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元璋周王建文帝 |
分类: 《皇帝的家事儿》系列 |
【于左】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朱元璋的五儿子、周王朱橚原本被封为吴王,籓地在杭州。朱元璋考虑到江浙一带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地,把一个皇子放到那里,肯定会影响国家财税的收入,所以到了洪武十一年,把朱橚改封为周王,籓地也改为开封。
开封距离南京不太远,相对于三位兄长所在的位置,周王的封地在整个国家的地位并不重要,朱元璋也不重视。周王府就沿用宋、金时候的旧宫殿,历史相当悠久,陈腐破旧。周王朱橚当然不满意,所以到了洪武二十二年,他把王国的事务交给大儿子照料,自己跑到凤阳去了。
朱元璋知道之后很生气,想把周王送到云南去,做为惩罚。总归是自己的亲儿子,朱元璋恨过了,气过了,也就不再追究,让周王到南京来住了几年,直到洪武二十四年年底方才返回开封。
还有一次,周王得罪,朱元璋下令处死周王。皇太子朱标为弟弟求情,朱元璋不准,朱标就日夜号泣,请求自己替弟弟领罪。皇太子的态度如此坚决,搞得朱元璋心里很乱很烦,拿不定主意,上朝的时候就问御史袁凯,此事应该如何处置。袁凯耍小聪明,回答说:“陛下想杀死周王,是依法行事。皇太子为周王求情,是心中慈爱。”
朱元璋听了非常生气,认为他说的是废话,做为一个御史却想两边讨好,十分可恶,把他关进监狱。然后又问刘基怎么想。刘基的观点在本质上和袁凯是一样的,就是不敢得罪朱元璋,又不忍反对皇太子,但他的表达非常巧妙,说:“创业之君,法不可不严。守成之主,法不可不宽。”
这话说得贴切,朱元璋爱听,也就听从皇太子的意见,饶过周王。周王惹得父皇要杀他,罪过一定不小,不知道细节是怎么样。
潭王朱梓是朱元璋的八儿子,聪敏好学,文章写得好,洪武十八年就籓长沙。潭王的王妃是于显的女儿。于显的儿子名叫于琥,担任宁夏指挥。洪武二十三年,于琥被划入胡惟庸党,和父亲于显一起被处死。
岳父的罪名让朱梓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朱元璋大概也考虑到这一点,特意派使者赶到长沙,安慰朱梓,并且招他进京。朱元璋的真实用意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只是当时胡惟庸案牵涉的人太多,不需要明确的证据就可以把一个人处死,这让朱梓十分害怕,怀疑自己到了京城也是死路一条,索性和于妃一起自焚而死。
十儿子朱檀被封为鲁王的时候,只有两个月大。洪武十八年前往封地兖州。儿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母相关,所以朱元璋的庶子一般都比较文气,不像嫡子们那么英武、凶暴。朱檀写一手好诗,喜欢与文人交往。但朱檀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相信旁门左道,经常服用金石之药。这大大损害了他的身体,毒气侵蚀了他的眼睛,影响了他的视力。洪武二十二年,早早死去。朱元璋因此很不喜欢这个儿子,所以给他的谥号是“荒”。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当天夜里即入敛,停放七日即安葬。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历史上称朱允炆为明惠帝,或者称建文帝。
这期间周王朱橚很不安份,并且明显地表露出来。周王府的长史王翰努力劝说,朱橚不听,王翰担心惹祸上身,装疯而去。周王所在的开封距离南京不远,要比燕王好对付得多。八月,建文帝派李景隆带兵,名义上是前往边境,路过开封时突然将周王府包围,抓获周王,废为庶人,流放到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