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和真爱的距离——浅谈《碧血剑》袁承志的无情
(2017-01-08 04:56: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碧血剑 |
原文地址:【雪牧冰媛】心动和真爱的距离——浅谈《碧血剑》袁承志的无情
作者:雪牧冰媛
这几天无聊,又听飞雪唠叨了一遍袁承志的动心之罪,心中有千言万语,只是不知该如何抒发.如果青九大战的时候,我有这么好的兴志就好了.
首先,我想问的是:现在讨论的是否是袁承志爱温青青还是阿九?如果讨论的是三联版书中那个袁承志,那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是一件早就盖棺定论的事.早在几十年前,金庸就以一番萝卜青菜论了观众正确的答案.那些还要绞辨的人,去看《鹿鼎记》吧,里面有一段专门讲九难的.金庸为我们总结了九难的一生,我看了无数遍那段文字,看到的只是那个名叫九难的尼姑的单相思。这些事实,绝不是一篇爱之涩可以颠覆的。
对于袁承志这个人,谁还能比金庸更有资格下定论?难道是看书的你我他?有人说恋爱是有史以来天大的误会,我没想到看书也能看出这么多误会来。
观众爱谁不代表袁承志爱谁.你尽可以去爱阿九,但袁承志爱不爱,不是任凭你可以胡乱幻想的.也不要加上主观意志的去说什么,不敢爱不能爱,故事原没有你想像的这么复杂和美妙!如果生活中有人不爱你,难道你也用这些没有营养的话语来安慰自己?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最主要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爱就不爱,又任必牵强附会?
袁承志爱温青青,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我也不想再重复了.
袁承志对阿九,不论原著还是电视剧,我都只能用无情两个字来形容。
开始时袁承志以为阿九是江湖上一个普通的小强盗,觉得她温柔可爱,美貌惊人。原著中温青青甚至因此而自惭形秽,然而还被袁承志一句“她美不美,和和有什么相干”打发了。电视剧倒是没有这个场景台词,可是对于这种美丽的吸引,说到底,也只停留在心动的表层上。他不会情不自禁拉她的手,楼她的腰,给她完整而温暖的拥抱。除了阿九两次濒临生死的逆境而袁承志在千钧一发之时伸出了援手以外,其余的时间,他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同时还优哉优哉地和温青青手拉着手,谈了一场纯纯的恋爱,脸红心跳,神魂颠倒,情不自禁等等恋爱元素一样不少。
显然阿九的出现是意外的,至少在温青青要他救山东道上的那个清秀绝伦的小姑娘时,一切都是意外的。如果不是温青青的多管闲事,或许这对被称作郭靖黄蓉模板的小儿女的爱情,远远不会经历这么汹涌的舆论波折。电视剧中的山东道上,却是袁承志和阿九的第二次见面了。相比先前的秦淮花舫,月夜现身,阿九此时的再现,的确比原著更让人“惊艳”。
三联版原著对于动心的描述是明确的,只出现在皇宫的同床共寝一节中,这里的袁承志对于阿九惊人的美貌有的只是一种最为外在的欣赏,更趋近于一个女生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超级帅哥而垂涎三尺。阿九的美是明丽光华的,袁承志的欣赏是坦然直白的,他看到了美,也承认了美,只不过他认为这美与他无关而已。
而电视剧的编排,出于三角恋的广阔市场需求,在原著袁承志的纯表面的心动的基础上,加入了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这个层面显然也是很浅的,它存在的土壤,仅仅是袁承志在自己的女友不发生任何意外和危险的情况下跟着小资的阿九吹了几片竹叶而已。而温青青一旦孤身有险,他就永远不会出现在阿九身边,却是一把金蛇剑早已挡在温青青跟前。相比青青受众人保护,而阿九濒临死境的泰山之战,他解了她多少次危,救了她多少次险,实在已经数不清楚了。
首先,我想问的是:现在讨论的是否是袁承志爱温青青还是阿九?如果讨论的是三联版书中那个袁承志,那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是一件早就盖棺定论的事.早在几十年前,金庸就以一番萝卜青菜论了观众正确的答案.那些还要绞辨的人,去看《鹿鼎记》吧,里面有一段专门讲九难的.金庸为我们总结了九难的一生,我看了无数遍那段文字,看到的只是那个名叫九难的尼姑的单相思。这些事实,绝不是一篇爱之涩可以颠覆的。
对于袁承志这个人,谁还能比金庸更有资格下定论?难道是看书的你我他?有人说恋爱是有史以来天大的误会,我没想到看书也能看出这么多误会来。
观众爱谁不代表袁承志爱谁.你尽可以去爱阿九,但袁承志爱不爱,不是任凭你可以胡乱幻想的.也不要加上主观意志的去说什么,不敢爱不能爱,故事原没有你想像的这么复杂和美妙!如果生活中有人不爱你,难道你也用这些没有营养的话语来安慰自己?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最主要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爱就不爱,又任必牵强附会?
