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斗茶

(2013-12-12 08:19:26)
标签:

斗茶

蔡襄

玩在宋朝

文化

分类: 《玩在宋朝》

1

斗茶又称“茗战”,两宋时期盛行于士人中间。

范仲淹有一首长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从诗中看,宋朝时,一个完整的斗茶过程应该包括采茶、选茶、制茶、取水、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等环节。

这只是写在诗文中的斗茶,毕竟,那些文人士大夫不会亲自跑到茶山上去采茶、选茶、制茶,即便偶一为之,也不过是一时兴起,寻找几分野趣而已。所以,真正能较量各人手段高低而为大家重视的环节,通常是最后几个步骤,即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等。

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对这几个步骤的要点都有详尽说明:

碾茶——先用干净的纸把茶团紧密包裹,将茶团捣碎,然后反复碾压。最好用旋碾的方式碾碎,而且现碾现烹,放得太久则茶色变暗。

罗茶——将碾过的茶用罗筛,自然是越细越好,因为细的茶沫可以浮在水面之上,是斗茶中一个主要的指标。

候汤——是指烧煮茶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沈”。

熁盏——点茶之前,先要把茶盏烤热,不然茶会迅速下沉。

点茶——点茶是最重要的环节,成败在此一举。其中,茶与汤的比例要恰当,茶少汤多或者汤少茶多都不好。

斗茶时,先将茶饼茶团等碾碎,以细罗筛过。接下去,“候汤”烧水这一环节对茶汤的影响非常大,水烧到什么时候很有讲究,水太热则茶末迅速沉底,否则茶轻浮于水上,难于与水融和。讲究到极至的做法,连烧水所用的燃料也有讲究。

在将茶之细末投入茶盏之前,一定要先把茶盏烤热,即所谓的“熁盏”。看蔡襄的说法,茶盏的温度对茶汤质量的影响很大,现代工夫茶的淋罐、淋杯等环节是否来源于此,不得而知。

一切准备就绪,下面就要开始注水点茶了。注水的多少也很有讲究,过多过少都点不出好茶。而且注水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拂茶,或者称击茶。

击茶所用的工具是一种特制的“竹筅”,即用竹丝做成的刷帚。击茶拂茶的目地,是要茶末与汤水充分混合,这个过程中会在水面上产生一层汤花,这种汤花也是斗茶的组成部分。按照蔡襄的说法,应以汤花持续时间最长者为佳。

拂茶、击茶的手法颇有讲究,包括动作的快慢、轻重与旋转,只有一切都做得恰到好处,才能在茶汤表面形成最好最持久的汤花。所以,击茶是一种很有技术含量的手艺。

《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南宋的陈自强在入朝为官为相之前,生计艰难。有一年夏天,陈自强来到杭州,希望能见一见自己当年的学生韩侂胄,但韩侂胄此时权势显赫,陈自强根本没有机会见到他,只能整天坐在客栈里发愁。

巧的是,客栈的老板是一个点茶的高手,最会拂茶击茶,一直在为韩侂胄拂茶,每天都要去韩府三次,每次击茶一瓯,一个月下来,可以得到十千钱。

陈自强便说明自己的身份与苦恼,请客栈老板在击茶时,择机向韩侂胄通报口信。老板满口答应,正是靠着这位击茶高手的帮助,陈自强终于见到了昔日的学生,以后一路高升。

——摘自《玩在宋朝》于左著 商务印书馆 2012年10月第1版

■于左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明宫畸恋
后一篇:幽皇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