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汉高祖高鼻梁相面揣骨 |
分类: 《原来皇帝也算命》 |
相术长期发展,衍生出来几种特异的方法,比如揣骨、听声、摸笏等。
《玉管照神局》的开篇一首《吕洞宾赋》就说:“相貌有异,贵贱不同,量肌肉之轻重,揣骨格之肥充”。所以,揣骨之术一直是相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史·齐本纪》记载:有一次,高欢和刘贵、司马子如、贾显智等人带着一只白鹰,到野外打猎。在一片沼泽地中住着一位老太太,双目失明。老太太让她的儿子拿出好酒好肉,款待各位,又说自己擅长“暗相”。
这里所谓的暗相,就是揣骨。老太太依次摸过众人,说他们都是贵人,又说高欢是他们的首领。关于将来各人的休咎,老太太说贾显智不得善终,司马子如官位崇高,后来都证明十分准确。
唐代时,相面术非常流行,但技术高超者并不多见,比如《剧谈录》中说:“自咸通、乾符已来,京国察相者殊多,言事适中者甚少。”
有一位术士名叫丁重,相术精准。一位姓于的都尉,大家很看好他的前程,认为他将是未来的宰相。当时主持朝政的路相国与于都尉关系不好,反而格外关心他的前程,暗中找到丁重,谎称自己与于都尉是好朋友,让丁重看一看于都尉能否成为宰相。
丁重看过,认为于都尉将来必为宰相:
今日见之,观其骨状,真为贵者。其次风仪秀整,礼貌谦揖,如百斛巨器,所贮尚空其半,安使不受益于禄位哉?苟逾月不居廊庙,某无复敢至门下。
以后于都尉果然成为宰相。丁重从此声名大响,京城士大夫纷纷上门,求他看相,判断未来,据说都很灵验。
丁重看相,看的是一个人的骨状和仪表风度,比他更高明的术士,可以透过官员手中的笏板,判断未来。唐文宗开成年间,有一个高明的术士,名叫龙复本。龙复本是一个盲人,最擅长揣骨听笏,只要把官员手持的笏板交给他,揣摸之后,龙复本便能准确知道这个人的寿命与前程,颇为神奇。
有一次,宋补阙和萧补阙一起来找龙复本,宋、萧二位的官职相当,宋补阙的名气更大一些,前途更被看好。两个人把竹笏交到龙复本的手上,龙复本把萧补阙的笏板仔细摸了许久,放到案上,说:“这是宰相笏板。”
然后再摸宋补阙的笏板,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长官笏板。”
宋补阙没想到自己的前程竟然不如萧补阙,心中不平,萧补阙倒很坦然,说这些言论全无凭据,不必介意。其后不久,宋补阙因为冒犯权贵,被派了一个河清县令的小官,老死任上。而萧补阙仕途坦荡,最终官居宰相。
像龙复本一样,擅长揣骨、听声、摸笏的术士大多是盲人。《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开篇,北宋元祐年间,陈亚出任建康知府,有一天与朋友坐在临江亭上,听到外面一个声音高叫:“不用五行四柱,能知祸福兴衰。”
陈亚仔细听过,认为此人说话过于狂妄,就把他叫进亭子。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的盲人,名叫边瞽,是金陵有名的术士。陈亚当场考验他的相术:
大卿怒道:“你既吝目,不能观古圣之书,辄敢轻五行而自高!” 边瞽道:“某善能听简笏声知进退,闻鞋履响辨死生。”大卿道:“你术果验否?……”说言未了,见大江中画船一只,橹声咿轧,自上流而下。大卿便间边瞽,主何灾福。答言:“橹声带哀,舟中必载大官之丧。大卿遣人讯间,果是知临江军李郎中,在任身故,载灵枢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