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基路面工程-挡土墙设计

(2011-03-25 12:07:50)
标签:

容重

库伦

挡土墙

主动土压力

内摩擦角

教育

分类: 土木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挡土墙设计

第六章  挡土墙设计 

§6-1 概述

 

一、挡土墙的用途

挡土墙定义: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按照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等类型。

1.作用:

1)路肩墙或路堤墙:设置在高填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底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方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重要建筑物。

2)滨河及水库路堤挡土墙:在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浸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  

3)路堑挡土墙设置在堑坡底部,用于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稳定的边坡,同时可减少挖方数量,降低边坡高度。

4)山坡挡土墙设在堑坡上部,用于支挡山坡上可能坍滑的覆盖层,兼有拦石作用。

2.挡土墙构造:

1)墙背,墙面(也称墙胸),墙趾,墙踵,墙背倾角α。

2)按墙背的倾角方向分:

俯斜:墙背向外侧倾斜时,为俯斜墙背, α为正;

仰斜: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为仰斜墙背,α为负;

垂直:墙背铅垂时,为垂直墙背, α为零。

墙背分:直线形墙背、折线形墙背。

 

二、挡土墙类型

1.重力式挡土墙

1)特点:圬工量较大,型式简单,施工方便,就地取材,适应性较强。

2)墙背型式:

直线形:普通重力式挡土墙,断面型式最简单,土压力计算简便。

衡重式挡土墙:凭借于墙身自重稳定。

不带衡重台的折线形:则介于两者之间。

 

2.锚定式挡土墙

包括:锚杆式和锚定板式两种。

1)锚杆式挡土墙:

组成:主要由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立柱、挡土板构成墙面,与水平或倾斜的钢锚杆联合组成。

锚杆的一端与立柱联接,另一端被锚固在稳定岩层或土层中。

特点:

墙后侧压力由挡土板传给立柱,由锚杆与岩体之间的锚固力,即锚杆的抗拔力,使墙获得稳定。

适用:墙高较大、石料缺乏或挖基困难地区,具有锚固条件的路基挡土墙,一般多用于路堑挡土墙。

2)锚定板式挡土墙

结构形式与锚杆式基本相同。

锚杆的锚固端改用锚定板,埋入墙后填料内部的稳定层中,依靠锚定板产生的抗拔力抵抗侧压力,保持墙的稳定。

适用:缺乏石料的地区,同时它不适用于路堑挡土墙。

特点:构件断面小,工程量省,不受地基承载力的限制,构件可预制,有利于实现结构轻型化和施工机械化。

 

3.薄壁式挡土墙

包括:悬臂式和扶壁式两种主要型式。

1)悬臂式挡土墙由立壁和底板组成,具有三个悬臂,即立壁、趾板和踵板。

2)扶壁式挡土墙:当墙身较高时,沿墙长每隔一定距离筑肋板(扶壁)联结墙面板及踵板,称为扶壁式挡土墙。

特点:墙身断面较小,结构的稳定性不是依靠本身的重量,而主要依靠踵板上的填土重量来保证。

适用:自重轻,圬工省,适用于墙高较大的情况,但需使用一定数量的钢材,经济效果较好。

 

4.加筋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是由填土、填土中布置的拉筋条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

拉筋材料通常为镀锌薄钢带、铝合金、高强塑料及合成纤维等。

墙面板一般用混凝土预制,也可采用半圆形铝板。

特点:

在垂直墙面的方向,按一定间隔和高度水平地放置拉筋材料,然后填土压实,通过填土与拉筋间的摩擦作用,把土的侧压力传给拉筋,从而稳定土体。

加筋土挡土墙属柔性结构,对地基变形适应性大,建筑高度大,适用于填土路基。结构简单,圬工量少,与其它类型的挡土墙相比,可节省投资30%-70%,经济效益大。

 

6-2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一、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1.按力的作用性质分为:

1)主要力系:经常作用于挡土墙的各种力。

(1)挡土墙自重及位于墙上的衡载;

(2)墙后土体的主动土压力。(包括作用在墙后填料破裂棱体上的荷载,简称超载)

(3)基底的法向反力及摩擦力;

(4)墙前土体的被动土压力。

浸水挡土墙:在主要力系中包括常水位时的静水压力和浮力。

2)附加力:季节性作用于挡土墙的各种力。

例如洪水时的静水压力和浮力、动力压力、波浪冲击力、冻胀压力以及冰压力等。

3)特殊力:偶然出现的力。

例如地震力、施工荷载、水流漂浮物的撞击力等。

2.设计:按最不利的组合作为依据。

   

