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皮絮语(178)•过密

标签:
沙皮絮语过密结缘原创作品拍摄札记杂谈 |
分类: 一文感悟 |
■拍摄时间:2009年11月 ■拍摄地点:北京通州区永顺路■拍客絮语:“过密”这词让人听着不如“亲密”好听。不管什么事过于紧挨着了就是“过密”;不管男女之间“过密”保不齐会出事儿;突发意外的事情“过密”也同样不是好事儿。什么无缘无故的东西挨着“高压”电配箱“过密”那就肯定不是“亲密”的联想了……
现如今儿想租房一般妥当的办法是找房屋中介公司,在完成交易后给中介公司一定比例的中介费就成了,省去了许多麻烦和不必要的纠纷,但不是所有买卖双方都愿意百分之百通过中介方式交易的,为了迎合许多人贪便宜的心理,大街上出现了各色各样的房屋租赁小广告,漫天铺地哦…
也有专与“高压”“过密”结缘的“大人物”竖指称赞大品牌的广告,那劲儿、那架势的弦外之音就是:一定要“过密”挨着“高压”才能缘结那口正宗的“特二”的酒哦……
看来不一定非傍着“高压”“过密”,“过密”的载体可以有许多种,“广告”也是门儿学问。如果把租赁广告贴到菜市场卖的大白菜上因该效果不错,因为吃大白菜的主顾很杂,说不定那“小广告”砸在谁手里管大用了啊;再比如,把“小广告”贴在从长途车站背着铺盖卷儿出站的外乡人身背后、脚面儿上,其“广告”的覆盖率肯定百分之百的“过密”的命中率,同时,广告的回复交易率肯定超多70%强,余下没有回复的30%的受众群体有一半儿因为脚面儿太窄、土又多,那“小广告”中途“下站”了,还有一半儿更本粘不上脚面儿,那贴“小广告”的主儿错把交通协管员的后脑勺当成广告载体了,那还了得,百分之百的“过密”命中率---被抓。为了那点儿可怜的张贴劳务费差点儿把小命儿搭进去,有多危险啊......
■拍摄札记: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能称之为作品,当它成为一张片子时,拍摄者肯定赋予了想法,但绝不可以凭此认为公众可以赏读并受益的,你必须赋予它们可以解读的生命,即便有些照片很难找到被人解读的意义。
本刊的这两幅作品是极普通不过的照片了,没有技巧,没有构图,平凡得难以引人入胜,也不属于我惯常运用的“八拍”拍摄方式范畴,之所以选登完全是我籍希在平凡中找到图片中诠释的内涵,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那种见惯了不怪的麻木和忽略往往是我想触摸到的“化腐朽为玉帛”的境界。
有时朋友挤兑我,整天“扫街”拍市井俗景儿哪是你干的活儿,那反差也太大了,但我不会对“扫街”而有难堪,因为我不是摄影家,我只是把相机当做我记录现实痕迹的工具,也就不存在高清和分辨率,我只在意镜头中有能让我趋附的“灵光乍现”。
生活太需要发现,发现别人不以为然的东西,发现周边惯常不为人回眸的状态,哪怕仅仅是一点,因为你有了非常难得的那种对生活的挚爱,你就懂得了生活本身包含了人的创意行为。这两张“扫街”被耙进来的照片正是基于这种理由公之于众了。
原作放了很长时间才读出了画面中的“过密”切入点,虽然作品并不是太好,但凭栏溅起的那点儿水花儿已经让我找到了竭尽感恩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