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左的微博
于左的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29,849
  • 关注人气:7,6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祯帝——儿女的下落(2)

(2014-04-01 06:33:59)
标签:

崇祯皇帝

朱慈烺

长平公主

文化

分类: 《皇帝的家事儿》系列

皇子们离开,崇祯皇帝命令摆上酒菜,与周皇后、袁贵妃等人吃最后一顿饭。喝下几杯酒之后,崇祯皇帝对周皇后说:“大事已去,你必须死!”

旁边的袁贵妃起身离席,崇祯皇帝拔出宝剑追上去,大声喊道:“你也必须死!”

说罢一剑砍到袁贵妃的肩上,袁贵妃挣扎着继续跑,崇祯皇帝上前再补一剑,袁贵妃这才倒下去。崇祯皇帝提着宝剑,四处查看,这座辉煌的宫殿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他是这里的主人,现在这一切即将结束,这里会迎来新的主人。

走到寿宁宮,崇祯皇帝看到自己的大女儿长平公主。他一共有六个女儿,四个早夭,剩下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长平公主十五六岁,到了婚嫁的年纪,崇祯皇帝为她选定的是周显,又有说法是周世显。因为时局的关系,还没有来得及举行婚礼。

长平公主无助地拉住父皇的衣襟,哭个不停。此时,崇祯皇帝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冲着女儿怒吼:“你为何要生在我家!”

他想杀死女儿,手里的剑却砍不下去,迟疑许久,终于把剑砍向女儿。长平公主的右臂被砍断,倒在血泊之中。随后崇祯皇帝奔向昭仁殿,在那里砍死另一个公主。

崇祯皇帝走到坤宁宫,看到周皇后已经自缢而死,崇祯对着她的尸体点头道:“死得好!”

一切都可以结束了。崇祯皇帝召来大太监王承恩,发布自己的最后一道圣谕,任命成国公朱纯臣担任总督內外诸军务,辅助皇太子,释放牢中囚犯。

崇祯皇帝与王承恩相对饮酒。此时已是三更天,崇祯皇帝摘下黄巾,换上王承恩的大帽和衣靴,手拿一把三眼枪,带领几百名太监。看他的架式,是要出去找李自成拼命。可惜,这样一个皇帝就算能走到北京的街巷上,除了给那些还在坚持的明军添乱,再不会有更大的作用。

崇祯皇帝的表现,前后矛盾,进退失据,似乎因为长期的困局和挫败,给他的精神造成了伤害,已经不能做出正常的决策。他们一行人在齐化门、崇文门、正阳门等处接连碰壁,根本出不去,只好返回宫中。崇祯皇帝换了衣服,带着王承恩走上万寿山,自缢而死。

临死时崇祯皇帝还惦记着皇太子,他在衣襟上留下两道血诏,一条说明自己丢掉了祖宗的江山,没有脸面死在寝宫中。别一条写着“各官俱赴东宫辅之。”要求官员们前去辅佐皇太子。

此时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的子时。王承恩随后自缢身亡。深夜,宫中太监与宫女纷纷逃出东华门,各奔前程。

天亮以后,李自成从西长安门进入皇宫大内,李自成张弓拱箭,对着承天门射出三箭,然后正式进宫。看到受伤倒地的袁贵妃和长平公主,叹息道:“皇上太残忍!”

李自成下令送二人回宫调养。那以后袁贵妃下落不明,长平公主离开皇宫,前往嘉定伯周奎的府中。

李自成悬赏捉拿崇祯皇帝,有功者封为万户侯。同时搜索皇太子和两位皇子,悬赏黄金千两。三月二十日,嘉定伯周奎就带着两位皇子去见李自成。二十一日,李自成得知崇祯皇帝已死,下令草草收殓。

二十八日,永王、定王来到父亲的灵柩前哭拜,二人头戴青巾,面色愁惨。事后到成国公府里吃饭,身边有五人跟随。四月初三,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被埋葬到田贵妃的墓中。

这期间,一直没有皇太朱慈烺的消息。四月二十八日,李自成从山海关退回到北京,匆匆登基,当天夜里便离开北京。二十九日,北京城中有传言说,皇太子在西平营,城中一些人商议拥戴他登基,并开始捕杀李自成的士卒。

又有传言说,皇太子已经进入吴三桂的军中,并且命令官民为死去的崇祯皇帝穿孝服,大军马上就要进入北京城,头上没有戴白帽子的一律斩杀,于是城里的百姓都忙着裁布做白帽子。

四月初三的早晨,亡明的许多旧臣赶到紫禁城,哭拜行礼。预想之中的皇太子一直没有出现,众人惊惶散去。很快,大批军马开始进入北京城,先行的兵士喝令街上的百姓摘下头上的白帽子。京城百姓这才明白,来到北京的不是吴三桂,也不是皇太子,而是大清九王率领的八旗兵。

关于三位皇子的下落,《明史》中说,李自成占领北京,皇太子朱慈烺被抓获,李自成封他为宋王。后来李自成离京,混乱之中,朱慈烺下落不明。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同样下落不明。

长平公主被父亲砍断手臂,侥幸不死,五天之后才苏醒过来,被送到周皇亲家。清顺治二年,长平公主上书,请求遁入空门为尼,说:“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顺治皇帝不许,下令按照当初崇祯皇帝的意旨,让周显迎娶长平公主,并赐给他们土地、宅第、金钱和车马。可惜长平公主身心的伤痛太深刻,不到一年就死去。死后葬在广宁门外,又有说法是葬在彰义门的赐庄。

■未完待续

节选自《皇帝的家事儿》系列之《不听话的孩子》(东方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转载请注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