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皮影像]中国鼎 强国梦(30P)


标签:
中国鼎沙皮影像旅游 |
分类: 影藏博览 |
在国博看到鼎文化的陈列展览很让人震惊,货真价值的东西哟,说起鼎,就想到中国的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如此重要哟。四足大铜鼎表达了汉字成语里有的“一言九鼎”,只因了“鼎文化”的观念,“中国鼎”的神奇,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在山西临汾“尧都”,看到了大鼎载八鼎的“母子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毛公鼎”,那可真叫“三足鼎立”啊,说的是,西周“毛公”,为感谢周天子的“恩赐”而铸。五十多公分高的鼎腹刻有497个铭文,据说是中国“钟鼎文”刻字最多的鼎,当然是研究中国文字和历史的精粹文物哟。
▲NO.1P鼎为何物?为何如此隆重?且久传至今不衰?在下从网络查阅资料,方知“鼎”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其实,最初的鼎就是一口烧水煮饭的大锅。父系时曾有“陶鼎”,是因渔猎畜牧收获,用火而食之。到夏部落时已有“铜鼎”,这“鼎”之用却含有“水、木、金、火、土”,木火烧之,鼎腹置水,食物土而生之。加之宗教巫术,被先民蒙昧崇敬。鼎本有三足,根据“三点定面”,三足最稳。上置两耳,手提耳闻。鼎面刻有宠信图文,多以“饕餮纹”、“乳丁纹”,“龙生九子”有“饕餮”,能吃能饮;“乳丁”则为“母乳”之象征。预示着“民以食为天”。
▲NO.2P鼎的隆重起于夏禹。舜帝命夏禹治水,夏禹遍察祖国山河,以定“九州”,立州牧。后在夏部僚的拥载下,大禹之子大启建历史上第一奴隶王朝—夏朝。启王命集天下之铜,铸造九个“鼎”,分赠九州,每鼎铸刻每州名山江河、物象奇异,预示州际稳固,权威鼎鼎。这就是:大禹一言划九州,大启一言铸九鼎。
▲NO.3P“一言九鼎”成语由此生焉。喻示说话算话,天下稳固,国泰民安。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垂成,铸铜鼎之风蜂起,随着“神龙崇拜”,鼎上必刻制“有角龙图”,鼎面必有“饕餮纹”;到周朝铸鼎分出等级,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每逢敬天和祭祖礼仪,都要铸鼎铭文,以示记载。周天子铸“九龙鼎”,标志至高无上的权威。那时的标志性成语叫“春秋鼎盛”。
▲NO.4P
▲NO.5P经过洋洋八百年的周天下,实则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周的沿袭实为傀儡。真正统一中国的是秦朝,秦嬴政自名“秦始皇”,拉开了封建社会的序幕。标志是:车同轨,货同币,统一文字度量衡。所谓封建者,即封疆土,建诸侯也。
▲NO.6P秦始皇自奉传袭龙祖,敬奉“大禹九鼎”,视之为“国器”。传说秦武王见到“司母戊方鼎”说:“鼎乃我家之物。谁能举起?”遂试举二百多公斤的大鼎,举半而砸伤了脚。另说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自歌:“力拔山河气盖世”,他竟扛起了“司母戊”大鼎,遂誉项羽有“拔山扛鼎”之力。足见“鼎”又成为“力大无穷”和“名争第一”的同义语。
▲NO.7P看来“鼎之文化”,被后人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一是人类生存的象征,用来烧水煮饭;二是祭祀礼仪的国器,盛置牺牲以敬天敬地敬祖先;三是国统权威的标志,如“一言九鼎”、“春秋鼎盛”、“革故鼎新”等。
▲NO.8P更重要的是“鼎”给后人的启迪:一是诚信。源于“一言九鼎”,说话算数,现今有数不清的企业以“鼎”为名,如“鼎鑫”、“鼎清”、“鼎足”等;二是一流。事干一流,名争第一。如“敢于问鼎”、“扛鼎之作”等;三是后盾。充当后盾,大力支持,如“鼎力相助”,源于“霸王扛鼎”,那就是“重量”的支持。
▲NO.9P现今的鼎,不仅有象征意义,还有实用功能,不管是圆形鼎、方形鼎,也不管是三足鼎还是四足鼎,作礼器使用的为主要功能。
▲NO.10P我们看到的中国“儒、道、佛”三大宗教,其礼仪性建筑林立,大殿前的香火炉都为鼎之变形。人们赋予“福、禄、寿”的含义,也在其中。可见鼎之流传和敬奉精神,流淌在人们的血脉中,与华夏人类世事同行不悖。
▲NO.11P“中国鼎”,就是国家权威的“国器”象征。愿“鼎文化”精神,与日月同辉,使中华民族“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NO.12P这是四足“多福鼎”,四足追求对称,扛鼎铸为“龙头”,鼎面福字“真草隶篆”杂排,中铸流金“福”字,两耳上竖有环,环能提能抬。基本是古鼎风貌。
▲NO.13P这是三足福寿“熏香炉”,三足皆为“虎头虎掌”,加盖铸有“八仙宝器”,两耳“龙头衔环”,其形为“圆鼓铜鼎”。这就是“中国鼎”文化内涵之张扬。
▲NO.14P
▲NO.15P
▲NO.16P
▲NO.17P
▲NO.18P
▲NO.19P
▲NO.20P
▲NO.21P
▲NO.22P
▲NO.23P
▲NO.24P
▲NO.25P
▲NO.26P
▲NO.27P
▲NO.28P
▲NO.29P
▲NO.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