袁承志爱温青青,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我也不想再重复了.
袁承志对阿九,不论原著还是电视剧,我都只能用无情两个字来形容。
开始时袁承志以为阿九是江湖上一个普通的小强盗,觉得她温柔可爱,美貌惊人。原著中温青青甚至因此而自惭形秽,然而还被袁承志一句“她美不美,和和有什么相干”打发了。电视剧倒是没有这个场景台词,可是对于这种美丽的吸引,说到底,也只停留在心动的表层上。他不会情不自禁拉她的手,楼她的腰,给她完整而温暖的拥抱。除了阿九两次濒临生死的逆境而袁承志在千钧一发之时伸出了援手以外,其余的时间,他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同时还优哉优哉地和温青青手拉着手,谈了一场纯纯的恋爱,脸红心跳,神魂颠倒,情不自禁等等恋爱元素一样不少。
显然阿九的出现是意外的,至少在温青青要他救山东道上的那个清秀绝伦的小姑娘时,一切都是意外的。如果不是温青青的多管闲事,或许这对被称作郭靖黄蓉模板的小儿女的爱情,远远不会经历这么汹涌的舆论波折。电视剧中的山东道上,却是袁承志和阿九的第二次见面了。相比先前的秦淮花舫,月夜现身,阿九此时的再现,的确比原著更让人“惊艳”。
三联版原著对于动心的描述是明确的,只出现在皇宫的同床共寝一节中,这里的袁承志对于阿九惊人的美貌有的只是一种最为外在的欣赏,更趋近于一个女生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超级帅哥而垂涎三尺。阿九的美是明丽光华的,袁承志的欣赏是坦然直白的,他看到了美,也承认了美,只不过他认为这美与他无关而已。
而电视剧的编排,出于三角恋的广阔市场需求,在原著袁承志的纯表面的心动的基础上,加入了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这个层面显然也是很浅的,它存在的土壤,仅仅是袁承志在自己的女友不发生任何意外和危险的情况下跟着小资的阿九吹了几片竹叶而已。而温青青一旦孤身有险,他就永远不会出现在阿九身边,却是一把金蛇剑早已挡在温青青跟前。相比青青受众人保护,而阿九濒临死境的泰山之战,他解了她多少次危,救了她多少次险,实在已经数不清楚了。
心动已经是肯定的了,不论原著中纯表面的心动,还是电视剧中带着浅薄的精神面的心动,袁承志的青春少男心被撞了一下腰,这也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心动就是爱吗?
如果是我们接受爱情定义的渠道仅仅来自于少年时代所翻阅的口袋本LOLI型纯粹的言情小说,动心似乎就是爱情了。
袁承志确实是对阿九有心动的感觉。就像我们会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动心一样。袁承志也不过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他虽然是一个练过混元功,自制能力超强的人,但他依然是正常的男人。而关于正常男人对于美丽的被吸引,古龙在白玉老虎中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概括:男人遇着好看的女人,除了真瞎子和伪君子之外,谁都难免要看看的,可是我最多也只不过看看而已。而袁承志,他也有少年人的对异性的渴望和那么一点点虚荣心。所以,他对阿九的反应,我觉得是很正常的行为。
那么,什么又是爱呢?
