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九:脉
(2010-03-01 09:56:11)
标签:
健康 |
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九:脉
【概念】
脉,即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路。脉诊为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
【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脉应象:肾脉石。”
石,是沉的意思。肾脉石,就是肾脉沉。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三部是指寸、关、尺,九候是指在寸、关、尺三部各有浮取、中取、沉取三种诊脉的指力,即是九种诊脉的方法。在寸、关、尺三部之中,尺部是候肾的部位,也就是说尺部是肾脉,正常而言,尺部的肾脉较其他部位的脉要沉一些,这是与肾的部位和功能相适应的,因为肾在人体的部位偏下,在下焦,肾的功能是主藏,所以肾的脉象也相应的沉一些。另外一层意思是,肾与冬季相应,在冬季是肾所主的季节,人体在冬季脉象也相应的要沉一些。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经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故脉象能反映全身脏腑和精气神的整体状况。现在流传下来的为寸口诊法,左手寸关尺候肝脾肾,右手寸关尺候肺脾命,命即命门,人体正常的脉象为三部均有脉,一息(一呼一吸)脉搏跳动四至五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力。
若见到脉沉细微弱,特别是尺脉沉细微弱,是肾虚的表现;如果尺部的脉浮大,或者在冬季尺部脉浮大,也是肾虚的征象。
附:《黄帝内经》原文
《素问·脉要精微论》:肾脉博坚而长,其色黄而赤,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素问·平人气象论》: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藏见皆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素问·玉机真藏论》:冬脉者肾也…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解,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肾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