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测明年房价

(2009-12-07 01:28:13)
标签:

房产

财经

房价

房荒

成交量

  2009年没过完,2010年的预测比楼市来得“疯狂”。都想过一把仙人之瘾。还好从全世界来看,中国有信“教”的人数最少,所以网上预测再多,预测的再正确。网下没人会理会。剩下的只能自我陶醉、自我享用了!再说了预测的文章最好写,只要有想象空间可以自由发挥,错对都无需负责任。记得曾经我这样写过:假如预测的正确就奖他个1000万,预测的错误的话就拉出去毙了”。这样或许预测的人要少许。但是肯定还会有人预测,不然“要钱不要命”一说将在你我的词典里消失了。因为无需负责、因为不会被枪毙所以我也大胆地预测一回!题目是:房价上涨三要素,从本人对明年的理解来看,应该已具备。但是有些东西可能会变,“计划永远没变化快”加上有调控政策在,所以假如两字用得要多一些,只能怎么办!
 
 首先讲明年房价上涨是肯定的。不管是先涨后跌;还是先跌后涨,到2010年底总比2009年房价要高。这主要是从目前所掌握的一些信息来讲的。比如讲:明年的货币政策不变,子弹还是充足的。通胀也是有预期的、各种需求始终存在着、经济转好了收入增加了等等。那么未来房价的三要素是那些呢,简单地说只要有好的“预期”加上“政策”的支持,就会有更多的“需求者”参与的。
 
1、预期向好!价格涨跌主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预期。因为明天的房价还要上涨,所以今天我还得买房。这就是一种预期,也是房价上涨的主因。预期是使价格变化的源动力,也是决定价格变化的关键。没有预期房价上涨,就不可能发生成交“火爆”。虽然房价上涨有多种解读,但都离不开预期向好。如:有人认为是“高成本”促成了高房价。假如明天房价是下跌的,今天成本再高也不会成交;没特殊情况不会有人买房。又有人说房价是银行资金推动的,假如明天房价是下跌的,会有人去贷款买房吗?再假如:有人认为是年底优惠政策,使买房人产生了恐慌所以推升了房价。但如果明天房价是下跌的。即使银行利率再低,税收政策再优惠。我想也不会发生恐慌性买房吧!以上这一些其实都是预期在起作用,假如反过来明天房价是上涨的,那么情况就将朝着另外一个方向了,也是我们所看到的2009年火爆一幕。那么这种预期仍在,这一些从问卷调查显示有65%,加上近期一些高层人士都认为明年房价仍将上涨。
 
2、政策支持!在目前大多数人的意思中,政策是决定房价涨跌的关键,而且正在被逐渐接受。因为政策可以使人们有向好的预期,有充足的“子弹”,这一些好在政治局会议有了定论,明年货币政策不变。只要有政策支持,百姓才会有好的预期,才啥得花钱,放心地花钱。曾经有人认为随着房价的上涨,中央会直接出台政策干扰房价。按常理说不可能,试想:2009年中央刚作出鼓励买房政策,现在响应号召的人都买好了房。而到了2010年中央却再出台政策打压房价。这样做岂不是把广大响应号召的人给套住了吗!公信力、和谐社会从何谈起。所以从逻辑思维上说应该说不过去,如果真想这样做的话,也不会发生在2010年。拭目以待!再说由于以前几次调控房价,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务必又要重复。思路得变一变了,尤其把精力放在调控房价上,还不如多造一些保障性住房。那么就让高房价存在,政府税收就可多收,土地出让金也多,再拿这些钱多造保障房,难道不好吗?有人还经常骂政府:说是政策推高了房价;高房价将带来金融危机等等。还拿一些例子作为证据。首先给你这样说,中央政府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你所想到的,他们早已想到了,而且这一些早已有预案。从银行系来看:国内银行系统还属于国有掌控,可随时的调控。而外国银行私有的多,相对调控就难,所以会经常出事!
 
3、需求与房源!“子弹”再多也得有“货源”,不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从年底的信息来看,“房荒和恐慌”可以说是楼市又一道风景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恐慌”可能是暂时的,或许待经济工作会议后,政策进一步明朗之后马上就会趋于平静,加上季节性的关系到12月中旬后自然成交量会相对清淡。但“房荒”问题明年是否能解决,假如不能解决供需矛盾仍然特出,那么房价就会继续上涨。有人认为通过今年的“火爆”行情后,需求释放的差不多了。明年自然会成交量大幅度减少的?!但我不怎么认为,有消息称:有大量外资将大举进入中国,虽然不一定全部到楼市,但如果部分进入也给房价上涨埋下了“火种”。有效需求还大量存在,假如全国范围内楼市成交量同比2007年放大30%的话,那么2010年楼市成交量还将比2007年放大20%左右。因为从交易的角度上讲,在市场背景同样的情况下,能量不会一下子萎缩的很多。由此可见2010年的成交量相对比2009年少些,保由于“房荒”的缘故,仍显供不应求,所以房价不涨也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