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
多云,最高气温15度。
结伴。
牧马山。
轻松,舒服,爽快,兴奋。
回来的路上,LP笑我“又顿悟了”——总是听我一次接着一次地顿悟,又总是听我一次接着一次地郁闷。
嘿嘿地笑着,不多言语。可是我心里清楚着呢,——这回呀,真的可谓是“开天眼”啦!就在这新年里的第一次!有道是“兔年里开疆拓土”!
1、下盘打扎实!
身体重心放在脚掌中部。相比之前稍稍往后一些,站得更加稳固。于是上杆时左脚不再踮起,更不会颤抖。击球时也就不会再前摇后晃地要不打地要不剃头。
(左脚脚跟离地会损失力量。开球时如果左脚脚跟离地,十有八九会出现重心反向转移的错误。这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漏洞。此外,左脚紧贴地面,你在下杆时就不必再考虑它的移动,少了一个分心的因素。)
(左脚紧贴地面。上杆时要把上体扭转做到位,下肢为上肢提供阻抗力。要做到这一点,上杆时必须使左脚紧贴地面。上杆至顶点时,体会左髋的拉力,那就是将在下杆时释放出来的潜在力量。)
上杆时左髋顶住。只是稍稍往后拉一些。保持右腿弯曲度不变。自然左髋顺时针转向45度。其余的身体拧动由肩部完成。达到拧衣服的效果。
(保持膝部稳定和弯曲。把双腿看作挥杆的基础。若基础动摇或晃动过猛,就会出现力量泄漏,从而恰当卷球的力量就越小。在上挥杆的最高点时,保持右膝的稳定,并将重心放在脚内。若膝部和重心偏离脚部,就会出现倾斜,从而导致许多机械问题。为了保持双膝之间的宽度,左膝应该保持相当静止,不能做过大的横向运动。)
(身体压住,双腿的重心击球时尽量保持稳定:就像站马步一样,双膝盖都要朝着内侧,保持身体稳定,在上杆到顶点时右腿膝盖要向内侧顶住身体,下杆击球时左腿膝盖也要向内侧弯曲,脚跟不要抬起来,这样击球时身体是压着球出去,击球就会很扎实。)
2、身体放松,击球不必使出全身力气!
LP在身边看了一会儿就指出我下杆时经常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仿佛要使出浑身的力气。于是,有意识地放松身体肌肉、放慢挥杆速度、甚至减小上杆幅度,~~于是,挥杆节奏稳定下来,击球成功率提高起来,击球距离也不见得缩短!~~于是,动作舒展起来,身体轻松起来,感觉重新找到!
呵呵,五号铁居然稳定起来160码!五号木居然呼啸起来190码!一号木居然笔直起来200码以上!
——放松!放松!一定要学会放松!
(启动下杆应该是逐步加速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增加击球速度,而不应该急起急停。)
(慢了,就比较容易做到盯住球、不抬头了,而且送杆时也就留住头了。)
3、死不抬头!
即便上杆到顶点时也要用余光瞄球,更要看着杆头把球击出的那一瞬间。一则不再象曾经的那样完全凭着感觉击球,能够更加准确,二则留意在击球时头部处于球位后方,留住身体,避免过于向下击球,压低弹道,三则如此一来自然头部也就不会过早抬起而导致整体动作散乱,视线也就随着球从球位到路线到落点,姿势更加标准。这样球的飞行方向和落点自然随心所欲。
尤其是打沙坑球时,务必盯住杆头击打沙的部位。依靠上杆幅度控制距离。
(整个挥杆过程中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在球击出之前将头抬了起来。这“匆匆一瞥”,会导致任何一次击球都可能出错。即使头部稍稍出现一点移动,沙坑球、轻击打法、推杆都会受到抬头过早的影响。必须等到整个击球动作完成之后,才能往上看和移动整个身体。一定要约束自己,送杆时,在右肩抵达下巴之前,保持头部不动,或者在你查看击球结果之前,把目光停在原地1秒钟时间。应该让这些都成为你挥杆的一部分。在融合了这些头部动作的时候,那短杆一定能更稳定和准确。)
4、击球时发力靠的是身体转动,而不是大幅度的横向移动!