在分析这个字的定义之前,我想我们首先是可以肯定一个观点的,那就是:爱肯定有动心的成分在里面,可是,动心,是爱情的全部么?
有些人特别是小女性会把喜欢甚至是好感看作爱,是完全有问题的。
一般来讲,产生好感是接触的基础,接触后会诞生喜欢。
只有深深的喜欢才能看作是爱,而喜欢只是淡淡的爱而已。
显然的,动心是爱的前提,但爱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一句话,时间与磨合(炼)会让爱产生情 更准确的说这种情是"亲情",因为只有将爱转化为亲情后,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爱情,因为对方已经成为了自已生命的一部分,这世上没有人可以将生命分割,也许只有上帝造物时才有这个权力,我们---不是上帝!所以,真正的相守之爱,只有长期接触共同生活后才会出现。
而一份两两相许的爱,我想,之所以美好高贵纯洁,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它的魂牵梦系。
如果,我是说如果,袁承志对阿九生死相许,一路追随,换成一句最直白的言情的对白叫做“我爱你,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并且,袁承志一丝不苟的按照他的告白执行作为,那么,不可否认,袁承志确实爱上了阿九,而不仅仅是动心而已。
那么,看看原著和电视剧中的袁承志。
如果他会为了性命无虑的夏青青而拍案七省武林与整个五毒教为敌,那么何已,当禁城内那曲熟悉的琴音飘过耳边时候,他不过只是想想,当此乱世,不知她该当如何?如果他会为了必须确保安全的王牌夏青青而和与自己有血海深仇的朱家朝廷假意合作,那么何以,他会在救出了阿九以后,却对着李闯明确表达:待公主伤好,我会带其前来相见?如果他会当着五毒教泱泱高手的面,对他们留下青青的请求干脆利落回绝,那么何以,他面对刘宗敏的无赖讨要,会将阿九的归属与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最后阿九离开了,电视剧,甚至连华山都没有让他上,而当袁承志站在巍巍城墙边,在经历了李岩之死后,收到阿九的竹叶前,就已经定下了归隐的计划,而这个计划里,我找不到任何关于阿九的信息。
可见,袁承志与阿九之间,无论是在时间的共享或是行为的酝酿上,都只停留心动的表面,而非爱的内里。
如果是我们接受爱情定义的渠道仅仅来自于少年时代所翻阅的口袋本LOLI型纯粹的言情小说,动心似乎就是爱情了。
袁承志确实是对阿九有心动的感觉。就像我们会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动心一样。袁承志也不过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他虽然是一个练过混元功,自制能力超强的人,但他依然是正常的男人。而关于正常男人对于美丽的被吸引,古龙在白玉老虎中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概括:男人遇着好看的女人,除了真瞎子和伪君子之外,谁都难免要看看的,可是我最多也只不过看看而已。而袁承志,他也有少年人的对异性的渴望和那么一点点虚荣心。所以,他对阿九的反应,我觉得是很正常的行为。
那么,什么又是爱呢?
在分析这个字的定义之前,我想我们首先是可以肯定一个观点的,那就是:爱肯定有动心的成分在里面,可是,动心,是爱情的全部么?
