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皮影像]风拂芦雪潇潇(37P)


标签:
沙皮影像北京朝阳公园水岸芦苇沙皮原创旅游 |
分类: 影藏博览 |
在灰朦朦的阴霾纷雪中,俺独自静静地享受风拂芦、雪拍苇的意境,实在是一种享受,一片茂密的芦苇.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湖畔一方瘠土,那种残淡、凄冷,有着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雪色中的芦苇透着瘦瘦的筋骨,仿佛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挥墨泼洒,密密的雪芦像一片片冷艳的幽香,将野地的清苦的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皑皑白雪,醉倒了拍者.更醉倒了赏着,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意境让我们陶醉,这时你真正拥有了芦苇……
▲NO.1P芊芊芦苇,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NO.2P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
▲NO.3P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成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稿的少年水手,采兰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NO.4P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NO.5P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NO.6P我喜欢在湖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
▲NO.7P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NO.8P在绵绵雪花和枯枝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绰影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
▲NO.9P
▲NO.10P
▲NO.11P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已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NO.12P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NO.13P“没有花香,没有树高,……”,那不能仅限于无人知道的小草,那还有无人知道的生长在沼泽、湿地、河畔、海滩的芦苇……
▲NO.14P这方水土养育了一方颇有灵气、清秀、聪惠的人;还滋生着在浅水滩下的隐隐约约、随波逐浪的水草,也滋润着沿湖两岸依水而生的茂盛的芦苇。
▲NO.15P就象这首诗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一样,芦苇也是被人们遗忘在沼泽、湿地、河岸、湖畔的浅水滩涂中。
▲NO.16P她择水而生,夏秋开花,有花不鲜艳,绽放没有丝毫的淡淡幽香,蜂、蝶飞过不见栖息,水鸟蜗居繁衍而无食寻觅,颖果不能充饥。
▲NO.17P古往今来无数贤人雅士鲜有为她吟诗作赋的,这只能怪责在野河边、野水中,荒芜的沼泽、广袤的湿地里生长着的野性十足而“丑陋”的芦苇。
▲NO.18P
▲NO.19P芦苇虽然外在不能引人夺目,少有人亲近,但是她朴素无华、无比坚强。她群居丛生,合力抗击狂风恶浪远比参天大树坚强。
▲NO.20P鸟儿选择她栖息作为安全场所;打鱼人选择她作为藏身避难的地方;
▲NO.21P她编织成席、帘供家庭享用;制造成纸减少了树木的无辜死亡;制作成丝、棉给人以温暖;
▲NO.22P
▲NO.23P
▲NO.24P
▲NO.25P
▲NO.26P
▲NO.27P
▲NO.28P
▲NO.29P
▲NO.30P
▲NO.31P
▲NO.32P
▲NO.33P
▲NO.34P芦苇,妳在狂风暴雨、芦笛的天籁之声中,凸显了无畏无惧、歌声高亢,这就是妳生生不息无人呵护的芦苇,这就是妳漫无边际、无声无息的芦苇荡。
▲NO.35P
▲NO.36P
▲NO.3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