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水军席卷电影市场
(2011-06-17 09:48:49)
标签:
网络水军杂谈 |
网络水军席卷电影市场 误导观众搅乱口碑
事情缘起于4月底,《关云长》片方宣布悬赏十万,“捉拿”故意诋毁该片的“网络黑手”;虽然这并非“网络水军”首次与中国电影沾边,却是第一次引起业界和公众警觉。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网络水军”给钱就办事,好坏彻底失去标准;而对于各大制片公司而言,有人恨其如毒瘤惟恐受到伤害,却又有人爱其宣传效果主动找上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长远来看,在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路上,“网络水军”的介入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典型事件:《关云长》遭遇“网络黑手”
看完某部电影,到网上发个评论,本来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有了“网络水军”的参与,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如果不细心调查,就很难分辨出哪些是真实的网友评论,哪些是“网络水军”的刻意炒作。
今年4月底,国产大片《关云长》片方忽然发表一份声明,称遭遇到了“网络水军”的故意抹黑,要悬赏10万人民币捉拿“幕后黑手”。
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公开与“网络水军”发生关系——根据记者得知的情况,此前已经有不少影片有“网络水军”参与炒作,但都在背地里进行,普通观众并不知情。
最初,大家都以为这又是一起炒作事件,但《关云长》确实遭遇到了“网络水军”的故意抹黑:4月28日影片上映的第三天,在不足两小时内,该片在豆瓣影评网的评分忽然由7.6分暴跌至5.9分——到目前只剩5.1分,而且大量参与评价的ID账号都是新注册的。
事情的蹊跷在于,如果是网友自发评分,时间段不可能如此集中,也不可能全都是负面评价,更不可能所有ID账号都是新注册的——这是“网络水军”比较明显的身份特征。
而事实也证明,《关云长》确实遭受了重创,由于口碑不佳,该片后期表现乏力,1.5亿投资,最终只在全国收获大约1.6亿票房,分账后远未回本。更悲剧的是,到目前为止,抹黑该片的幕后黑手仍然无迹可查,“逍遥法外”。
群体调查:总数百万以上水军成分杂
所谓“网络水军”,简而言之就是有规模、有组织地网上发帖、转帖或回帖,并收取一定报酬的网友。“网络水军”的头目,男的称为“团长”,女的称为“水母”。
供职于一家网络公司的阿磊(化名)向记者透露说,电影与“网络水军”发生关系,主要走以下三步程序。
第一步,电影片方出于宣传的需要找到网络公司,支付一定数额的酬金要求对方到网上对某部影片进行炒作。
第二步,网络公司通过业内资源联系到“团长”或“水母”,达成交易。
第三步,“团长”或“水母”联系到自己手里的“网络水军”,布置任务,后者直接到网上发帖、转帖或回帖,然后收取报酬了事。
阿磊表示,每家网络公司都有一定数量的“团长”或“水母”,每位“团长”或“水母”也都有百十来名“手下”;而北京有700多家网络公司。即便按每家网络公司只有10名“团长”或“水母”,每名“团长”或“水母”有100名“手下”计算,“网络水军”的数量就高达70万。
因此放眼全国,“网络水军”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以上,他们当中各种职业的都有,如在校学生、社会闲杂人员、白领等,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每天有大量时间泡在网上。
遭层层“盘剥”水军月入一两千
小胡是北京某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自己今年曾作为“网络水军”的一员,到网上为某部电影“吹捧”:“具体片名我就不说了,反正投资不大,是一部合拍片。”
谈起这份并不体面的“工作”,小胡直言很辛苦:“首先你要联系到项目负责人(指团长或水母)领取工作任务,然后到各大论坛或网站去大量注册新的ID账号,然后没完没了地发帖、跟帖或转帖,有些观点根本就不是你赞同的,但也得转发或回复,并表示高度赞同。”
由于电影片方支付的费用是网络公司、“团长”或“水母”层层盘剥,最后流到“水军”手里的钱所剩无几:“一般平均每条帖子能收到三毛钱,一天发帖200条,才60元,一个月满打满算才一两千块。关键是你得有时间,每天怎么也得花三五个小时。”
至于支付方式,小胡表示他从来没有见过“团长”或“水母”,都是网上联系,然后通过支付宝交易。
10万炒热电影立场全凭客户
近日,记者在某门户网站上注册了一个新的ID账号,历经周折找到一名“团长”,称自己是某部电影的片方,想要炒作一下,问及需要多少钱时,对方回答得直截了当:“主要看你想达到什么样的宣传效果,如果只是想获得一些好评,三两万就可以;如果您愿意拿出10万以上,我们可以帮您把这个片子炒成热门话题,引起焦点关注。”
随后,记者又到别的网站注册了两个ID账号,并各自联系到一名“团长”和一名“水母”,得到的报价大致相同,都是根据帖子的数量算钱——大约5毛钱一条:“要闹得动静更大另外加钱,一般10万就可以炒成热点。”至于炒作过程中的“立场问题”,记者联系到的“水母”表示:“这个我们全听客户的安排。”
不过当记者要求对方举出他们曾成功操作的影片案例时,三位负责人一致表示:“我们不能说具体片名,这是原则。”
业内看法:误导忽悠观众搅乱电影口碑
由于“网络水军”及其“上司”的首要目的是挣钱,给钱就办事,因此他们评价某部影片时根本没有立场,好的可以说成坏的,坏的也可以说成好的,这直接导致影片的口碑真假难辨,一片混乱。
对于电影片方而言,像《关云长》这样的,由于从中受到了伤害,恐怕以后避之不及。
但大多数情况下,片方还是更看重“网络水军”带来的焦点关注效应,会主动找上门。所以,不少业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炒作没有底线,长此以往下去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害无益。
《锦衣卫》、《关云长》等片的宣传负责人张文伯说:“他们(指网络水军)不仅是对电影创作者的侮辱,也是对那些信任评分体系,还没有看过电影的观众的误导,更是对真诚打分观众的侮辱。”
《战国》宣传负责人宗珊也说:“我们还是呼吁大家都要有个底线,网络水军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如果依靠他们去宣传忽悠观众,最终受到伤害的将是电影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