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画廊]花非花,雾非雾(13P )


标签: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蔡梅之花非花沙皮随拍时尚 |
分类: 时尚工场 |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让我想起一首中国古代白居易的情诗。某种朦胧的美韵于其中,让人捉摸不透,
这种有着距离的美感更让人加沉醉于其中,凸显出典型的东方美学。当你猛的回头看到蔡梅之的画时,你不禁像是扎进迷离的梦境中,再看看画家本人,咦?长得也像画中人哟,带着一股悠然淡淡的清雅,眉宇间溢出粉彩儿的婀娜哟……第15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国贸中心如期开幕,俺赶了个鲜儿,拍回来和博友们分享哈……
▲NO.1P
蔡梅之一直从事绘画创作,主要以“女性”与“花”作为绘画的主要元素和符号。艺术作品的创作每位艺术家各不相同,但是生活的实体体验与精神体验都成为了画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源泉。
▲NO.2P
在蔡梅之的画面中主角看似均是没有特别时代界定的女性,这些女性如乐曲般的低吟让人感受到拉斐尔前派在刻画女性时所流露出的唯美与忧伤,随之的忧伤也融入画面中。
▲NO.3P
对生活的敏感和渴求与画家的心理追求和表现手法密切相关,画家在追求一种时尚元素和精神主义的调和,她以优雅的技法处理把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题材达到物象化。
▲NO.4P
蔡梅之把生活中的细节以和谐的色彩搭配在一起,把寂寥女人优雅的动态和含苞开放的玫瑰相互衬托,构成了与现实保持距离的梦幻美感。
▲NO.5P
从人类诞生,就有了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女性成为了独特的生命体,有着独特的美感。在蔡梅之女士的绘画作品中女性的生命体与画这样的符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某时同时也成为花与女人之间的暗示与置换。
▲NO.6P
这一理念在她的绘画作品中,这种理念被很好的折射于其中,“花非花”系列作品中,展示了“花”这种生物体与女人这样的生命体之间的存在了似与非的关系,似乎在“女人”与“花”的特殊空间中,“人”与“花”的生命体的界限出现了模糊,这样的模糊界限也带来了某种无法言喻的饱含韵味的美感。
▲NO.7P
画家调侃自己就是一个“小女人”,是一个喜欢一切淡淡的东西,淡淡的饭菜,淡淡的妆容,淡淡的香水味,淡淡的为人⋯⋯一切都是那么淡淡的顺其自然的流溢着生活的人。
▲NO.8P
画家生活追求的淡然,与自己的作品特有的时空氛围完全一致。画家表达的信息,优雅氛长,在看似没有饱蘸热情的笔触,没有慷慨激昂的宣泄中深深蕴含了淡泊的宁静。
▲NO.9P
这种怀旧的气息通过现代造型与情节性描绘在画面女性的五官上表露的生动自然。作品的背景处理亦真亦幻,也耐人寻味。
▲NO.10P
画家为了突出主体抛弃了复杂的环境刻画,色彩中融入的淡淡的灰色调渲染出一种似梦幻般的意境,这样更增强了人物的暧昧性与神秘感,令观者无法从其营造的情境中抽身而出,反而沉醉其中。
▲NO.11P
蔡梅之微微的笑容,淡淡的谈吐。画家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折射到了画面中,高雅而脱俗。营造的优雅凄凉,犹如薄薄的轻雾一方面愈飘愈远;另一方面也透漏出现代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画家的理想情怀。
▲NO.12P
画家以超现实的味道把观众引入了梦境般的美景。画面女子表情的朦胧,上方哭泣玫瑰的虚幻,均道出了“人生如梦,欢乐几何”的千古沧桑。她的作品强调了一种永恒的情感和一种生活的哲理。这些看似动态简单的画面,其实反映了画家内心一直渴求的平淡和安详,一首用油彩演奏的无声诗篇,哀怨而脱俗。画家以现代的手法和当代人的理解作画,这种画面的个性并未牺牲中国人传统的悲情主义色彩和民族的造型表现技巧,反而更加重了这种成分,这又是其作品更高的社会价值。
▲NO.13P
每位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经历与个人体验是紧紧相关的,在梅之女士的绘画作品中有时似乎隐藏着淡淡的忧愁,正是因这种忧愁得以表达和宣泄,心理才完成了一次洗礼,而收获的是释放后的愉悦与满足。
蔡梅之画家简介
蔡梅之:1973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成长于大连
1995 年毕业于大连大学美术系
1996年至今一直从事油画的创作,多次参加国
内艺术博览会及相关的展览,<人体>,<梦想之一><梦想之二><花非花系列>等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所收藏.
2008年主要艺术活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实力派油画重彩画学术邀请展】
宋庄小堡艺术园区中心展厅【形色各异女艺术家联展第二回】
宋庄上上美术馆【生存现场联展】
宋庄上上美术馆【中韩艺术交流展】
2009年主要艺术活动
宋庄上上美术馆【女画家联展】
参加2009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0年主要艺术活动:
上海艺德画苑联展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798虹墙艺术画廊 合-离油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