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角落]消失中的佛教寺庙--清华寺(23P)


标签:
北京胡同游清华寺北京角落沙皮原创旅游 |
分类: 影藏博览 |
记得俺在北京紫房子作过婚庆行当,除了练嘴皮子策划上千对婚礼外还从俺手里拍婚礼走片走过几百个胶卷,那时是胶片单反机,后来挺早有了一部数码卡片机,方便了,玩起了铁板儿扫胡同旧景,北京二环以内的巷子基本走过,也就那时,俺记录了一些北京胡同的痕迹,现在基本当然无存了,因为在胡同里生活过,对北京的老巷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每郁闷发慌的时候,俺就一头埋进胡同里,任由随意溜达也没个目标,累了找个巷子出口冒泡回家了。今儿俺推荐一条天坛北侧原汁原味的老胡同--清华街,这条街里龙须沟很近,还与有名的磁器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原称红桥农贸市场为邻。有一回穿过农贸市场踩进了一条崇文区清华街上,无意中发现了隐藏在崇文破败民居中的清华寺,看了只有一个字:沉重,清华寺是一座佛教寺庙,明朝北京地图上没有这个地方,但是清朝乾隆十五年北京地图上已经出现了这个地方。在这条一里地的线路上有数不清的老北京人文景点,北京清华寺就是其中的一个…
▲NO.1P
沿着天坛北路走到北京市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原称红桥农贸市场。初建于1979年秋,是一个由郊区农民在崇文区法华寺街、磁器口南口自发形成的以经营瓜果、蔬菜为主的农贸市场,多数是席地经营。
▲NO.2P 卖鱼滴,就地活宰就地拎走哟。
▲NO.3P 买卖牛羊肉的营生不错.
▲NO.4P
在天坛北门前的路北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向东到红桥路口走进一条清华街上,有一排墙,估计得有将近1公里长。多少次从这里过,我并不知道墙后面是什么,尽管墙并不高。
▲NO.5P 清华街算街像老巷.一份环境评测报告《崇文区崇外3号地危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这样的一段:“在保留的药王庙和清华寺遗址设计遗址绿地,保留四合院建筑。”这就是关于寺庙的基本现状内容。
▲NO.6P 清华街的老院落至今保存完整,每个院门都很有特点.
▲NO.7P 灰瓦青墙,木制院门,门头石墩都保存得很完好.
▲NO.8P 岁月让老院门变得沧桑.
▲NO.9P 惟有一抹阳光依然新鲜,留下的是痕迹了.
▲NO.10P每一个院门深宅里都演绎着世代一段段亲情友情的故事。
▲NO.11P那些杂物陈件砖地井盖反映着这座城市的人文印记。
▲NO.12P
这个城市就如胡同墙上斑驳陆离的感觉,丰满,迷离又很难一下子走进融合,因为博大而怯生。
▲NO.14P
▲NO.15P
当俺走到7号院门口时,老人们为俺指点,前面进去就是清华寺了,俺说啥也不信...
▲NO.16P 沿一条细长的窄路漫漫走进...
▲NO.17P 哦,看到一座大门.这就是清华寺了...
▲NO.18P 进了大厅一片混乱哟,墙上一张告示:清华街7号已是危房,请于2008年8月31日前搬离,否则后果自负。
▲NO.19P
这个明代古寺,据传在民国时仍香火极盛,据居民讲,现在在个别住家里还能看到金龙彩画,还能看到黄琉璃瓦,俺去的时候,一个外地做买卖的年轻人正在搬家,他们原来的房子就在寺的大殿里,里面住了大约8户人家,每两根柱子之间是一户。
▲NO.20P
在油烟和蜘蛛网的黑暗中,隐约可见层层的斗拱。空气的憋窒,我无法多呆一分钟。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在幽暗的水池旁洗着长长的头发,即使是淡淡的洗发水香味也冲不淡那晦暗...
▲NO.21P杂院周边还有住户照常起居,人们好像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坦然了.漠然了...
▲NO.22P一个昔日显赫的所在如今这般模样,不要说文保专家,就是俺这搬无知也心疼非常;俺一直觉得朝阳人民生活就更艰难了,今日所见,我觉得他们简直是天堂了,好歹有阳光抚摸,好歹有瓦片挡雨,好歹没有生命安全。
▲NO.23P最初告知我们这是寺庙的,是坐在道旁简陋花池边的一个盲老太,浓重的家乡口音,没有牙齿,眼镜应该是先天的全盲,枯瘦。她说:“这边是庙!”“走错了!不是那边,是这边!”“看看吧!马上就要倒了!”。是的,每句都不容你置疑,我们方向的偏移其实只是两步,因为道路非常促狭,但她立刻分辨出我们的方向。说实话,她出现在那里不由得你不想到诡异二字。从那里出来,我出现了逛胡同中从未有过的心脏憋闷,我只想飞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