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库

(2011-01-14 08:38:47)
标签:

天气预报

干旱区

沙障

风沙流

防护林体系

教育

分类: 试卷题库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的面积为(    )km2。
2.我国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 (    )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是 (    )
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     )。
3.湿润指数是指(     )与(     )的比值。
4.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     )、(     )和(     )。
5.荒漠化的监测方法包括(     )、(     )和(     )三种。
6.荒漠化产生的气候区域是 (     )、 (     )和 (     )。
7.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     )、 (    ) 、 (     ) 、(     )。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     )。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    )年在法国巴黎签署,“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10.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组成可把荒漠分为(   )、(    )、
(    )、(    )四种类型。
11.中国的四大沙地是指(    )、(     )、(     )、(      )。
12.中国的八大沙漠是指(    )、(     )、(     )、(     )、(     )、(     )、(     )、(      )。
13.我国荒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     )、(      )、(     )    三种。
14.我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    )mm—(     )mm之间、
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     )mm—(     )mm之间。
15.在土壤的粒级划分中,粗沙、中沙、粉沙和粘粒的径级范围分别
为(     )、(      )、(       )、(      )毫米。
16.世界上有沙漠分布的国家很多,塔尔沙漠在(     )和(      ),
奇瓦瓦沙漠在(      ),辛普森沙漠在(       )。
17.荒漠化实在包括(     )和(     )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
下起因和发展的。
18.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包括(     )、(     )、(    
和(    )。
19.盐渍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     )、(     )和
(     )。
20.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多必需的的最小风速称为(     )。
21.起动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的(     )、沙层(     )及(    
等因素有关。
22.风力作用过程包括对土壤物质的(     )、(     )和(    
3个过程。
23.在风力作用下,土壤和沙粒物质随风运动,其运动方式有(     )、(     )和(     )3种形式。
24.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25.风沙流中沙物质运动方式主要取决于(     )和(     )。
26.土壤颗粒被风搬运的距离取决于(     )、(     ),以及(     )。
27.沙丘移动的总方向是和起沙风的(     )大致相一致。
28.沙丘移动的方式包括(    )、(    )和(     )。
29. 沙丘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和(     )。
30.(     )沙漠化形成的主要营力,是塑造沙漠地表动态的动力。
31.流动沙丘上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特性包括(    )、(    )、(    )和(    )。
32.沙丘的类型较多,请任意写出四种:(    )、(   )、(    )、(    )。
33.水流能够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称为(     )。
34.水流对地表泥沙作用过程包括(    )、(    )和(    )作用过程。
35.盐渍土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     )、(     )、(     )、(     )和(     )。
36.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在(     )、(     )和(     )。
37.土壤盐渍化防治原理包括(     )、(      )、(     )、(     )和(     )。
38.飞机播种的特点是(     )、(     )、(     )和(     )。
39.植物固沙基本措施主要包括(    )、(     )、(     )和(     )。
40.按沙地肥力状况,沙地立地条件可分为(     )、(     )和(     )3个等级。
41.坡面水土保持林主要包括(    )、(    )和(    )。
42.山地水文网、侵蚀沟道防护林主要包括(    )和(    )。
43.耐盐植物的选择原则包括(    )、(    )、(   )和(    )。
44.试举出3种耐盐植物(    )、(    )和(    )。
45.机械沙障按原理和设置方法不同可划分为(   )和(   )2大类。
46.平铺式沙障按设置方法不同可分为(    )和(    )。
47.直立式沙障按高矮可分为(    )、(    )和(    )。
48.直立式沙障按透风度可分为(   )、(   )和(   )3种结构型。
49.沙障的设置应与主风方向(    )。
50.节水灌溉方式主要包括(    )、(    )和(    )。
51.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按其来源及存在形式可分为(    )、(    )和(    )3个部分。
52.初步估算,我国沙漠地区地下水储量约(    )亿m3。
53.荒漠化地区蕴涵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    )、(    )和(    )。
54.太阳能利用的主要途径是(    )、(    )和(    )。
55.荒漠化调查的基本程序包括(    )、(    )、(    )和(    )。
56.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
5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    )。
58.沙尘暴的动力是(    )。
59.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的恶劣天气现象。
60.工程治沙技术主要方法包括:(    )、(    )、(    )和(    )。
61.试举出3种我国干旱区防沙治沙适生植物(    )、(    )和(   )。
62.试举出3种我国半干旱区防沙治沙适生植物(    )、(    )和(    )。
63. 试举出3种沙(丘)地造林的方法()、()、()。
