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传统美德

标签:
杂谈 |
分类: 琐碎生活 |
2009.05.12 星期二 晴
前两天梦到跑八百米,在校园的操场上。
自认体力不行的我,却慢慢的超越了几个人,排上了前几位。
我也能感觉到灼心的烧,肺将要炸掉。
可能我妈说的不对,说我与世无争。
其实骨子里我是好强的,否则不会在那样的学校里感到压力,也不会梦到比赛跑步。
只是最后我选择了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MS与世无争。
早起的感觉不错,不过也仅限在天气风和日丽,阳光温暖舒适的日子。
抬头看着树叶缝隙间洒下的阳光,让我把刚才公车上积攒的不耐烦都清除干净了。
8点,正是上班族出门的高峰期。
可那些腿脚不利索的老头老太太们却还偏选这个时间出来,我一直不能理解这点。
Part 1
车站排队时候,身后的两个老太太聊天。
A说:你干吗去?
B说:玩去,逛逛菜市场。你呢?上班?
A说:不阿,我早退休了,我也玩去。
B说:挺好,玩玩不错。
A说:你家孩子多大了?
B说:早就结婚走人了。
凭这点,我猜她家孩子是女孩儿。就因为无心,所以才表现本质。
这重男轻女的臭思想怎么如此根深蒂固呢。
孩子结了婚她也是我生的,一辈子都是我的孩子,怎么能结了婚就当送人了呢。
Part 2
车缓缓驶入车站,这已经是第二辆了,第一辆因为排的队太长没上去。
我前面的前面是个将近50的大爷,戴着眼镜,穿得还算衣冠楚楚。
他看见车来了,就把脑袋探出队伍,朝队尾的一个人招呼。
随后过来一个30多岁的男人,明目张胆的就夹在我前面的前面了。
我也没什么急事儿,所以这行为没对我造成多大影响的话我就不予理会。
可显然我前面那个女人不这么认为,说了他们两句。
说的什么我没听清,因为塞着耳机呢,但知道肯定是抱怨他们加塞儿。
然后那俩男人非但没有歉意,反而仗着他们强势对这女的出言不逊。
说了诸如“我们认识,站这里怎么了?!”“你还烦了是不是?!”
那女的似乎没示弱,本来也是自己占理的,于是还了几句,但明显感觉她也怕惹麻烦。
开始站在前面的这个男人不饶人的一边上车还一边跟这女的挑衅说:你还烦了怎么着?
另外一个男的早就在后排坐定,嚷嚷着说:你跟她废什么话。
我就靠了,能TM不烦么?大早上遇到你们俩混蛋,比踩到狗屎还恶心。
也就是我这人不爱多管闲事,而且今天心情还不错,要不然我一定拿他们当发泄对象。
Part 3
车上的老年人一站比一站多,很多年轻人都站起来让给他们了。
本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确实也想让来的。
但那老头的老婆子之前一直动作颇明显的盯着我看,那意思就是说我不够自觉。
我没跟她对视过,用余光就够看清这些了。
因为她的眼神让我很不爽,所以我把我的传统美德塞回肚子了。
不过在距离我还有三站地下车的时候,把座位让给那个老头了。
我想我跟一老太太较什么劲,反正我也不是很疲惫,况且也该下车了。
约好的人晚了半个小时,说是二环上出了两起事故。
接上我之后,和小保安撒了个谎,顺利进入总局的大院。
发现商务车的门子都太重,要不就是我太没力气,总是被打开的门又压回来。
找到两个领导,介绍我说是前几年给总局作过那些东西的人。
然后那个女领导就拍着我的肩膀说,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啊,做得真好。
话说我真不知道她指的是我前些年给他们做得哪件东西。
我也已经不年轻了,26岁了。
如果还没有一些能够引以为傲的能力和成绩,真是枉费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9个年头。
他们就跟没见过设计师一样,不知道设计分很多范畴,专平面的对装潢会一无所知。
应付他们我似乎已经摸到规律了,在开始接触的时候要尽量让他们say yes。
所以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已经很信任我能力,并且什么都打算问我。
比如,假山要多高,最高点在什么位置,LED放哪里,门牌怎么弄,墙上该挂什么,照片也帮我们筛选一下吧。
我绞尽脑汁在这个我不熟悉的范畴里猜,也算是回答了该回答的,并且没出差错。
拍了照片回来方便做效果图,幸好我问了假山的施工时间。
导致的结果就是我明后天就得把效果图出来,好在假山开始施工前完工。
赶鸭子上架么,行,我没什么怕的,因为你们也不是很懂。
哇咔咔,太邪恶了我。
要说国家机关就是好,在楼层里专门有间房间,放着一个冰柜,里面有冷饮,随便工作人员拿来吃。
领导说给我一个吃,我因大早上吃冷饮会闹肚子为由推脱了。也确实如此。
好吧,事情就是这样了,顺利进行着,我也继续忙碌着。
手里还堆着很多项目,进行中,进度参差不齐。
似乎掉入一个怪圈,体育的怪圈。
我一个当之无愧的体育盲,却参与着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
不过也好,强迫我去接收陌生领域的知识。
[从穷设计到富设计]的作者说,差劲的设计会没有活儿干,而优秀的设计师却越来越忙。
从这点来看,是不是说明我也能够算一个优秀设计师了?
但为什么我还那么穷?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的一周年纪念日。
我也已经在kaixin里面种植了满满一院子小白菊。
而我想,我也就会做这些了,多了就不会采取行动了。
悼念死者是应该的,把这次大地震铭记在心也是必须的。
只是有些行为就过了,还有那些传媒行业的大肆宣传,各种各样的兴师动众的活动。
看到一篇文章说,北川要花费23亿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青川准备打造一个50平方公里的地震公园,大邑的地震博物馆将在5.12这天开馆,汶川准备花费20多个亿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地震博物馆。
这么多的钱,没有用在帮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却用在建立将来供人们参观旅游的博物馆。
据说,全世界最通行的灾后重建原则是,恢复灾前的原貌。
如果试图通过灾难把它变得更加发达和豪华,会给住在这里的人们增添新的负担。
说的不无道理。灾难变成了可炫耀的资产。
收到了Peggy买给我的瓶装咖啡。
这是唯一一件在那次事件中没被破坏的我的礼物。
然后它又飘洋过海的坐了我都没坐过的飞机,来到我身边。多么不易。
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但不会珍惜到看着它长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