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全

标签:
汉宣帝京房占卜 |
分类: 《原来皇帝也算命》 |
汉宣帝——皇帝的占卜(3)
西汉的京房精于《易》经,却没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年纪轻轻便死于非命,令人慨叹。差不多与京房同一时代,在成都有一个严君平,精通卜筮之道,结局却与京房大不相同。
严君平在成都的市面上开了一个卜肆,每天为人占卦。严君平行为不俗,只要赚够一百钱,可以应付这一天的生活使用,他便关门收摊,放下门帘,读书教学。
严君平对占卜有独特的看法,认为卜筮谋生,虽然是一门低贱的手艺,却可以依据卦象,导人向善,让人诚孝忠顺,让邪恶不法之人走上正途。在这里,严君平强调的不是占卜的准确性,所以他更像是一个心理医生,为世人解惑释疑。
西汉名士杨雄就是严君平的学生,对他的品行多有颂扬。严君平的一生平淡安详,活了九十多岁,深得蜀人敬爱。
到了东汉,因为光武帝刘秀对谶纬的偏好,儒生、术士们大多重视图谶,《后汉书·方术列传》中,专门以易经名世的人已经非常罕见,许曼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许曼生活在东汉末期,祖父许峻精通易学,被人称为当代京房,许曼继承了祖父的技艺。汉桓帝时期,陇西太守冯绲遇到一件怪事,有两条赤蛇从箱中爬出来,分别爬向南北两个方向。冯绲十分困惑,请许曼占卜吉凶。
许曼用的是筮占之法,卦成之后,他说:“三年以后,您会成为一员军将,向东北方向远行三千里。然后再过五年,您成为大将军,带兵南征。”
以后冯绲的经历,果然如许曼的预言一样。可惜,关于许曼的轶事,只此一件。
东汉汉顺帝时期,北海安丘人郎顗以卜术闻名。
郎顗,字雅光,父亲郎宗擅长《京氏易》,又通晓风角、星算之学,可以望气占卜吉凶,像司马季主一样,在市井间为人占卜,后来被任命为吴令。
郎宗准确预测的一个案例,是通过所在地区的暴风,预测京城那边这一天会发生火灾。好事者记下他预言的日期与时间,派人到京城查看,果然被他说中。郎宗由此得名,汉安帝要召他入朝,担任太常博士。征召的文件发下来,郎宗不肯去做占卜官,连县令也不做了,把印绶留在县衙门,连夜逃走。
郎顗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习《易》学,白天钻研经义,夜里观察天象,日夜不缀,技艺大精,很快名闻地方。郎顗却和父亲一样,在海边隐居不出,招收几百门徒,传授艺业。州郡官员请他出道,都被他拒绝。
汉顺帝阳嘉二年,朝廷召郎顗入朝。当时各地灾异不断,郎顗大胆谏言,要求实行仁政、俭政,改革官员的选举和奖罚制度。又根据天象和《易》经理论,提出七项具体建议,种种议论直指政治弊端,大胆而直率。
汉顺帝没有降罪郎顗,反而要拜他为郎中。郎顗称病不就,回到家乡继续自己的隐居生活。以后京城地震、夏季大旱、胡虏犯边等等,郎顗的许多预言一一应验。
于是朝廷再次召郎顗进京任职,郎顗不就。郎顗对现实政治的议论和看法,与京房极为相近,他的人生结局也与京房一样,死于非命。同县有个人名叫孙礼,好游侠,性情凶暴,一向仰慕郎顗的才学,很想与他结交。心性高傲的郎顗哪里看得上孙礼一样的人物?全不理会,孙礼怀恨,最终把郎顗杀掉。
焦延寿、梁丘贺、严君平、郎宗等人,精通易经,要么显达于朝堂,要么隐身于江湖,都算得上一世平安。
同样精于《易》经的京房与郎顗,却有更高的报负,要用自己的学问改变现实政治。从京房离开京城之后的焦虑来看,他对自己的前途全无把握,而且对死亡深怀恐惧。同样,郎顗对自己可能遇到的祸患全无觉察。
占卜的根本目的是趋利避害,京房和郎顗却连自身都不能保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二人的《易》经技艺似乎难称高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