64. 半荒漠风沙区铁路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包括(    )、(    )、(    )、(    )和(    )。
65.风沙流是指含有(    )的运动气流。
66.输沙率是指单位时间通过(    )的沙量。
67.荒漠是指(    )、(    )、(    )、(    )的地方。
68.沙漠是指位于干旱区被(    )所覆盖的陆地。
69.简单的说,沙漠化是指沙漠的(    )与(    )的过程。
70.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叫做(    )。
71.地面粗糙度是指贴近地面平均风速为(    )的高度。
72.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植物产生的旱生形态结构主要包括(    )、(    )、(    )和(    )。
73.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    )现象。
74.(    )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75. 风沙区的类型主要包括(    )、(    )、(    )和(    )。
76.沙漠成因理论主要包括(    )、(    )、(    )、(    )和(   )。
77. 沙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    )、(    )、(    )、(    )和(    )。
78. 引起我国风蚀(沙质)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    )、(    )和(    )。
79.飞机播种应选择具有()、()、()和()特性的植物种。
80. 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    )、(    )、(    )和(    )。
81. 荒漠化评价,简单地讲就是对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    )进行类型的划分与程度的分等定级。
82.气流中搬运的沙量在搬运层内随高度的分布状况称为(    )。
83. 写出沙漠地区5种典型的沙生植物(    )、(    )、(    )、(    )、(    )。
84. 中国沙漠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    )、(    )、(    )、(    )和(    )。
85.铁路沙害主要是(    )、(    )和(    )。 
86.机械沙障材料主要包括(    )、(    )、(    )、(    )、(    )和(    )。
87.通常把(    )和(    )之比叫做沙障孔隙度。
88.沙障的主要配置形式是(    )和(    )。
89.土地风蚀退化表现在(    )、(    )、(    )、(    )和(    )等方面。
90.我国荒漠化地区的气候特点有(    )、(    )、(    )、(   )等。
91.我国荒漠化地区的植被包括(    )、(    )。
92.荒漠化的危害有(    )、(    )、(    )、(    )、(    )等。
93.风蚀荒漠化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使土壤及细小颗粒被(    )、(    )、(    )、(    ),造成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94.对作物生长有害的水溶性盐类在土壤中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达到对作物正常生长危害的土壤称为(    )。
95.(    )、(    )和(    )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
96.(    )是黄土高原等具起伏地区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97.(    )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98.气流中搬运的(    )在搬运层内随(    )的分布状况称为风沙流结构。
99.荒漠化防治工程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为治理和预防(    )采取的各种工程的、生物的、农业的和综合的技术措施与手段。
100.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陆地面积的(    )受到了荒漠化的危害。
101.中国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理范围,即湿润指数为(    )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
102.草原是指由耐寒旱生多年生(    )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103.在中国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104.(    )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类型,除我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较为少见。
105.盐渍荒漠化属于(    )造成的土地退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
106.以(    )为主要营力造成的(    )称为风蚀荒漠化。
107.严重风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和(    )。
108.风力侵蚀作用包括(    )和(    )2种方式。
109.土壤抗风蚀能力主要取决于(    )、(    )和(    )。
110.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    )和(    )是最容易被风蚀的土壤。
111.(    )是降低风的侵蚀性的最有效途径。
112.盐类在土壤中积累形成(    )的过程称为(    )。
113.(    )等是沙结皮的主要组成成分。
114.建立混交固沙林的有点包括增加(    )、提高(    )。
115.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    )是治沙的主要措施。
116.(     )即相邻两条沙障之间的距离。
117.(    )指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各种措施,降低粗糙度,使风力变强,减少沙量,使风沙流非饱和,造成沙粒走动或地表风蚀的一种治沙方法。
118.(    )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使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方法。
119.山坡防护工程主要包括(    )、(    )和(    )3种类型。
120.田间工程主要包括(    )和(    )2种类型。
121.沟床固定工程主要包括(    )、(    )、(    )、(    )和(    )等类型。
122.(    )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农和农业体系。
123.荒漠按分布的地理位置和成因可以分为(    )、(    )和(    )3个基本类型。
124.沙丘的移动与(    )、(    )、(    )、(    )、(    )等因素有关。
125.沙丘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和(    ),还与(    )、(    )、(    )及(    )等有关。
126.在风力作用下,沙粒被从沙丘迎风坡(    ),在背风(    )。
127.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    )、(    )、(    )等方法,以求得各个地区沙丘移动的速度。
128.沙生植物对流沙环境活动性的适应途径主要是(    )和(    )。

