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沙皮
沙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253
  • 关注人气:21,4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片碎语] 茶亦人生(19P)

(2011-08-25 05:03:08)
标签:

闲片碎语

茶亦人生

茶道

禅茶

清茶人生

一杯茶一辈子

人生无悔

杂谈

分类: 浪狗杂文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有些人酷爱品茶,在水雾萦绕的淡淡清香中,听着古典悠扬的纯音乐,品的是茶,静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洗涤的是灵魂。据说有品位的文人常喜欢喝茶念禅,并能品出茶香之外的禅学味道儿来,俺不是文人更不可能喝出禅意来。不过,那些清雅的去处只要舍得扔些银子,俗人也有往那里扎的嗜好,约上几个朋友能够躲到幽静处“迷”青“恋”叶般神游漂泊,没时没候的絮叨人生哈,然后,经过几年茶的浸润,茶带给俺的,是宁静平和的内心吧,有一天突然找到了它们之间相通的感觉,一发不可收拾,顿悟“清茶人生!”一杯茶韵,一种人生哦,韵者味也。茶韵即各种茶的独特的韵味或风韵……茶韵是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持续,回味,悠长的感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每种茶就像不同的人。茶,茶亦人生,而人生也如茶。甘苦平淡,个中滋味,要我们慢慢啜饮,细细品味,面对很多事,都能够,淡淡微笑着……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P 文人学者中多品茗行家。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一段谈到武夷岩茶的韵味:“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拭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拭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只故。”袁枚在浅酌慢饮中,把武夷岩茶比作美玉,把龙井和阳羡茶比作水晶,说明它们的韵味各有独到之处。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2P .范仲淹《和章珉从事斗茶歌》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诗人对武夷茶推崇备至,把武夷茶比作仙茶,评为天下第一。“斗茶味兮轻醍,斗茶香兮薄兰芷。”他夸赞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香气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寓意深长,倍增茶韵。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3P 古代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对于茶的韵味常有评论。陆游称颂铁观音的独特韵味是“舌根常留甘尽日”。清人陆次之说:“龙井茶,真者甘香不冽,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这个评语探幽入微,没有对龙井茶独特风韵的深刻体会,似得不出如此高论的。鉴赏各类名茶的风韵,像名茶的行家那样,需要在幽静的氛围里,慢慢品尝,仔细体味。如此才能进入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的奇妙境界:“细襟灵爽,微吟耻颊香。”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4P 茉莉花茶。玻璃壶中,在热水注入的瞬间,仿佛开始了她轻舞飞扬的生命。呷一口,齿颊留香。那是只有女人才有的芬芳妩媚。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5P 清茶。白瓷杯中一两片翠色的茶叶随水轻动。淡而微甘的味道。如烧红的碳,如法兰绒包裹的钢铁。那是属于男人的,内敛的气质。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6P 菊花茶,蛋清色的琼浆,如早晨的阳光,美好而短暂。是少女如花似雨的季节,稍纵即逝,经不起岁月的蹉跎。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7P 水果茶,是孩子。甜中透着微酸,如童年,无忧无虑,不知不觉已成回忆。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8P 红茶。暗红的色泽,醇厚的口感。带着苦涩,就像客居异乡的游子,沉默而神秘,那不曾开口的故事,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沧桑和相思。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9P 欲问禅,想想茶。禅与茶,味味一味,人与自然之合一。