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子亲合能

(2011-07-12 16:18:50)
标签:

校园

分类: 科学之光

电子亲合能

  电子亲合能与电离能相对应,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气态一价负离子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记为E1,简称电子亲合能(E),同样,也有第二、第三电子亲合能,记为E1,(E2、E3)等。电子亲合能等于电子亲合反应焓变的负值,单位kJ·mol-1。例如Cl(g)+e - = Cl-(g) 348.6kJ·mol-1 E1= -348.6kJ·mol-1
  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一般为正值,第二电子亲合能多为负值,因为一价负离子排斥外来电子,若再结合电子必须供给能量以克服电子的斥力。
  电子亲合能难于直接测定,数据的完整性远不如电离能,且有较大误差。表5-7列出一些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反映了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亲合能数值越大,则气态原子结合一个电子释放的能量越多,与电子的结合越稳定,表明该元素的原子越易获得电子,故非金属性越强。反之亦然。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取决于原子的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亲合能逐渐增大。因为原子有效核电荷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随着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增多,原子更易获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以卤族元素数值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亲合能呈递减变化。但第二周期N、O、F三元素反而比第三周期的P、S、Cl电子亲合能要小,这是因为N、O、F的原子半径很小,电子云密度很大,电子间斥力增大所致。
  有些元素电离能较高,电子难以电离,并不意味着易于结合电子。例如稀有气体外层为8电子稳定构型,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都不容易。

影响因素

  电子亲合能的大小涉及核的吸引和核外电荷相斥两因素,前者随原子半径减小,电子亲合能增大,后者当原子半径小电子云密度大时,电子间排斥力强,所以同一族和同一周期都没有单调变化规律。

部分元素的电子亲合能

  元素 电子亲合能(kJ/mol)
  氢 72.77
  锂 59.62
  硼 26.99
  碳 121.78
  氧 141.004
  钠 52.87
  铝 41.86
  硅 134.07
  磷 72.03
  硫 200.410
  氯 349
  钾 48.38
  钙 2.37
  钪 18(2)
  钛 8.4(7)
  钒 51
  铬 65.2
  铁 14.6(3)
  钴 64.0
  镍 111.6
  铜 119.24
  镓 41(3)
  锗 118.94
  砷 78.5(7)
  硒 4.97
  溴 342.54
  铷 46.89
  锶 30
  锆 41
  铌 86(2) H
  钼 72.3
  钌 101.0
  铑 110.3
  钯 54.24
  银 125.86
  铟 39
  锡 107.30
  锑 101.06
  碲 190.16
  碘 295
  铯 45.51
  钡 13.95
  镧 45(2)
  铈 92(2)
  铥 99(2)
  镏 33
  钽 31
  钨 79
  锇 104.0
  铱 150.9
  铂 205.04
  金 222.75
  铊 36
  铅 35
  铋 90.9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8电子规则
后一篇:电子亲合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