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说明的是食物对于五脏六腑的功能,现在让我们来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我国的医学上将病因大致分为外因、内因以及其他原因。
外因又称为邪气,是由生活环境中大自然的变化而引起的疾病,如风、寒、暑、湿、燥等,均为外因,因此感冒又名为风邪。此外、热性的疾病,肌肉、眼睛的疾病以及头晕等皆为风邪所造成的。寒邪则是急性的疼痛、寒证及睡寒(睡眠时身体受凉)的病因。暑邪乃是日射病及热射病的病因。至于季节性的腰酸背痛、急性肾炎,则是由湿邪所引起。连续干燥的天气,可使人发生燥邪造成的气喘及支气管炎等。火伤、烫伤是火邪所造成的最常见疾病,除此之外,前面所说的五邪进入体内后转变为严重的热证,也算是火邪的疾病对于各种邪气所造成的疾病,各有不同的食物治疗方法。对于风邪的驱除种做"去风",其他称为"去寒"、"去湿"、"润燥"、"泻出"。
内因,就是指精神上的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形影响身体的状态。例如,极度的生气,就伤害肝而引起疾病。喜会影响心;思、悲
能影响脾;优会影响肺,而惊、恐则会影响肾的功能。
至于其他原因就是饮食不正常、疲劳、倦逸、外伤等日常生活上的问题。食量过小会营养不良,导致血气滞虚;而饮食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食滞或食伤。茶、麦芽等有帮助消化的功能,可能用于治疗食滞。过度疲劳会造成气血不足,反之,缺乏运动会引起血滞,另外,打伤、扭伤等外伤的现象,都会造成气滞、血滞的发生。
事实上,疾病的原因通常都不只一个,况且经过了相当时间才发现的疾病,就更难追究其病因了。在此只作初步的说明,以配合食物药剂的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