有些人特别是小女性会把喜欢甚至是好感看作爱,是完全有问题的。
一般来讲,产生好感是接触的基础,接触后会诞生喜欢。
只有深深的喜欢才能看作是爱,而喜欢只是淡淡的爱而已。
显然的,动心是爱的前提,但爱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一句话,时间与磨合(炼)会让爱产生情 更准确的说这种情是"亲情",因为只有将爱转化为亲情后,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爱情,因为对方已经成为了自已生命的一部分,这世上没有人可以将生命分割,也许只有上帝造物时才有这个权力,我们---不是上帝!所以,真正的相守之爱,只有长期接触共同生活后才会出现。
而一份两两相许的爱,我想,之所以美好高贵纯洁,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它的魂牵梦系。
如果,我是说如果,袁承志对阿九生死相许,一路追随,换成一句最直白的言情的对白叫做“我爱你,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并且,袁承志一丝不苟的按照他的告白执行作为,那么,不可否认,袁承志确实爱上了阿九,而不仅仅是动心而已。
那么,看看原著和电视剧中的袁承志。
如果他会为了性命无虑的夏青青而拍案七省武林与整个五毒教为敌,那么何已,当禁城内那曲熟悉的琴音飘过耳边时候,他不过只是想想,当此乱世,不知她该当如何?如果他会为了必须确保安全的王牌夏青青而和与自己有血海深仇的朱家朝廷假意合作,那么何以,他会在救出了阿九以后,却对着李闯明确表达:待公主伤好,我会带其前来相见?如果他会当着五毒教泱泱高手的面,对他们留下青青的请求干脆利落回绝,那么何以,他面对刘宗敏的无赖讨要,会将阿九的归属与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最后阿九离开了,电视剧,甚至连华山都没有让他上,而当袁承志站在巍巍城墙边,在经历了李岩之死后,收到阿九的竹叶前,就已经定下了归隐的计划,而这个计划里,我找不到任何关于阿九的信息。
可见,袁承志与阿九之间,无论是在时间的共享或是行为的酝酿上,都只停留心动的表面,而非爱的内里。
他不会以一己之躯为她挡那一记飞沙震石的神拳,不会在最后的胜利的时刻,紧紧地拥抱着告诉他自己恨不得以身相代。这样的袁承志,真的对阿九公主有情么?袁承志除了在那两次性命攸关的时刻外,除了吹吹竹叶送送别,那些不费力不留血不拼性命的无成本“恋爱”征兆外,他可有为阿九做过任何实质性的牺牲?
答案是:没有。
战争的残酷,亡国公主的命运,身体残缺者的心里阴影,袁承志体会不到么?
然而,他在城破当下,感叹之余,竟然没有做出任何宛如当日拯救青青的行动,如果不是刺杀崇祯时巧遇阿九,他甚至没有动过救她的念头,他的感叹,和当日夜藏皇宫时,与阿九的那句“不如远涉江湖”的告诫一样,只是一张连数字都没有写上,更没有盖上印鉴的空头支票而已。
在占领了紫禁城的李自成面前,面对关于公主的去向,他没有做出任何具有保护色彩的隐瞒和欺骗,却是坦然而真实的告知了阿九的下落,并承诺在其伤愈之后领与李闯相见,甚至在男人对女人的争夺战中为了避嫌而撇清与阿九的关系。
华山会期时,他终于还是把她丢下,在阿九刚刚承受过亡国丧父断臂的痛苦后,在他自己刚刚说过你还有我后,便客气而坦然的告别,这次的支票,填了金额,却还是没有盖上印鉴,
这些在电视剧中无法抹杀的情节事实,当我们将其放到一个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乱世去观察时,完全可以发现,袁承志对于国破家亡断臂独身的阿九公主,最后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无情。
有能力自如来去皇宫时,他没有救阿九远涉江湖,而是和程青竹一起空谈感慨。当陈圆圆遭受的蹂躏成为前车之鉴时,他没有为在大顺军的争夺下可能重蹈覆辙的阿九的保全做哪怕一丝一毫的努力,当阿九在前一刻亡国丧父断臂心灵最为脆弱的时刻,他云淡风清地和他告别,而告别时念兹在兹的甚至还是另一个女子的安危,却把当下最为孤苦惨痛的她一无所依的留在了时时变故的京城。如果,我是说如果,没有那两片竹叶,袁承志,甚至会和远赴盛京时一样,完完全全的忘记了生命中曾经存在过阿九这个插曲。他会在客栈里和青青忘情拥抱,会在祖大寿提到青青时满脸紧张,却永远不会在阿九想念他想念地心痛的晚上,划过哪怕一点点关于阿九的记忆或者面容。
那么,那些曾经如风景画一般美丽的朦胧美镜头,那些吹竹叶,告别的镜头是他在因为阿九没有站在他身边而忘记了吗?还是这些,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作为他的爱的记忆而存在过?