二、一般条件下库伦主动土压力计算

1.土压力分类

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外移动时(位移或倾覆),土压力随之减少,直到墙后土体沿破裂面下滑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墙背的土压力称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当墙向土体挤压移动,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体对墙的抗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墙处于原来位置不动,土压力介于两者之间,称为静止土压力。

2.设计:

按墙背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取一定的安全系数,以保证墙背土体的稳定。

3.破裂面:

路堤挡土墙:按破裂面交于路基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5种:

破裂面交于内边坡、荷载的内侧、荷载的中部、荷载的外侧、外边坡。

 

三、大俯角墙背的主动土压力——第二破裂面法

1.概念:墙背俯斜很缓,墙背倾角很大,如折线形挡土墙的上墙墙背,衡重式挡土墙上墙的假象墙背,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

Ex=f(αi,θi)

2.出现条件:

1)墙背或假想墙背的倾角α′必须大于第二破裂面的倾角αi,即墙背或假想墙背不妨碍第二破裂面的出现;

2)在墙背或假想墙背面上产生的抗滑力必须大于其下滑力,即NR>NG使破裂棱体不会沿墙背或假想墙背下滑;

3.计算过程:

1)根据边界条件,计算破裂棱体(包括棱体上的荷载)的重量G;

2)从力三角形求Ex方程式;

3)求Ex的最大值及相应的破裂角αi 和θi;

4)求主动土压力Ea的作用点。

 

四、折线形墙背土压力

衡重式挡土墙:上墙、下墙

上墙:同前

下墙土压力计算方法:延长墙背法、力多边形法

 

五、粘性土土压力计算

1.等效内摩擦角法

将内摩擦角φ与单位粘聚力c,换算成较实有φ 值为大的“等效内摩擦角” φD,按砂性土的公式计算土压力。

换算原则:土的抗剪强度相等或土压力相等。

方法:把粘性土的内摩擦角值增大5°~10°或采用等效内摩擦角φD为30°~35°。

2.力多边形法(数解法)

 

六、不同土层的土压力计算

首先求得上一土层的土压力及其作用点高度。

并近似地假定:上下两土层层面平行;计算下一土层时,将上一土层视为均布荷载,按地面为一平面时的库伦公式计算,然后截取下一土层的土压应力图形为其土压力。

 

七、有限范围填土的土压力计算

注意:挡土墙在陡坡的半路堤上,或者山坡土体有倾向路基的层面,则墙后存在着已知或潜在滑动面,当其倾角陡于由计算求得的破裂面的倾角时,墙后填料将沿着陡破面(或滑动面)下滑,而不是沿着计算破裂面下滑。

 

6-3  挡土墙设计

一、挡土墙的布置

挡土墙的布置:路基横断面图和墙趾纵断面图

1.位置的选定

2.纵向布置:

(1)挡土墙的起迄点、墙长和衔接方式。

(2)伸缩缝与沉降缝的位置。

(3基础。

(4)泄水孔的位置(数量、间隔和尺寸)。

3.横向布置

墙高最大处、墙身断面或基础形式有变异处,以及其它必须桩号处的横断图上进行。

4.平面布置

个别复杂的挡土墙,作平面布置,绘制平面图。

 

二、挡土墙的构造

常用的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基础、排水设施和伸缩缝等部分组成。

1.墙身构造

1)墙背

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背: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和衡重式等型式。

2)墙面

墙面一般为平面,其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

3)墙顶

墙顶最小宽度,浆砌挡土墙不小于50cm,干砌不小于60cm。

4)护栏

在地形险峻地段,或过高过长的路肩墙的墙顶应设置护栏。

2.基础

1)基础类型

扩大基础:台阶高度按加宽部分的抗剪、抗弯拉和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的要求确定。

钢筋混凝土底板:厚度由剪力和主拉应力控制。

换填:扩散基底压应力,使之均匀地传递到下卧软弱土层中。

台阶基础:减少基坑开挖和节省圬工。

拱形基础:

2)基础埋置深度(土质地基):

(1)无冲刷时,应在天然地面以下至少1m;

(2)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以下至少1m;

(3)受冻胀影响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当冻深超过1m时,采用1.25m,但基底应夯填一定厚度的砂砾或碎砾石垫层,垫层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

3.排水设施

设置墙身泄水孔,排除墙后水。

干砌挡土墙不设泄水孔。

汇水孔的尺寸:5cm×10cm、 10cm × 10cm 、15cm×20cm的方孔

直径为5-10cm的圆孔

孔眼间距:2-3m,(浸水挡土墙孔跟间距一般1.0-1.5m),孔眼上下错开布置。

4.沉降缝与伸缩缝

1)目的:

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需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异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

为了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

2)布设:

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每隔10-15m设置一道;

缝宽2-3cm,缝内用胶泥填塞,沥青麻筋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填深不宜小于0.15m;

当墙后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

干砌挡土墙,缝的两侧应选用平整石料砌筑,使成垂直通缝。

 

三、挡土墙的荷载的计算方法

1.挡土墙的荷载

荷载种类:恒载、可变荷载、温度或施工荷载。

荷载组合:Ⅰ、Ⅱ、Ⅲ、Ⅳ、Ⅴ

2.挡土墙的设计原则

按 “分项安全系数极限状态”法进行。

   挡土墙设计分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四、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1.抗滑稳定性验算

基底摩阻力抵抗挡土墙滑移的能力。

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抵抗墙趾向外转动倾覆的能力。

 

五、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

1.基础底面的压应力:

1)轴心作用:

           P=N/A

2)偏心作用:

e=B/2-ZN

当e≤B/6:


当e>B/6:不考虑地基拉应力,应力重新分布。并且总应力的作用线通过应力图的重心。


2.基底合力偏心距

3.地基承载力抗力

轴心作用:p≤f

偏心作用:p≤1.2f

 

六、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控制断面:墙身底部、½墙高、上下墙交界处

1.强度计算

Nj≤αkARk/γk

 

七、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1.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

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榫基础

2.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

展宽墙趾、改变墙身断面类型、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6-4  浸水路堤挡土墙土设计

 

水对墙的影响:

1.土压力减小;

2.砂性土的内摩擦角浸水后不变,粘性土浸水后抗剪强度降低;

3.墙背与墙面受到静水压力水平一致,互相平衡;有水位差时,则墙身受到推力;

4.墙外水位骤然降落,墙后暴雨下渗在填料内出现渗流时,填料受到渗透动水压力,渗水性填料动水压力略而不计;

5.抗倾覆及抗滑动稳定性减弱。

 

一、浸水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1.填料为砂性土

容重:浮容重

内摩擦角:不变

破裂面:平面

 

二、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上浮力

1.静水压力

P=γHc A

2.上浮力

P=CγV

 

6-5  地震地区挡土墙土设计

 

 

设计裂度为8度以上的地震区,进行地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一、地震荷载的计算

水平地震力Ps

Ps=CZKHG

CZ—综合影响系数(0.25)

KH—水平地震系数

地震角θs:

挡土墙重与水平地震力的合力,与竖直线的夹角。

θ s=arctgCZKH

 

二、地震作用下的土压力

    采用一般库伦土压力公式计算。

 

 

 

 

 

 

三、地震作用下挡土墙的验算

方法与重力式挡墙相同。

 

四、一般防震措施

1.采用重心低的墙身断面形式。

2.基础置于坚硬的均质土层上。

3.挡土墙宜采用浆砌片(块)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修筑。

4.墙体应以垂直通缝分段,每段长度不宜超过15m。

5.严格控制砌筑质量。

6.墙后填料,并做好排水设施。

 

6-7  加筋挡土墙土

 

一、构造

墙面的平面线形可采用直线、折线和曲线。

筋带一般应水平布设并垂直于面板。

横断面形式一般应采用矩形。

   加筋体填料压实度要满足规定。

   墙面的平面线形可采用直线、折线和曲线。

筋带一般应水平布设并垂直于面板。

横断面形式一般应采用矩形。

 

加筋体填料压实度要满足规定。

 

加筋土挡土墙设置沉降缝,其间距对土质地基为10-30m、岩石地基可适当增大。

沉降缝、伸缩缝宽度一般为1-2cm,可采用沥青板、软木板或沥青麻絮填塞。

墙高大于20m时,应进行特殊设计。

 

加筋土桥台:

整体式、内置组合式、外置组合式

 

二、加筋土挡土墙结构计算

内部稳定性:筋带在拉力作用下的断裂破坏和砌体拉拔破坏

外部稳定性:地基应力、基底滑移和倾覆

1.活动区与稳定区

简化破裂面:最大拉力点连线

 

2.加筋挡土墙(筋带受力计算)

1)加筋体自重对I层筋带产生的拉力Th

2)加筋体上路堤填土对I层筋带产生的拉力Tf

3)车辆荷载对I层筋带产生的拉力Tc

3.筋带设计断面

1)筋带设计断面面积

2)筋带长度

4.总体平衡法验算

基础底面承载力

基底抗滑移

整体抗倾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