 

 

 

 

 


二、简答题
1.荒漠化的定义
2.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类型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荒漠化防治工程的任务及意义
4.通过科技进步建立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的方法
5.荒漠化的成因
6.我国荒漠化的类型
7.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地理范围
8.荒漠化地区的气候特点
9.荒漠化地区的地貌特点
10.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11.荒漠化地区的植被区系特点
12.荒漠化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13.荒漠化的危害
14.起动风速及影响因素
15.影响风蚀的因素
16.风沙流的结构特征
17.风蚀与土地退化的关系
18.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19.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20.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成因
21.沙漠地区植物的适应特点
22. 半荒漠风沙区铁路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
23.风沙区防护林体系主要类型
24.沙(丘)地造林的主要方法
25.飞播造林种草固沙注意解决的技术问题
26.风沙区造林的一般配置原理
27.机械沙障的类型及作用原理
28.盐渍荒漠化的主要防治措施
29.沙区生态农业的内涵
30.农业生态系统中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31.农业生态系统功能
32.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33.我国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的种类及特征
34.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35.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36.沙漠地区可替代能源的类型及开发方式
37.薪炭林营造的注意事项
38.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39.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区
40.风能开发利用方式
41. 荒漠化地区推广沼气技术的意义
42. 荒漠化监测的对象、范围及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荒漠化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2.论述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3.论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4.论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5.论述风蚀荒漠化防治的风沙物理学原理
6.论述风蚀荒漠化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7.论述盐渍荒漠的防治基本原理
8.论述飞播治沙的意义与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9.论述植物固沙技术措施体系与布局
10.论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类型
11. 论述沙丘(地)造林的主要方法
12.论述盐渍荒漠化土地的植被建设技术
13.论述风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的工程防治技术
14.论述水蚀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
15.论述盐渍荒漠化的工程防治技术
16.论述道路矿区荒漠化防治技术
17.论述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18.论述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技术
19.论述亚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地区荒漠化防治典型模式
20.论述我国荒漠化监测方法与技术体系
21.论述荒漠化防治工程的效益评价方法
22. 论述防沙治沙实践中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各自的优势和应用条件
23.阐述你对沙漠治理利用的看法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试题库  答案