草莓曾经说过,爱,不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如果在生活中,你以为一个男人爱你,可他却时时刻刻的在为另一个女人付出,请问,你这种以为里自欺欺人的成份有多少?你算过没有?
断玉也曾说,论家庭身世,温青青是寄人篱下的私生女,相比金枝玉叶的阿九,处于绝对的劣势,但阿九一遭遇亡国之痛,温青青的劣势就立刻化为了优势,人们铺天盖地把同情投给那个国破家亡的可怜公主。
答案是:没有。
战争的残酷,亡国公主的命运,身体残缺者的心里阴影,袁承志体会不到么?
然而,他在城破当下,感叹之余,竟然没有做出任何宛如当日拯救青青的行动,如果不是刺杀崇祯时巧遇阿九,他甚至没有动过救她的念头,他的感叹,和当日夜藏皇宫时,与阿九的那句“不如远涉江湖”的告诫一样,只是一张连数字都没有写上,更没有盖上印鉴的空头支票而已。
在占领了紫禁城的李自成面前,面对关于公主的去向,他没有做出任何具有保护色彩的隐瞒和欺骗,却是坦然而真实的告知了阿九的下落,并承诺在其伤愈之后领与李闯相见,甚至在男人对女人的争夺战中为了避嫌而撇清与阿九的关系。
华山会期时,他终于还是把她丢下,在阿九刚刚承受过亡国丧父断臂的痛苦后,在他自己刚刚说过你还有我后,便客气而坦然的告别,这次的支票,填了金额,却还是没有盖上印鉴,
这些在电视剧中无法抹杀的情节事实,当我们将其放到一个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的乱世去观察时,完全可以发现,袁承志对于国破家亡断臂独身的阿九公主,最后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那么无情。
有能力自如来去皇宫时,他没有救阿九远涉江湖,而是和程青竹一起空谈感慨。当陈圆圆遭受的蹂躏成为前车之鉴时,他没有为在大顺军的争夺下可能重蹈覆辙的阿九的保全做哪怕一丝一毫的努力,当阿九在前一刻亡国丧父断臂心灵最为脆弱的时刻,他云淡风清地和他告别,而告别时念兹在兹的甚至还是另一个女子的安危,却把当下最为孤苦惨痛的她一无所依的留在了时时变故的京城。如果,我是说如果,没有那两片竹叶,袁承志,甚至会和远赴盛京时一样,完完全全的忘记了生命中曾经存在过阿九这个插曲。他会在客栈里和青青忘情拥抱,会在祖大寿提到青青时满脸紧张,却永远不会在阿九想念他想念地心痛的晚上,划过哪怕一点点关于阿九的记忆或者面容。
那么,那些曾经如风景画一般美丽的朦胧美镜头,那些吹竹叶,告别的镜头是他在因为阿九没有站在他身边而忘记了吗?还是这些,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作为他的爱的记忆而存在过?
草莓曾经说过,爱,不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如果在生活中,你以为一个男人爱你,可他却时时刻刻的在为另一个女人付出,请问,你这种以为里自欺欺人的成份有多少?你算过没有?
断玉也曾说,论家庭身世,温青青是寄人篱下的私生女,相比金枝玉叶的阿九,处于绝对的劣势,但阿九一遭遇亡国之痛,温青青的劣势就立刻化为了优势,人们铺天盖地把同情投给那个国破家亡的可怜公主。
那么,我们通过碧血剑最后的断章看到了些什么?
