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博客房产 |
自楼市货币化以后,有一句话也伴随之今,就是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房。而事实上这种大多数人买不起房,不管是昨天也好,还是今天也罢。实际上全是在扯蛋。更多情况下,则是:买不起房是假不敢买才是真。
先说说买不起房是假。大多数人买不起房?这一声音应该在房价2000多元的时候就有了(上海)。也就是说,由于房价要2000多元每平方米,所以使大多数人买不起房。但是,我们感到滑稽的是,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房价怎么还会走高到今天的20000万多元了?有谁能举出某一种商品在2000多元的时候,已使大多数人买不起了,却价格还能升高到20000多元?
有人会说,那是投资或投机者把价格炒上去的。其实这个根本就很难成立。因为从房屋交易金额去分析。即使属投资投机者炒高了房价,但交易金额也不可能在2011年时创6万亿新高的。所以,只能这么认为,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其实是假滴。
第三,从价量变化上看,大多数人买不起房,也是一厢情愿罢了。大多数人都买不起,其正常表现应该是:在价格下跌时,成交量对应放大。反之亦然。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表现正相反。开发商“以价换量”2年有余,可就是不见放量,而当“以价换量”取消、或价格又上涨情况下,成交量却放大且持续。这种仍然“买涨不买跌”情况,怎么看也不象是大多数人买不起房现象。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其实都是不敢买所造成的。每次调控,开始时的成交量大幅减少,实际上都属“不敢买”情况。可是这种情况,到了一些人或媒体嘴里,往往会成大多数人买不起房情况了。请回想一下,类似70%的人认为房价太高了、或“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严重超标了等等,这一类调查报告出现的概率什么情况下最多?是不是在每次调控下,当成交量大幅减少的时候。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