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手高尔夫之六十一:2014年8月练球

(2014-08-01 20:07:48)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尔夫

    “放松手腕,辅之以①放松双肩②稳定节奏③留住头部④转胯下杆”。多试挥,多空挥,在稳固脊柱的基础上以转肩带动上杆、以转胯带动下杆,把每一颗球击打扎实。

 

8月4日晚上:

  整整半个月没有练球,期间下场挥杆和成绩的起伏都很大,心里愈发不踏实。谁料到了练习场不久也没打多少球,陡然之间感觉人晕心慌,急忙歇下来吃了碗豇豆臊子面,方才渐渐平静,大概是低血糖之类的吧,看来这酷暑天也只能少练些球少打些球的为好。

 

  1、握杆放松了,但是还要注意双肩的放松。——多空挥,多练习打沙坑球方式,把瞄球时的肩头紧张感松弛下来,以利上半身的拧转。

    2、注意节奏,在上杆顶点处作适当停留。——此时,头部保持在原有位置,左肩在下巴下方,眼睛盯住球位,左臂伸直。以此把节奏稳定下来。

    3、“死不抬头”。——下杆时,要让右肩回到下巴下方,其实就是头部依然保持原位,左胯顶住,右侧身体蜷缩并旋转,直到把杆头释放出去。(此阶段不知如何描述,只能意会了。)

    4、注意杆头力量在击球瞬间的释放。

    5、上杆时,注意左膝不要松动和侧移太多。——小鞠教练和兰先生都有指导,上杆时是上半身的拧转、并带动下半身包括髋胯和腿部的(被动)转动,一旦左膝松动或者侧移太多,则势必不能保持下半身的稳固,则将失去稳定挥杆的基础(或者上杆过度,或者侧移太多)。所以在上杆时,左膝和左腿依然要有被拉紧的紧绷感。

 

8月7日下午,濠迈:

  选杆,测速,试杆。

    美女老总夏女士看我动作,说是身体旋转挺好,但是有点像是假动作,因为上下半身脱节,所以没有把下半身的力量释放出来,只是用上了肩膀旋转的力量。指点:

    ①上杆时,要注意髋部尽量稳固,不要松动,这样才能实现上半身的拧转。②上杆到顶点时,重心落在右脚内侧,即右脚内侧要受力。不能只顾着右髋和右膝的稳固。这样才能在下杆时有下半身的发力,否则就只是肩部的回转。③下杆时,右腿要有蹬出去的力量。右脚不要急着抬起,右膝要尽量靠近左膝。④击球后不要急着抬头,要把杆头送出去。

    ~~别看美女,别看人夏日不多打球,说的蛮有道理。随时提醒自己。

 

8月8日下午,观岭:92杆。

    好:①92杆创球场最好成绩。②29推创推杆最好成绩。③再次成功遏制住了+3。④自始至终心态平和&身体放松,木杆和铁木杆起球成功率较好。⑤劈切球准确稳定。

    不好:①一号木稳定性不好,右曲5次左直4次,未出距离,且直接损失3杆。②延迟释放做得不好,长铁杆击球不稳,长草区击球较深。

   

8月11日晚上:

  第五次办理练习场年卡。上一年度累计练习74次,平均1.5次/周。比预计的要少。要达到锻炼和提升球技的目的,2次/周应该是至少的吧。不过待的时间长了,基本没有2、3个小时回家的,因为球友间相互切磋和聊天的时间多了,也是颇有收益。

 

    徐先生和夏女士不约而同的意见让我深信不疑,只是下列具体的描述是否恰当需要进一步考究:

    藉着上杆到顶点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脚内侧的压力,在下杆时右脚必须向左侧蹬出去,以此使得腰部右侧紧张而有力,以此推动髋部的旋转。

    如此这样,一则能让下半身主动启动,来带动上半身的旋转,二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旋转的力量,逐一释放至杆头。

    其时,一是注意头部在上下杆时的稳固,要始终盯着球位,要看着球被杆头击打出去,二是注意在右脚发力蹬时右膝尽可能地靠紧左膝(呼应上杆时的动作),确保下半身始终稳固。

 

    Titleist AP1 714 or CB 714 or XX10 Forged ?