失父丧母,小气吃醋的温青青从和袁承志一路走到最后,受尽他的宠爱包容与保护,而国破家亡断臂孤身,同情分,悲惨分远超温青青的阿九却一次又一次的被以温厚侠义著称的袁承志所抛下。哪怕,是最后的那片黄沙。
最后的阿九是已然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因为沧桑的巨变而厌世轻生的她,只有当下的袁承志,只有他的爱的温暖,才能够拯救她.可偏偏袁承志只对着一个根本听不到自己的承诺的女人许下永恒的诺言,却没有为自己的一句话就足以挽回一个即将枯萎的灵魂而停下脚步。
现在,在我们看到的境遇和待遇如此悬殊的对比事实时,请回答我,是安抚一个小心眼的女人的心以及自己的真心重要?还是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重要?看来,袁承志终究是一个普通男人而不是什么圣人,对于爱的人尽量予取予求,甘之如饴,哪怕是周而复始却不厌其烦的表白,而对于不爱的人,随口哀悼却毫无行动,哪怕那行动对于那个生命是救命稻草。
袁承志对于阿九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一次救援看似暧昧,折回后与正牌女友夏青青打情骂俏时却连女友为谁吃醋为什么吃醋也不知道。二次救援开了一张你还有我的空头支票后转身就去了华山,在崔希敏和安小慧可以一同上山的情况下,他却一点也没有动带阿九上山的念头。我们可以发现,袁承志关于阿九的两次濒临死境时的救援,都只发生在他目光所及的当下,而当阿九不在她面前眼下发生危险困难时,一切就会像在国破家亡的最后时刻一样,袁承志是不作为的。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对于阿九,对于死亡,袁承志如果看到,他就会救助,而若是只听到或者探到而非看到,袁承志给予阿九的同情,则不过是如冒先生之与董小宛,动动嘴皮子的悼念而已。
所以时至今日,当我面对新修版中袁承志虽然对阿九说的我爱你却毫无实际行动可笑承诺的时候,也不得不同样感叹电视剧中袁承志的骨子里对于阿九的无情。他和新修版原著中袁承志唯一的不同只在于,新修版袁承志,是承诺了不做,电视剧袁承志,却是不承诺也不做,站在一个单相思的女人的角度上来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厚道。而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确该当如此,所以,电视剧版的袁承志相比新修版,其魅力正在于:他只承诺他做得到的,而绝不承诺他做不到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后果,也间接导致了袁承志对于阿九实质上的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的残酷。
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羡慕甚至赞美袁承志在皇宫中听到熟悉的琴音时的表情,更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在为袁承志不挽留阿九是因为青青的阻挠而不平伤感。难道,他们竟从来不知道,从袁承志救了崇祯却没有揭发曹化淳开始,从袁承志高兴地迎接李自成进驻京城开始,从袁承志对于阿九的最终的毁灭没有做出任何实际救援的时候开始,他就早已放手了?我想,在这一点上,更准确却是更残忍的表达应该是:袁承志的放手,其实是因为,他至始至终,从来没有牵起过阿九公主的手。
我想,如果有人喜欢把那种朦胧凄凉的美想象成为爱情,而忽略了它华丽面纱下冰冷无情到令人齿寒的本质的话,那么除了佩服她/他自欺欺人的勇气以外,我已经没有任何想法,而至少对于我来说,如果袁承志对待阿九的方式,才是爱情的定义方式,那么穷其一生,我也不敢祈求这样的爱情降临我身,因为当你满足于先前海市蜃楼般的朦胧浪漫时,便注定了必会为后半生的无所依傍,自生自灭付出葬心的代价。
文近尾声时,想到这样的个假设:
如果袁承志不爱温青青却因为她的痴心而与之偕老……
如果袁承志真爱阿九却因为她的身份而舍其远去……
袁承志,就不是袁承志了。
一个最终连崇祯的末路都没有赌绝,连父亲的遗骸都能够放下而退隐世外的人,在他的境界与心胸面前,温仪的托付,并没有让他许诺温青青一生一世的力量,如果他不爱她。而崇祯的杀父之仇,也不可能阻挡他守护阿九一生一世的决心,如果他爱她。
心动与真爱的距离,那没金额没盖章的空头支票和实趁温热的以身相代的十万八千里,我想,这就是关于那个最后离开与挽留背后的全部真相。
