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确认识医学
医学的原始目标和终极目标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从医学的目标而言,那就注定了医学不是功利化的事业。无论什么事业,都会有投入和产出。医学的投入是全社会的甚至应该是全人类的。政府应该自觉自愿,无怨无悔,不计回报的足额投入,政府要的不是医学事业的经济回报,要的是医学事业给人民带来的身心健康,因为身心健康带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因为身心健康带来的更加有效的劳动生产能力,因为强壮的生产力带来的各行业的繁荣,因为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减少劳动力的疾病和早逝导致的损失,因为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减少对医学事业的再投入,因为政府的责任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健康水平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根本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和发达水平的根本指标,因而,政府对医学的投入是必须的。从医学从业人员的每个个体而言,如果你选择医学作为你的终生事业,那你就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你的终生目标就是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因为你对医学事业的贡献而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尊重,因为你对人民健康事业的贡献而得到病人、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和尊重,如果你将医学作为挣钱的手段,作为从患者手中捞取钱财的工具,那你就和你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了。
二
正确对待医生
医生是医学事业的主体,没有医生的参与,任何与医学相关的事都将无法完成。
由于人体、生命和疾病的复杂性,所以医学的复杂性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还因为医学永远都属于探索性的学科,所以对医疗活动正确性的评价是十分复杂而困难的。又因为医学的对象是人,医生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都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生的风险和劳动强度都是无法形容的。而且医学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对医生而言,学习和探索没有终点,直到生命的最后。由此可见,医学是十分特殊的行业,医生无疑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对医生必须特殊对待。
对医生首先要有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从业标准。对医生培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对报考医学院的考生除了考察智力以外,还应该考察他们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如果是以挣钱多少来衡量人生价值的考生,应该让他们报考其他学科,而不是医学。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医学职业道德和医学技术并重,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的标准也应该包括医德和医术两方面,有一方面达不到标准都不应该获得毕业。获准毕业的医学生,从当医生开始直至终生,都必须在严格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标准要求下,达不到标准的应该随时淘汰。对医生的评价应该包括社会和和行业的。比如说对医生的社会评价可以给患者及其亲属一个评价医生的途径,如果一个医生在其所诊治的患者中不良评价达到一定比例,应该被淘汰;行业的评价也是医德和医术两方面,有一方面不合格也应该被淘汰。这是对医生要求的一面。
不仅应该严格要求医生,还应该尊重医生并给他们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既然医生达到了高于一般行业的道德标准和技术标准,付出了高于一般行业的劳动,理应得到相应的待遇。首先要给医生以社会荣誉,培养全社会尊重医生的风气,要让医生成为一种让全社会都肃然起敬的职业;其次要给医生以比较丰厚的经济待遇,应该让医生成为社会的中产阶级,让医生足以不需要为经济发愁,足以让医生珍惜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这样医生就有了不断提高医德和医术的动力。对医生的高薪养廉是值得的,也是可行的。因为以医生这样的精英群体和这样的劳动强度,在其他领域获得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是容易的;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因为对医生的待遇太低,对社会造成损失,远远的高于对医生高薪养廉的成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