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冷
(2010-02-06 22:26:13)
标签:
健康 |
发现肾虚的蛛丝马迹之十:冷
【概念】
冷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气候环境的寒冷,如一年中的冬季,方位中的北方,或者是居住、工作的环境寒冷等;一是指自己感觉怕冷或身体发冷。
自己感觉怕冷或身体发冷还有分别,按部位分有四肢逆冷,手足厥冷,腰背部冷,全身冷等。冷,按自身感觉来说,有分为畏寒、恶寒之分,恶寒是指虽加衣被取暖不能缓解者称为恶寒,而畏寒是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的一种症状,亦称畏冷。
恶寒属于外感病。
畏寒是肾阳虚的表现。
【理论依据】
中医理论认为,寒冷的脏腑定位在肾,凡是寒冷皆与肾相关,所以冬季和北方容易产生寒伤肾的病变。
寒冷还与人体阴阳失调和脏腑功能失常有关。中医认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二者一言实,一言虚,恶寒一般与感受了寒邪有关,即属阴胜邪实,而畏寒多为内伤阳气不足所导致。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均可导致畏寒,宜注意鉴别。此三者均可出现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等阳气不足、虚寒内生见症。但心阳虚畏寒,其病位在心,故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疼痛,舌淡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等心阳痹阻、血凝失运的表现;脾阳虚畏寒,病在脾,故见纳减腹胀,脘腹冷涌,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等脾运无权的表现;肾阳虚畏寒,病在肾,故见腰膝酸冷、面色黧黑、小便清长频数、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肾阳不振下元亏损之见症。
因此凡是在冬季、北方、或寒冷的环境产生的病证,要考虑寒冷伤肾的可能;若见畏寒,同时伴有肾阳虚的一些其他症状如上所述,则可判断其为肾阳虚导致的畏寒。
附:《黄帝内经》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
《素问·逆调论》: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素肾气虚……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