一、填空题
1.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的面积为(262.63)km2。
2.我国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 (细砂)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是 (石英),
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氮N)。
3.湿润指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土壤潜在蒸散量)的比值。
4.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沙化)、(植被退化)和(盐
渍化/盐碱)。
5.荒漠化的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航空监测) 和 (卫星监测)三种。
6.荒漠化产生的气候区域是 (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 (亚润干旱区 )。
7.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 、(绿
洲防护林) 、(道路防护林)。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6月17日)。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1994)年在法国巴黎签署,“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10.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组成可把荒漠分为(石质荒漠)、(沙质荒漠)、(砾质荒漠)、(盐质荒漠)四种类型。
11.中国的四大沙地是指(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12.中国的八大沙漠是指(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
13.我国荒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棕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三种。
14.我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100)mm—(250)mm之间、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250)mm—(400)mm之间。
15.在土壤的粒级划分中,粗沙、中沙、粉沙和粘粒的径级范围分别为(0.5-1.0)、(0.25-0.5)、(0.01-0.05)、(<0.01)mm。
16.世界上有沙漠分布的国家很多,塔尔沙漠在(印度)和(巴基斯
坦),奇瓦瓦沙漠在(墨西哥),辛普森沙漠在(澳大利亚)。
17.荒漠化实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
作用下起因和发展的。
18.中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包括:(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冻融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
19.盐渍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气候)、(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20.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多必需的最小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21.起动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的(粒径大小)、沙层(表土湿度状况)及
(地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
22.风力作用过程包括对土壤物质的(分离)、(搬运)和(沉积)3
个过程。
23.在风力作用下,土壤和沙粒物质随风运动,其运动方式有(悬移)、(跃移)和(蠕移)3种形式。
24. 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跃移)。
25.风沙流中沙物质运动方式主要取决于(风力强弱)和(搬运颗粒
粒径大小)。
26.土壤颗粒被风搬运的距离取决于(风速大小)、(土壤颗粒或团聚体的粒径和重量),以及(地表状况)。
27.沙丘移动的总方向是和起沙风的(年合成风向)大致相一致。
28.沙丘移动的方式包括(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和(往复式)。
29.沙丘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本身高度)。
30.(强劲的风)沙漠化形成的主要营力,是塑造沙漠地表动态的动力。
31.流动沙丘上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特性包括(速生型)、(稳定型)、(选择型)和(多种繁殖型)。
32.沙丘的类型较多,请任意写出四种:(新月型)、(金字塔型)、(格状)、(羽毛状)。(穹状、垄状、梁窝状)。
33.水流能够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称为(起动流速/临界流速)。
34.水流对地表泥沙作用过程包括(剥离)、(搬运)和(堆积)作用过程。
35.盐渍土的形成条件主要有(物质来源)、(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和(人为因素)。
36.我国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干旱地区)。
37.土壤盐渍化防治原理包括(控制盐源)、(消除过多的盐量)、(调控盐量)、(转化盐类)和(适应性种植)。
38.飞机播种的特点是(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和(效果好)。
39.植物固沙基本措施主要包括(直播固沙)、(植苗固沙)、(扦插造林固沙)和(沙结皮固沙)。
40.按沙地肥力状况,沙地立地条件可分为(贫瘠沙地)、(较贫瘠沙地)和(较肥沃沙地)3个等级。
41.坡面水土保持林主要包括(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坡面薪炭林)和(复合林木护坡林)。
42.山地水文网、侵蚀沟道防护林主要包括(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和(石质山区沟道防护林)。
43.耐盐植物的选择原则包括(耐盐力强)、(抗旱抗涝能力)、(易繁殖、生长快)和(经济效益高)。
44.试举出3种耐盐植物(胡杨)、(梭梭)和(柽柳)。
45.机械沙障按原理和设置方法不同可划分为(平铺式沙障)和(直立式沙障)2大类。
46.平铺式沙障按设置方法不同可分为(带状铺设式)和(全面铺设式)。
47.直立式沙障按高矮可分为(高立式沙障)、(低立式沙障)和(隐蔽式沙障)。
48.直立式沙障按透风度可分为(透风式)、(紧密式)和(不透风式)3种结构型。
49.沙障的设置应与主风方向(垂直),通常在沙丘的迎风坡设置。
50.节水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和(渗灌)。
51.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按其来源及存在形式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降水)3个部分。
52.初步估算,我国沙漠地区地下水储量约(1300)亿m3。
53.荒漠化地区蕴涵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54.太阳能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建筑)。
55.荒漠化调查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报告编写)。
56.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5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58.沙尘暴的动力是(风)。
59.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60. 工程治沙技术主要方法包括:(机械沙障固沙)、(化学固沙)、(水力治沙)和(风力治沙)。
61.试举出三种我国干旱区防沙治沙适生植物(梭梭)、(胡杨)和(柽柳)。(沙拐枣、沙枣)。
62. 试举出三种我国半干旱区防沙治沙适生植物(柠条)、(沙柳)和(花棒)。(樟子松、扬柴、沙蒿)。
63. 试举出3种沙(丘)地造林的方法(前挡后拉造林法)、(撵沙腾地造林法)、(背风坡高杆造林)。(钻孔深栽造林、大苗深栽与长插条深插造林、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64. 半荒漠风沙区铁路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包括(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