让人的心在瞬间变得清涤、宁静。它总是让人用品茶、悟禅的心态,去构思、去品悟人的爱情、友情、亲情,也仔细地品悟着自己的人生!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0P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一杯清茶,一种人生!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1P 饮茶而有韵味,最为精要,一如观古画、书法、艺术品乃至诗词曲赋、听琴莳兰一样,得其形、神、味易,得其韵则难。至于何为韵?何谓茶韵?众说芸芸,此处所列,也仅仅是各家之言而已。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2P 范温说的“声外之音”,应该还包括形外之态、言外之意、诗外之情、画外之趣,书外之神、茶外之味,风流韵事等等都可用韵字来描述。潮州茶人叶汉钟先生来湖州时探及茶韵中的岩韵,他认为韵即气。武夷山采制的茶香茶味的产生的感觉,就是脑海中呈现出来武夷山的山水风土人情,别处的茶叶无可取代的,就是岩韵。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3P 长安茶人马嘉善先生在湖州时探及茶韵,他认为这是茶香茶味进入人的腑脏之后,与人体生气相结合的一种气息。每种茶对每个人所产生的结果并不一致,因此茶韵对每个人的理解也有不同。共同的是体内所产生的那一种一种太和之气,有一种飘渺的愉悦感,就是茶韵。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4P 武夷茶人林治在《神州问茶》中有一节谈到岩韵。他认为武夷山是以石为神髓,水为灵韵的名山。在品茗时要想到岩石的安然、永恒、脉动……心领神会的吸取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岩韵是谁也讲不清,难以言传的爱石恋石情结。 四川徐金华先生《徐公品茶》中有“茶韵”一节。称:“韵者味也。茶韵即各种茶的独特的韵味或风韵”。但他在“茶气”一节中也认为武夷茶的名气非同一般,其原因之一就是有吸收大山之灵气。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5P 北京茶人张英立先生来湖州时探讨茶韵。他认为,传世佳茗极多,但茶与韵相连的却只三种。即福建安溪铁观音的“观音韵”与武夷大红袍的“岩韵”,还有安徽太平猴坑所产的猴魁称为“猴韵”。他认为清代梁矩章《归田琐记》中的香、清、甘、活四字中的活字即指茶韵。最后他认为,对于韵可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6P 近阅美国迈克?米勒著《迷药》一书,其中他把茶与人参、罂粟、曼陀罗、颠茄、烟草、龙舌兰等并列,认为饮后能令人产生短暂的精神迷幻,得到愉快的升华感,这就是迷药的作用。读至此,似乎与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有类似,卢仝说喝到第六、七节碗时已进入飞升迷幻境界。这也不仅是卢仝,而是历代茶诗中表达出的一个共有的东西,这就是绵长余味的茶韵对人的精神作用。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7P 今年7月,河北茶人阎莉来湖州数日,走完了吴兴(湖州)、长兴、宜兴这自古至今的兴产茶区,瞻仰了古茶文化的遗迹之后,她说“以后我泡上一杯绿茶,喝着它时,我就会想到江浙的青山、太湖、竹林、茶园,我好像又回到这里闻到了这里的气味了。”我想她虽未对茶韵二字说了什么定义,但她确实说出了“气味”二字。因为气与韵是一个整体,气是大的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文,韵是气的升华感受。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8P 韵不仅是短时的感受,流布也长可达百千年。现在研究兰花和对艺兰事业有贡献的,称之为“楚骚遗韵”,典出楚国的屈原崇尚兰花的高洁香远;对集中描写和体现汉唐文化的作品、展示称之为“汉风唐韵”或“大唐遗韵”。在小的方面,弹琴的“指韵”,书画的“笔韵”、“墨韵”;曲艺“京韵大鼓”也指历代北京之风味气韵,非指语音之韵,这些例子说明,形成韵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是需要千万人共识确认的。茶韵,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茶和中国的历史,地方风土,审美标准和个人修养的总和,非指茶的形、色、香、味,指一种精神境界,属茶外之味。小的方面是人在品饮茶汤之后产生愉悦、空灵,瞬间的迷幻和浮想联翩的境界,也是茶外之味。因为都是茶赋予的,故为茶韵。
[闲片碎语] <wbr>茶亦人生(19P)NO.19P 善于品茶的人,都讲究欣赏茶韵,特别是名茶的独特韵味。如“铁观音”,有香高而秀、蜜底兰香的“观音韵”;武夷“岩茶”有岩骨花香的“岩韵”;台湾“冻顶乌龙”有味浓甘润的“喉韵”;“凤凰单枞”有天然花香的“山韵”;“龙井茶”的香气清鲜而持久,有滋味甘美醇厚的“风韵”……品味和鉴赏名茶的这些独特的韵味,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放逐心境,品味悠然。



刘欢 记住刘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