤寒及天花等。
4.鼻中隔脓肿:脓肿溃破后穿孔。
5.化学物质刺激:如长期接触铬酸等。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