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角落•驻京“烎板”

标签:
沙皮絮语北京角落驻京办七省大院烎板草根春晚倒计时杂谈 |
分类: 浪狗痕迹 |
■拍摄时间:2010年1月
■拍摄地点:北京市西城区马甸南路■拍客絮语:那日无意中寻饭口儿来到了位于海淀区北太平庄马甸南路的一条看似静静的小马路,路口戳了一块非常醒目的指示牌,上面一溜烟儿挂着七八块儿“烎板”—那是有名的“驻京办”七省大院,我称之为“驻京烎板”一点儿不为过哦……
之所以“驻京烎板”是目前北京较集中的聚集了赣、湘、鲁、闽、苏、浙、吉七个驻京的省份驻京机构。“七省大院”位于海淀区北三环马甸桥南路2号。这里并非一个完整的大院,更像是从马路边上伸出去的一条普通街道。路口处竖着一块高大的指路牌,7个地名里有6处是“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由上至下分别是江西、湖南、山东、福建、浙江、吉林。原先还有江苏驻京办,现已迁移他处。
“七省大院”捎带着聚集了七省的美食,6家餐厅的招牌最为醒目。在网上检索“七省大院”,跳出来的页面绝大多数都是美食网站上对这些餐厅的点评。穿插于各家宾馆、餐厅之间,共有10家左右经营各省特产的店铺,因为国家政策的照顾,所有原料一律空运,而菜品的价格却不是很高,是喜欢美食的人最爱光顾的去处。“七省大院”的人气已经是大不如前了,“四五年前那会儿,火得厉害,一天进进出出拉客好几趟,外地人来,北京人也来。”
看到七省驻京办大院的名字就知道,这里的强大了。如果经常关注新闻的人注意到,驻京办距今已有60年的历史。一个粗略的统计数字是:除了52家副省级以上机构在京设立办事处外,还有520家市级和5000余家县级设有驻京办,其他各级政府联络处超过1万家。单省级驻京办超过8000人。各
驻京办事处在拉动北京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驻京办的资产在2001年就超过了100亿元,仅2002年,这些驻京办在购房、建房上的投资和日常经费开支就高达43亿元,平均每家482万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23.5%和21%。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2003年北京工业统计年鉴》里这句耐人寻味的话似乎也足作佐证。
据悉,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权责不清、监管体制不健全是驻京办腐败的最重要原因,驻京办事处正面临着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机。
驻京“烎板”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存在着,又要改变着,关于驻京办事处职能转变的思考,如何让驻京办回归应有的职能,应该是此次改革的又一重点。
■名词搜索:驻京办即为驻京办事处的前身,是北京的会馆,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郡邸。《辞海》对会馆的解释为:“同机关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据考证,会馆始于明永乐年间(1402-1424),到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会馆达到兴盛的程度,而会馆的发达是同科举制度和商业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的。清朝末期,科举制度废除,其试馆功能丧失。但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仍有大批各地官吏及其家属、在京商人、学生,借会馆以居住、集会,这些在京人员为联络乡谊、沟通信息、互帮互助、济贫救急、寄钱存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如果加上各级(主要是省)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设的联络处(或办事处)、各种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很多县级的驻京办变成了接待站,背离了驻京办应有的主要职能。

距“草根春晚”还有十天
现在征集参加“草根春晚”的节目博主作品,
博友自荐和推荐的作品正在评议中
2月6日公布节目规划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