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桥(原创)

(2010-07-09 14:03:15)
标签:

副县长

茶油

叔辈

黑牛

张万福

南京

修桥

情感

人灾

杂谈

分类: 小小说

修桥

 

    张家桥村因为桥而出名,因为桥而定名。

    该村原叫黑牛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据说这三面相临是枫河源头,它的水源直达洞庭湖。属于风水先生赞不绝口的金銮宝地。虽然村民每年都因洪水泛滥时不能摆渡,要绕几十里山路出行,但村人照样世代衍繁,人丁愈来愈兴旺。

    村里历史上没有出过将相皇族,却出过村人引为骄傲的张老爹。张老爹原名张小黑,家境在村里还算殷实,读过几年私塾,脑瓜子灵活。他于民国24年不顾家人的反对走出山坳,凭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拼劲和吃苦精神从一无所有到在南京拥有一个钟表店。民国38年春夏交接期他荣归故里时,适逢枫江涨水,他和其南京长大的夫人只好带着两个小孩,大包携小包的跌跌撞撞地绕几十里山路,一路风吹雨打加上劳累,本来就身体弱的夫人病了,当地能够找到的民医都找了,能够想到的偏方也用了,水不见退,他的夫人却一命呜呼、、、、、、   这在张小黑心上留下永远的痛。发誓要在河上建座桥。

    修桥事宜经过多番筹措终于于42年秋动工。村民历来深受出行不便之苦,修桥激发了他们心底的激情,纷纷自发地加入到义工队伍。沙石就地取材挖、洗、筛;钢材、水泥人挑牛驼;桥桩靠人力拉落锤夯实;老松树晒干浸桐油(一种植物果实油,具防潮防腐作用)做桥栏和桥板、、、、、、第二年冬,一座气势非凡的跨河便桥修好了。黑牛凹的人敲锣打鼓举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庆祝仪式,并热烈同意了当地最受人尊敬的私塾老师的提议:改黑牛凹为张家桥村,以表对张小黑修桥造福的记念、、、、、、从此这里就叫张家桥村,从此这里没有了摆渡,从此张小黑就有了当地最尊敬的称呼——张老爹,从此张小黑的家族在村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座桥成了张家桥村的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孩读书、访亲会友、务农经商、、、、、、桥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它年久失修,桥面破损,桥栏段裂。村委会几次将修桥之事提上议事日程,都因资金问题不了了之。听说县交通局有修桥修路的专项资金拨款,村委会特的打了个报告,由时任村长的张老爹的侄孙张万福专程跑到交通局。接待人员告诉他,修桥修路资金使用必须有县里管交通的副县长签字且只能补贴一部分,其余都要村委会自筹。他把报告递交到政府办,如泥牛入海无音讯。

    修桥的事情因为一起意外事故而被县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连续下了几场雨,河水暴涨,村东的小孩放学过桥时桥梁脱落,四个小孩坠落河中,两名被救两名死亡。市电视台知道后到村里采访报道,县里召开紧急会议并由主管交通的副县长率相关部门到村里现场办公,当场表态由县交通局负责落实、水利局等部门配合,抓紧时间修桥。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修桥的事还是没有动静。张万福憋不过村民的督促反复跑了交通局几趟都没得到肯定的答复,于是又与村委会两个副手一起跑县政府。一次在等人过程中同去的会计听旁人闲聊说副县长喜欢绿色食品,脑瓜灵活的他从中得到启发,建议村长搞点土特产送给副县长。村委会研究决定送本地很有名的茶油和鸡蛋。于是家家户户动员,每家捐赠一到两斤茶油和5至10个鸡蛋,尽管许多村民靠这些卖钱打理生活,但还是或多或少地按期捐了。张万福租了邻村一部手扶拖拉机,把100斤茶油和两百个鸡蛋分装好,找到打听好的副县长住址,战战兢兢地敲开房门,副县长不在家,其夫人冷漠客套地将他们拒之门外。当能言善道的会计讲了这些产品的好处后,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允许他们将物品搬进了家。

    事后不久,张万福接到乡政府通知,县里批准了修桥报告,但村里要自筹四十万元。听到这个数字,他一下懵了。商量来商量去,村委会决定走两步棋:一是按照会计提议的以村委会名义贷部分款,二是走上次土特产老路募捐。

    召开村民大会是件难事,何况桥坏了,出入不方便!?

