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画廊--窥视,同时被窥视


标签:
窥视时被窥视艺博画廊刘宝亮作品内心世界心理学今日特邀嘉宾时尚 |
分类: 时尚工场 |

▲NO.1P 有一天,你如果在北京798艺术工厂里欣赏过《窥视》系列的雕塑作品,那么肯定会对那个眼球突出、表情诡异的男子印象深刻。事实上,在心理专家的眼中,这组作品暗藏着艺术家徘徊于“隐藏自己”与“暴露自己”的矛盾心情。今儿的话题有些严肃啦,不过不用紧张,俺用画面对白的方式轻松的分享能让人驻足省思片刻,同时也邀请了几位对窥视很有心得博友与博友门进行一次心路的轻揉哈......

▲NO.2P 您觉得雕塑里的那个男人在窥视什么?
刘宝亮是中央美院07年雕塑系毕业的学生,他的一组毕业创作《藏》、《窥视》、《偷窥》、《青春期》一经展出,马上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并且在毕业展上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他的作品集中诠释了当代年青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无助、失落、矛盾、空虚,极欲表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猎奇心理是人类天生所具备的,当你站在我的雕塑面前时,你会问自己到底是你在看那个男人呢,还是那个男人在看你。其实这种互动正是窥视的内涵,当别人进入你的视线,你也往往正在别人的视线之中。
这个雕塑不同于我们正常人的比例,是被放大了的,好像巨人也好像上帝。他似乎可以窥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翼翼地隐藏,他都可以看的到。

▲NO.3P 这个男人扒开了一层像纸又像墙皮的东西在窥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扒开的东西只是一种比喻,实际上它好比人们心灵上的屏障。其实窥视作为一种本能是潜藏在每个人的心底的,人们在窥视别人的过程中试图将这种屏障破除,然后接触到他人心底最真实的东西,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

▲NO.4P 但如果真在窥视,那个男人的双脚后来又为什么会明显地暴露在外面呢?
作品就是想通过露在外面的脚来表现一种藏头露尾、自欺欺人的戏剧效果。事实上,不是你藏在了布帘后面别人就看不到你了,窥视与被窥视无所不在。
▲NO.5P
▲NO.6P
▲NO.7P
▲NO.8P
▲NO.9P
▲NO.10P
▲NO.11P
▲NO.12P
▲NO.13P
▲NO.14P
《窥视》系列雕塑作品心理分析
刘宝亮的《窥视》系列雕塑作品,在诡异的同时又带有明显的卡通色彩,其中《偷窥》、《窥视》和《藏》很像同一场景中不同心理角度的定格画面。
在《偷窥》中,男子通过形象的肢体动作表现出内心强烈的窥探欲望,极其直白的造型暗示着他的窥探目标与“原始的性本能”有关。
而在《窥视》中,艺术家似乎在刻意放大男子的面部表情,除了夸张的眼球之外,还有一圈被均匀扒开的类似墙皮一样的介质。这说明,在艺术家的内心深处并不十分排斥这种出于本能的窥探欲,否则墙皮不会呈现一种圆满的翻卷状,而会出现带有暴力色彩的破碎痕迹。但与此同时,这种窥探欲也在艺术家心中反复被现实规则拷问,就像男子的指甲边缘有不规则的啃咬痕迹,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常常与焦虑有关。

宣泄个人欲望的需要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探欲,来自于童年,来自对自己身世和来历的好奇心......
- 天亮就分手
- [转载]李安解读电影以满足你对电影的窥探欲
- 李安解读电影以满足你对电影的窥探欲,李安传里,李安对自己电影诞生过程的解读,可以让不懂电影的你满足窥探欲;而他的艺术与市场并重的电影观虽然不是唯一......
-
- 老鹤
- 与哲学有关,与存在有关--我们是否混淆了窥探欲和好奇
- 而这就是悖论。当我试图用自己饱满的求知欲去打开这扇神秘的大门时,以上那三段关于悖论原理的文字,就像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横亘在我的脑海里...
-
- 海口洪芳心理咨询
- 纹身,纹出你的时尚主张
- 因为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那小小的窥探欲也得到了满足......
-
- yoyo
- 窥探欲和控制欲
- 欲望,以前我认为心理学只要想通那就行了,问题是有些人就是想不通,钻了死胡同出不来,怎么办?我身边就有一个窥探欲和控制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