65.风沙流是指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
66.输沙率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断面)的沙量。
67.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方。
68.沙漠是指位于干旱区被(沙物质)所覆盖的陆地。
69.简单的说,沙漠化是指沙漠的(形成)与(扩张)的过程。
70.一切大于起动风速的风叫做(起沙风)。
71.地面粗糙度是指贴近地面平均风速为(0)的高度。
72.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植物产生的旱生形态结构主要包括(肉质旱生结构)、(硬叶旱生结构)、(小叶或无叶旱生结构)和(软叶旱生结构)。
73.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74.(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75.风沙区的类型主要包括(沙漠)、(戈壁)、(现代河流冲积沙地)和(海岸沙地)。
76.沙漠成因理论主要包括(海成因理论)、(河成因理论)、(大陆成因理论)、(气候周期假说)和(地貌“垫面”理论)。
77. 沙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水资源合理调配)、(喷灌)、(滴灌)、(渗灌)和(雨洪利用)。
78. 引起我国风蚀(沙质)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干旱的气候)、(强劲的大风)、(丰富的沙源物质)和(裸露的地面)。
79.飞机播种应选择具有(易发芽)、(生长快)、(扎根深)和(抗性强)特性的植物种。
80. 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固沙作用)、(阻沙作用)、(改善小气候作用)和(对沙土的改良作用)。
81. 荒漠化评价,简单地讲就是对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退化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与程度的分等定级。
82.气流中搬运的沙量在搬运层内随高度的分布状况称为(风沙流结构)。
83. 写出沙漠地区5种典型的沙生植物(沙柳)、(沙蒿)、(柠条)、(杨柴)、(梭梭)。(沙拐枣、沙米、沙芦苇、花棒)
84. 中国沙漠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干旱)、(深居内陆)、(丰富沙物质)、(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和(高山阻隔)。
85.铁路沙害主要是(风蚀路基)、(线路积沙)和(磨蚀设备)。 
86.机械沙障材料主要包括(柴)、(草)、(树枝)、(黏土)、(卵石)和(板条)。
87.通常把(沙障孔隙面积)和(沙障总面积)之比叫做沙障孔隙度。
88.沙障的主要配置形式是(行列式)和(格状式)。
89.土地风蚀退化表现在(土壤流失)、(土壤质地变化)、(养分流失)、(生产力降低)和(磨蚀)等方面。
90.我国荒漠化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气候干燥)、(风大沙多)、(日照充足)、(冷热剧变)等。
91.我国荒漠化地区的植被包括(温带草原区植被)、(温带荒漠区植被)。
92.荒漠化的危害有(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变化)、(水文状况恶化)、(环境污染)和(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等。
93.风蚀荒漠化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使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沉积)、(磨蚀),造成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94.对作物生长有害的水溶性盐类在土壤中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达到对作物正常生长危害的土壤称为(盐渍土/盐碱土)。
95.(樵采)、(乱挖中药材)和(毁林)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
96.(陡坡垦耕)是黄土高原等具起伏地区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97.(不合理灌溉)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98. 气流中搬运的(沙量)在搬运层内随(高度)的分布状况称为风沙流结构。
99.荒漠化防治工程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为治理和预防(土地荒漠化)采取的各种工程的、生物的、农业的和综合的技术措施与手段。
100.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球陆地面积的(1/4)受到了荒漠化的危害。
101.中国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理范围,即湿润指数为(0.05-0.65)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
102.草原是指由耐寒旱生多年生(草本植被)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103.在中国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的是(风蚀荒漠化)。
104.(冻融荒漠化)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类型,除我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较为少见。
105.盐渍荒漠化属于(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
106.以(风)为主要营力造成的(土地退化)称为风蚀荒漠化。
107.严重风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强大的风)和(干燥、松散的 土壤)。
108.风力侵蚀作用包括(吹蚀)和(磨蚀)2种方式。
109.土壤抗风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质量)、(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110.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沙土)和(黏土)是最容易被风蚀的土壤。
111.(增加地面植被覆盖)是降低风的侵蚀性的最有效途径。
112.盐类在土壤中积累形成(盐渍土)的过程称为(盐渍化)。
113.(低等生物藻类)等是沙结皮的主要组成成分。
114.建立混交固沙林的有点包括增加(地表覆盖度和粗糙度)、提高(固沙效果和林分稳定性)。
115.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机械沙障)是治沙的主要措施。
116.(沙障间距)即相邻两条沙障之间的距离。
117(风力治沙)指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各种措施,降低粗糙度,使风力变强,减少沙量,使风沙流非饱和,造成沙粒走动或地表风蚀的一种治沙方法。
118.(水力拉沙)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使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方法。
119.山坡防护工程主要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留工程)和(沟头防护工程)3种类型。
120.田间工程主要包括(梯田)和(坡面蓄水工程)2种类型。
121.沟床固定工程主要包括(谷坊)、(拦沙坝)、(淤地坝)、(护岸工程)和(治岸造田工程)等类型。
122.(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农和农业体系。
123.荒漠按分布的地理位置和成因可以分为(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3个基本类型。
124.沙丘的移动与(风力)、(沙丘高度)、(风蚀)、(水分)、(植被状况)等因素有关。
125.沙丘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的高度),还与(沙丘形态)(风向频率)(水分)及(植被状况)等有关。
126.在风力作用下,沙粒被从沙丘迎风坡(搬运),在背风坡(堆积)。
127.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野外插标杆)、(重复多次地形测量)、(多次重合航片)等方法,以求得各个地区沙丘移动的速度。
128.沙生植物对流沙环境活动性的适应途径主要是(避免风蚀)和(适度沙埋)。

