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北京(28)•西四转角搂与慈禧的60贺寿】

标签:
原创京城痕迹西四转角搂慈禧60贺寿人文旅游休闲 |
分类: 闲聊北京 |
大概在九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季,和一位朋友蹬自行车从新街口往南捋着寻么个茶馆儿聊一个“创业大事儿”,无意中看见了马路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转角楼,非常古朴,与众不同…
在北京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座曲尺形的两层转角楼。东楼是现在西四路口东北角的那座转角楼,虽然大体保持着原貌,但已是由工商银行重建的新楼,不再是原物了。只有地处西北角的转角楼(西楼),自解放后一直是新华书店西四书店,还是当年旧物。此楼是砖木结构,东、南两翼各面阔五间,成曲尺状连接,屋顶为灰瓦起脊,檐柱为朱红油饰,梁柱檩柁用材壮硕,有别于一般民居,虽已历经整整,仍能显出不凡的气势。
此二楼始建于1894年,是慈禧太后为庆贺60岁大寿而兴建的庆寿工程。1894年阴历甲午年十月初十,为了举办慈禧太后为庆贺60岁大寿的庆典,一年前就已着手筹备。慈禧晚年的行事作派,处处刻意模仿乾隆。乾隆过生日时,要去圆明园庆贺,并在沿途大摆排场,慈禧也计划去颐和园风光一回。
慈禧的具体计划是,到了60岁生日那天,早上先在皇宫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然后大排銮驾,浩浩荡荡,出皇宫西华门,走北长街,折向西安门大街,经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经新街口,出西直门,直奔颐和园。然后在颐和园内听大戏,开大宴。为此,慈禧命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担任庆典总办,按照当年乾隆的气派,除将皇宫、颐和园妥为筹办外,还要在西华门至颐和园的几十里大道旁,沿途点缀景观,搭建经坛、戏台、彩殿、牌楼,组织僧道念经,戏班演戏,夹道欢迎,供她途中观览,这就是庆寿“点景”工程。西四路口的两座转角楼,就是在这次“点景”工程中营建的。建此楼作用,一是为了点缀街区风景,二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这里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人来车往,生意兴隆,常常是一片喧闹的景象。建起两座角楼,表面上看是增加了这里的繁华,而实则控制了本地的绝对制高点,既可以屯兵设埋伏,又可以居高临下窥测八方动静,保证慈禧太后的安全。
不料,正当庆典筹备紧锣密鼓进行之中,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甲午战争。8月1日,中日互下宣战书。众所周知,慈禧的颐和园,是挪用了海军经费建成的,所以后来有人作诗讽刺说,北洋水师的铁舰全军覆没,倒是颐和园的石头船永不会沉。
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没有心情,也没有脸面再大事铺张的慈禧,不得不在9月25日下旨,取消在颐和园的庆典及沿途的“点景”工程。史载,1894年11月7日(即阴历十月初十),慈禧的60岁生日,只是在宁寿宫中黯然度过的。
一百零一年过去了,后来几次去路西的改为新华书店的西转角楼拜访寻旧。再后来因为地铁改造,书店也暂时休市了…
博文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