    村民大会还是召开了,想到桥坏后带来的种种不便,村民终究还是把怨气化为理解,把家里能够挤出的开销钱甚至婚嫁钱捐了出来,有的还发动出外打工的或者有工作的亲戚帮助捐款,好歹凑了近十二万元。

村里有在外读大学的人知道这件事后从节约成本建设家乡出发,动员其学校交通桥梁系的老师和学友到了村里,数次测量换算,像模像样的设计了两套方案。若照其中任何一个方案总资金不会超过六十万元。十二万加上专项资金拨款50万,修桥钱还有多,根本不用贷款。张万福喜滋滋的把这两套方案连同捐款数一并报告交了上去。

    几天后张万福接到通知去乡政府一趟。进门副乡长黑着脸训他:“一点基本常识都不懂!学生伢子搞的东西还能上算!?出了事故你负责?你以为修桥是在锅里炒菜啊,少了盐加一点,多了参点水?”他还得知,要不是县政府看张家桥村的特殊情况多批了修桥款,副县长看他诚心为集体办事,早就没有人会理这个茬了。

   张万福灰头灰脸的回村,急急忙忙地找人用村委会的名义贷款补足了四十万。

   桥终于开工。废除原来的桥,在偏东南的地方重建一座钢架便桥。开工的那天可谓热闹非凡。不光主管交通的副县长和市县两级的交通局负责人来了,市新闻媒体也来了两家。张万福心里兴冲冲,脸上红光光,回家后头一次破天荒地抗拒了老婆要他扫猪圈的指令。

    村里人因为修桥的利益与自己太直接,特别关心桥的质量和进度,有事没事老老少少都喜欢到现场转悠。慢慢地张万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一天,村里一位叔辈长者找到张万福,忧心忡忡地对他说:“桥不是咯样修的,你要管管嘞!”这位叔辈在少年时曾经参加过原来那座桥的工程,并且因为上路快懂得多被张老爹另眼相看。

    张万福坐不住了,跑到交通局反应。第二天便被乡政府喊去“刮”了一顿,说他没有具体依据就越级告状。

    张万福知道的情况越来越多。什么水泥标配不合格啦,混凝土搅拌不到位啦,钢筋规格不符啦,桥墩浇筑排水不够啦、、、、、、他还知道这个工程承包者根本不是市路桥公司,而是副县长的小舅子以挂靠的名义揽接的。

    想到村民赚钱的艰难,想到村委会近三十万元的贷款,想到祖辈的英名可能毁在自己手上,他直冒冷汗。他一遍又一遍地跑乡政府县政府,一遍又一遍地跑交通局,路跑得越多,得到的冷漠与白眼也越来越多。

    终于,桥在延期合同日期半年后竣工。竣工仪式在该村史无前例地隆重。不但开工时的原班人马来了,省电视台的也来了,县委副书记还亲自到场剪彩。并且当场表态,为了庆祝这个惠民工程,该工程超额预算的三十多万元由县财政冲拨。

    不知为什么,张万福高兴不起来,他在代表村民致感谢词时,念到会计代写的稿子中“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家桥村从此有了一座通往现代化的桥,有了一座造福子孙、迎接世纪曙光的桥”的语句时,他如吞了只苍蝇。他找个由头没有参加庆祝聚餐,回家喝了一肚子自酿的红薯酒,破天荒的与他牛高马大的老婆吵了一架。

    冬去春来,第二年汛期,新修的桥垮了。幸好是晚上垮的,没有死伤人。情况报上去,来了几个相关部门的人,开始还能听到张万福原来一直坚持的质量问题的看法,后来的结论是:由于历史上最大的洪灾所致。

    没有多久,张万福被乡政府以工作不力撤职,原会计成了张家桥村村长。

    据说民政部门和交通部门正在考虑张家桥村的补偿救济问题。

    除了那座坍塌的钢架桥呲牙裂嘴横霸在河面上,张家桥村又多了一样原始交通工具:收费的摆渡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