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感燥邪初期辨治规范

(2015-11-08 08:34:06)
标签:

外感燥邪初期

辨治规范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鼻燥,舌红,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

【证候分析】:外感燥邪初期,病位在肺,易伤肺津。肺津损伤,影响肺的宣降功能,故可致咳嗽;肺津伤,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鼻燥。津伤导致阴虚,阴虚可生肺热,所以可见舌红苔薄白而干、右脉数大等肺热之征。

【治法】:清宣肺热,养阴润燥。

【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生甘草、苇根)加沙参、梨皮之类;或用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杏仁、沙参)。

【方药说明】:桑菊饮和桑杏汤皆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20]上焦篇第6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上焦篇第55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桑菊饮是清宣肺热的主方,温病初期热邪犯肺,以咳为主者用之;吴鞠通本身也将桑菊饮用于外感燥邪初期的咳嗽,但外感燥邪初期除咳嗽外,还有明显的燥伤津液的表现,用桑菊饮原方生津润燥的力量不够,需再加沙参、麦冬、梨皮、花粉等养阴润肺之品。可以这么理解,外感热邪初期的咳嗽是肺热为主,有津伤的趋势和表现,但肺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肺热清则津自存;外感燥邪初期的咳嗽是津伤为主,有肺热的趋势和表现,但肺热是津伤导致阴虚,阴虚导致肺热,肺津伤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应以生津润燥为主,兼清肺热。桑菊饮是清肺热兼有润肺的功能,但润肺的力量不够。上焦篇第54条:“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桑杏汤是吴鞠通专为外感燥邪初期咳嗽而设的方。

【特别提示】:

外感燥邪初期,现行的教科书称为“秋燥表证”。将其称为“秋燥表证”的原因就是在外感燥邪初期有时可见“微恶风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燥邪没有收引、凝滞之性,不可能束缚人体的卫气,是不可能导致“恶寒”的。所以“恶寒”不是外感燥邪初期固有的表现,而是外感燥邪的兼证,即燥伤肺津兼有外感寒邪。有无“恶寒”,治疗是不一样的。

如果没有“微恶风寒”,则清宣肺热,养阴润燥即可,可用桑菊饮加沙参、麦冬、梨皮、花粉之类,或用桑杏汤;有“微恶风寒”则宜兼以散寒,在前方的基础上加荆芥、防风之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