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2010-11-24 05:35:27)
标签:

纸之钻营

李红军个展

艺品风尚

798艺术区

偏锋新艺术空间

时尚人沙皮

分类: 时尚工场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P 昨天俺请了几位业内好友过来侃策划包装2011的活动,侃是必不可少的滴,但侃着侃着,忽然俺想起了文博会上有个用一摞纸制成的软雕作品非常醒目和纠结,那展品名字更纠结:“纸之钻营”,“钻营”多像在比喻俺整天搅尽脑汁儿琢磨创意的东东,又要费劲扒拉的去做成,最后还担心受怕没侍侯好各方圣人们哈,作品看似简单,但是柔顺、丰富和层次井然,单一的色调和无寓意的图形表现出了一种充沛的情感.太让人有“不自觉的要钻进去”的那种感觉了,发人深思,俺对力图在简单三维空间拓扑结构中表达深刻内涵而表示敬意......

后来真找到了在798拍过的一组“纸之钻营——李红军个展”照片,过滤了一下,留下让人明了的精品PP,奉献给博友当早餐免费填填肚儿,反正午餐自理哈,让我们走进798艺术区2号院B-11偏锋新艺术空间欣赏另类的作品吧!看的懂不懂没关系,关键是你从“柔美顺然”中分享了,请各位看之前记住,这些PP在拍之前是沙皮捐了钱当作支持那啥俺叫不上来的慈善机构而获得的“义片儿”啊,看一眼儿就是一元钱哈,帮俺多看两眼儿也就都自动参加义举啦,谢了哦,哈哈哈哈……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P 纸之钻营——李红军个展

为什么艺术?对于更愿意自诩为“艺人”而不以“艺术家”自居的李红军而言,前后二十多年的“做”艺术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回答。相比诸多艺术家的思辩究诘,这当然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答复。而这一次《纸之钻营》的主题展,除却对于材质本身的关注和推衍之外,也参透着李红军本人对艺术劳作本身所把持的尊重。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3P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李红军的“做”艺术,都契合着中国当代艺术实践风口浪尖上的脉动——从年画作品《春华秋实》入选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到1991年《老婆孩子鸡》系列油画作品中对于个人现实生活场景片段的关照中自我的缺席在场,1992-1993年《红蜘蛛》系列装置作品中对于现实生活境遇状态的体悟里艺术表达上的语言拓展。如果说,李红军对于绘画题材和装置语言的敏感把握和切身表达,让他的所做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实践自身逻辑上有价值的个案,那么,他在《纸之钻营》中,展示出来的对于艺术语言中材料媒介本身的回归和深究,是否就意味着他本人,抑或是中国当代艺术实践,对于过度观念表达的一种退意萌生呢?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4P中国的当代艺术实践,也理应到了要更多地对我们的现实和生活多多“钻营”以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道的时候了。那么,就让我们从李红军的《纸之钻营》开始,是对纸的“钻营”?是对艺术的“钻营”?还是对生活的“钻营”?抑或都是?我们期待着您能给出的提示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5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6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NO.7P 早在90年代初,李红军就已经意识到,民间艺术与现当代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艺术每发展一步,都是向传统的成果的回首,向艺术本体的回归。他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语言方式与西方现代艺术创作方法的比较中,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系统向现当艺术语境转换的可能性。因而,民间美术一直成为李红军艺术生命中的主要养分。转瞬间时间已经掠过了风流云散的二十年,李红军声名日显,但是他在艺术创作中的这种对于传统美术的谦恭态度并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

1996年到2006年的这十年间,李红军为人所知的艺术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招收李红军为硕士研究生为止,他一直隐居在陕西的乡间,照顾病弱的妻子,研究淳朴的民间艺术,坦然、平淡而与世无争地活着。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NO.8P有意见认为2006年以后李红军的声名卓著可以被看成是这之前他低调生活的某种回报,这种观点没有根据,但是很能令人信服。从李红军的作品之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他的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正如《宋史》中记载的,文彦博夸奖文同说:“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的话,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这种品质不是隐性的,社会依赖它而维持理性和节制。为艺就是为人。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9P 红军的作品就像是他的为人,看似简单,但是柔顺、丰富和层次井然。他的作品化繁归简,看起来很像某种根据特殊运算得出的数学模型。李红军据此试图表现出一种对于简单三维空间拓扑结构的敬意。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0P何谓拓扑结构?在这里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或几个)点共享某种运动逻辑的原则,在传统艺术的范畴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该点的位置,进而确定另外一个点的位置。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1P但是在拓扑结构的世界观之中,我们不仅仅要记录下这个点的位置,我们同样要关注这个点处于这个位置的时间,还有它和相邻点在某一位置上的相对顺序,或某一顺序下的先后位置。这样,当这个点在这所有因素中的运动状态被统计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古怪但是发人深思的物象模态原型。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2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3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4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NO.15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6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7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8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19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0P李红军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法,作品逐渐彰显出了材质语言与观念表达的延展性和持续性。他用单一的色调和无寓意的图形表现出了一种充沛的情感。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1P正如李红军在所有的场合里都念念不忘传统艺术对于他的“恩”一样,他的艺术创作在一方面是一种个性的、创作焦虑的宣泄,另外一方面也同样是一种对于传承文明的坚如磐石的责任感。李红军的创作体现出了一个生存在物欲时代的艺术家的良心。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2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3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4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5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6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7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8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29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NO.30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31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NO.32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33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34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35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NO.36P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期待文博会精彩连刊分享......

艺品风尚—咂摸“钻营”之道(36P)

 


许诺 单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