失父丧母,小气吃醋的温青青从和袁承志一路走到最后,受尽他的宠爱包容与保护,而国破家亡断臂孤身,同情分,悲惨分远超温青青的阿九却一次又一次的被以温厚侠义著称的袁承志所抛下。哪怕,是最后的那片黄沙。
最后的阿九是已然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因为沧桑的巨变而厌世轻生的她,只有当下的袁承志,只有他的爱的温暖,才能够拯救她.可偏偏袁承志只对着一个根本听不到自己的承诺的女人许下永恒的诺言,却没有为自己的一句话就足以挽回一个即将枯萎的灵魂而停下脚步。
现在,在我们看到的境遇和待遇如此悬殊的对比事实时,请回答我,是安抚一个小心眼的女人的心以及自己的真心重要?还是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重要?看来,袁承志终究是一个普通男人而不是什么圣人,对于爱的人尽量予取予求,甘之如饴,哪怕是周而复始却不厌其烦的表白,而对于不爱的人,随口哀悼却毫无行动,哪怕那行动对于那个生命是救命稻草。
袁承志对于阿九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一次救援看似暧昧,折回后与正牌女友夏青青打情骂俏时却连女友为谁吃醋为什么吃醋也不知道。二次救援开了一张你还有我的空头支票后转身就去了华山,在崔希敏和安小慧可以一同上山的情况下,他却一点也没有动带阿九上山的念头。我们可以发现,袁承志关于阿九的两次濒临死境时的救援,都只发生在他目光所及的当下,而当阿九不在她面前眼下发生危险困难时,一切就会像在国破家亡的最后时刻一样,袁承志是不作为的。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对于阿九,对于死亡,袁承志如果看到,他就会救助,而若是只听到或者探到而非看到,袁承志给予阿九的同情,则不过是如冒先生之与董小宛,动动嘴皮子的悼念而已。
所以时至今日,当我面对新修版中袁承志虽然对阿九说的我爱你却毫无实际行动可笑承诺的时候,也不得不同样感叹电视剧中袁承志的骨子里对于阿九的无情。他和新修版原著中袁承志唯一的不同只在于,新修版袁承志,是承诺了不做,电视剧袁承志,却是不承诺也不做,站在一个单相思的女人的角度上来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厚道。而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确该当如此,所以,电视剧版的袁承志相比新修版,其魅力正在于:他只承诺他做得到的,而绝不承诺他做不到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后果,也间接导致了袁承志对于阿九实质上的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的残酷。
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羡慕甚至赞美袁承志在皇宫中听到熟悉的琴音时的表情,更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在为袁承志不挽留阿九是因为青青的阻挠而不平伤感。难道,他们竟从来不知道,从袁承志救了崇祯却没有揭发曹化淳开始,从袁承志高兴地迎接李自成进驻京城开始,从袁承志对于阿九的最终的毁灭没有做出任何实际救援的时候开始,他就早已放手了?我想,在这一点上,更准确却是更残忍的表达应该是:袁承志的放手,其实是因为,他至始至终,从来没有牵起过阿九公主的手。
我想,如果有人喜欢把那种朦胧凄凉的美想象成为爱情,而忽略了它华丽面纱下冰冷无情到令人齿寒的本质的话,那么除了佩服她/他自欺欺人的勇气以外,我已经没有任何想法,而至少对于我来说,如果袁承志对待阿九的方式,才是爱情的定义方式,那么穷其一生,我也不敢祈求这样的爱情降临我身,因为当你满足于先前海市蜃楼般的朦胧浪漫时,便注定了必会为后半生的无所依傍,自生自灭付出葬心的代价。
文近尾声时,想到这样的个假设:
如果袁承志不爱温青青却因为她的痴心而与之偕老……
如果袁承志真爱阿九却因为她的身份而舍其远去……
袁承志,就不是袁承志了。
一个最终连崇祯的末路都没有赌绝,连父亲的遗骸都能够放下而退隐世外的人,在他的境界与心胸面前,温仪的托付,并没有让他许诺温青青一生一世的力量,如果他不爱她。而崇祯的杀父之仇,也不可能阻挡他守护阿九一生一世的决心,如果他爱她。
心动与真爱的距离,那没金额没盖章的空头支票和实趁温热的以身相代的十万八千里,我想,这就是关于那个最后离开与挽留背后的全部真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