在下杆过程中找到向下蹲的感觉,这样能够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在启动下杆时,左脚用力向下踩地面。你会感觉到身体先向下沉,然后在触球时向上蹬。
身体是“转动”而不是“移动”。在转动上半身的同时,转动下半身(髋关节和骨盆),同时要顶住。这样不仅能够为下杆提供更大的空间,而且可以让挥杆更有力。
(身体重心永远不要移出体外。靠身体扭转的上杆至顶点,人体的重心应在右脚内侧;正确的挥杆,在身体正面击球,身体必定不会倾向左侧,而自然地回转,使身体始终在一个纵面上,也就是腰、腿、臂和球杆始终围绕着躯干这个纵轴在转动。)
(重心转移是靠转身,而不是靠身体左右侧移,这才是正确的重心转移,这样才能保证击球有力准确。所谓身体两侧要顶住,也就是要求你转体击球,身体自然顶住。)
5、木杆:瞄球时右脚可以先稍稍站后,等待击球感觉出来之后,再标准站位!
务必确保杆头在击中球后向目标方向挥动一段距离。左手不要向后拉(否则右曲)。
(务必在瞄球时使肩膀平行于目标线。)
正确理解“扫击”含义。三号木、五号木的挥杆最低点仍然在击球的那一瞬间。
(一般人总是带着使球上升的意识击球,因此出现身体向左上方耸的动作,反而使杆头击打在球的上方,导致地滚球。实际上,球的飞行高度是由球杆杆面的倾角决定的。只要在击球过程中以身体纵轴为中心,正确地转动身体,没有多余的上下起伏或耸肩动作,杆面倾角更大的3号、5号木杆打出球的弹道自然也能高于1号木杆打出的球。)
6、瞄球时,杆头应该稍稍翘起,瞄准甜蜜点!
7、握杆:尝试使用双手式握杆(十指式握杆、棒球式握杆),尤其是木杆!
甩腕更加充分,击球距离更远,而且方向控制还好。
但是最好还是在木杆以及长铁杆上使用,其他的关键还是在于控制方向感和距离感。
8、最关键的击球要素:良好的身体平衡、协调的用力、正确的节奏。
最后,LP说了,如果能解决击球过高的问题,那么无论铁杆还是木杆我就能够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于是,再好好看看书、好好回想回想,其中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大致如下:
(1)上杆时杆头过分倾向内侧。改善方法是要注意右肩的动作,这样杆头才会挥向正确的轨迹。
(2)击球时要让杆头能在地面尽量长的平行大约5公分再出杆。
(3)尝试使用双手式握杆。
(4)保持头部位置在球之后:下杆时,为了将力量传递到球上,需要将头部位置保持在球之后。许多业余选手将头部过远地向目标移动,这样他们会过于把球向下击,而过于向下击球会导致杆头过度反弹,从而让球飞得过高,距离也会越短。
(5)左手手指握杆(切忌用手掌),上杆时手腕曲起,避免陡峭下杆。即压低挥杆平面。
(6)瞄球时,球位适当靠后,双手稍稍前压,减小杆头角度。击球时要用杆面去挤压球,而不是铲球。
(7)送杆时左手臂向前伸直,而不是捞球。
嘿嘿……呵呵……
LP赞许,我就兴奋。LP击球,我也鼓掌。同样地,看着LP三个月之后重新站上打位,看着LP似乎忘记了不良的习惯而找到尤其是木杆的感觉,由衷地为她高兴。她不爱钻研,她不写博客,她纯粹是娱乐,她只想要轻松,那就随她所愿,那就任她玩乐,~~这本不就是我们俩一起打球的初衷么?
两个人,快乐就好!
两个人,携手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