 

8月14日晚上:

  切球和推球一直是我比较骄傲的,但是到了小六洞、再与“小六洞之王”贺先生一比,高下立判——虽然我能抓住一只Birdie,虽然145码的精准度有所提升,但是面对小而变化多端的果岭切球时,就很难把握住细微的分寸了,非大即小,于是三轮下来总成绩差距多多。在高球路上,永无自满之处。

 

    “右脚蹬”的感觉似乎消失了,力量爆发和释放的感觉没了。大概需要多多练习才能掌握和巩固。

 

    试挥Titleist AP2 714,感觉握把太粗,不知能否更换?

 

8月17日上午,青城:95杆。

    好:①95杆创球场最好成绩。②击球距离有长进,是挥杆动作改进的缘故。③最后找到长铁杆正确击球的方式。

    不好:①一号木稳定性不好,主要右曲,是延迟释放做得不好。②林中长草区救球不太成功,也是延迟释放做得不好。

 

8月18日晚上:

    其实就是:“下半身稳固”+“上半身放松”+“稳定节奏”

 

    Titleist AP2 714是美规?难怪挥动起来感觉太重,不太容易打好。贺先生的ADAMS IDEA CB2对我来说还真不错。

 

8月19日上午,麓山:100杆。

    好:几乎没有吧?

    不好:①并组亦或不并,忽快忽慢,把自己的节奏打乱了,一直都不放松。是抗干扰能力太差。②一号木极不稳定,节奏太快,起身太快,然后想法太多,乱。

 

8月21日晚上:

  1、孙大炮先生指点贺先生一号木的说法很有启迪:把注意力集中在杆头上即可

  尝试了一下,其内涵就是忘掉具体的挥杆动作细节,把练习场上养成的挥杆习惯打出来,同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杆头的重量,于是仿佛在击球瞬间把力量都集中释放在了杆头上。

  其实其他杆同样道理。相应放松了肩膀、手臂和双手。而把力量贯穿到了杆头上。

   2、这一段时间忘了,堪堪找回:上杆时,右髋顶住,亦即右大腿与腰腹部形成的角度固定、右髋和右大腿能够感觉到明显的紧绷感

  如此,一是上杆时的头部留住了、眼睛盯得住球了,二是下杆时右脚蹬得出去了、转体轻松了,三是击球点稳定了。

  所以说高尔夫要多练多感觉呢,一不留神就容易丢掉没有形成肌肉记忆的要领。

 

8月23日:

    “因为修路停业五天”,于是这个周末众多球友纷纷感觉百无聊赖,微信群里说什么的都有。看来啊,打球到了这个份上,若是真有一天不能再摸杆了,那将会是难以想象的情景。

    据说个别球场也开始“整修封场”了。但愿有关部门不要把高尔夫这项即将回归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当作了洪水猛兽。

 

8月28日:

    练习场继续“停业”。群里众人渐渐按捺不住了,纷纷开始招呼找寻另外的场地,大概对于没法摸杆的日子越来越感觉难过。我倒还好,一则工作本身较忙,二则毕竟高尔夫并不是我业余生活的全部,反倒可以认真准备十一前后的肯尼亚塞舌尔之旅了。

 

    今日抽空到了环球高尔夫,经工坊师傅推荐,试打并看上一款Miura PP-9003。相较CB-2007来说恐怕更适合我。(试打,杆头速度72--79,倒旋5000转/分钟上下,小Hook,七号铁落点140-145码。)

    真心有意。待定杆身,950、850或tour 90?

 

 

 

    2014年8月:练习5次,下场3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