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红灯记》说到密电码

(2008-06-04 09:47:39)
标签:

文化

分类: 艺文杂谈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诞生于特殊的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称得上是众口传唱、妇孺皆知。这部戏的故事情节说来并不算复杂,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为游击队传送密电码,当然,其间还是很有一些曲折的。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这部戏还是有本事存在的,就是取材于东北抗联的斗争,密电码是苏联方面交给抗联游击队,目的是与抗联游击队保持联系,我认为,更有可能是苏联方面想通过电台的联络获得日军的情报,密电码是双方沟通的必备工具。时代使然,戏中不可能反映这段真实的历史,戏中交待,密电码是“八路军松岭根据地”交给“八路军柏山游击队”的,这样才彻底摒除了苏修的影响。

因为年代久远,可能现在很少有人对这部戏的本事感兴趣了。不过这恰恰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倒是很愿意做一些考证的。据说,当年还曾经有人提议把剧名直接叫作《密电码》,因为单凭这个颇具悬念的剧名就可以大幅提升上座率。想想也是,往往这类反映地下斗争的片子都取一个很让人琢磨的名字,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体现创作者的水平。现在看来,还是《红灯记》这个名字取得好,既古朴,又寓意深长。

戏中的情节确实是围绕一部密电码展开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说了“如果这份密电码落到柏山游击队手里,于我们帝国是大大的不利!”多少道出了密电码的作用,不过他究竟要这份密电码有什么用?众所周知,无线电台联络,双方必须掌握统一的波长、呼号、联络时间和密电码,只有这些都具备了才能进行较为安全的通讯联络。我认为,鸠山的目的绝不只是得到一部密电码,因为他得到了也没有用,肯定还会新的交通员送新的密电码过来,即使他想破译对方的密码电报,那一本未曾用过的密电码对他也不会有太直接的帮助(唯一的作用就是了解敌人的编码体系),所以从常识去判断,他最有可能的目的是通过得到密电码破获以李玉和为首的地下交通站,而且还得策反李玉和等人,将密电码抄录副本后,再通过地下交通网将密电码送往游击队,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利用这部密电码截获游击队与根据地之间的电台联络,获得充分翔实的第一手情报。

戏的情节是跌宕起伏,让人回味无限的,跳出这部戏,我们看得应该更清楚一些。抗日战争期间,在无线电情报斗争领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精彩瞬间,侦察与反侦察、破译与反破译,一幕幕都是扣人心弦的,《红灯记》只是展现了这一领域外围的一些斗争情况,如果能把更为激烈的斗争情况展露出来,岂不是更为壮观?(下图是《红灯记》邮票中的一枚)

从《红灯记》说到密电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