 

 

 

 

 

 

 

 


二、简答题
1.荒漠化的定义
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在人类历史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沙漠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
2.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类型
1)工程措施:机械沙障、沙结皮;2)生物措施:防护林体系、封育、飞播;3)农业措施:免耕、留茬;4)综合技术手段:生态农业。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荒漠化防治工程的任务及意义
1)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 2)实现我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减轻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生态灾害; 3)解决贫困,我国的沙漠化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民贫困问题严重; 4)开发利用沙漠地区自然资源的。
4.通过科技进步建立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的方法
1)合理开发荒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荒漠化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4%,土地生产力巨大,利用不当将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丧失;2)提高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紧缺同时又存在着利用效率极其低很浪费的现象;3)充分利用荒漠化地区的丰富光能、风能资源,彻底改变该区的能源结构,促进荒漠化地区的产业开发;4)合理开发荒漠化地区的矿产资源,要以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5)开发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6)利用地理优势,开展双边经贸合作,我国荒漠化地区与外国接壤带的边境经济合作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7)开发荒漠地区的旅游业,西部独特的地貌、文化和民族。
5.荒漠化的成因
人为(滥垦、过牧)、自然(深居内陆、气候变化)
6.我国荒漠化的类型
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7.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地理范围
湿润指数0.05—0.65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
南界大体自大兴安岭西麓、锡林郭勒高于北部向南穿过因素山脉和黄土高原北部,向西至兰州南部沿祁连山向西,然后向南绕过柴达木盆地东部,向西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8.荒漠化地区的气候特点
1)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2)气候干燥;3)冷热剧变;4)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
9.荒漠化地区的地貌特点
以山地和高原为骨架
10.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降水量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中西部局部的高山与下陷盆地区分布的雪山形成了由降水、森林与山地冰雪消融所形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组成的统一体系,水文条件良好;沙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11.荒漠化地区的植被区系特点 
1)温带草原植被:针茅群系;2)温带荒漠区植被:超旱生灌木为主
12.荒漠化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温带土壤系列:内蒙古高原及鄂尔多斯高原中北部地区,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荒漠土;暖温带土壤系列沙区温度较高的内蒙南部、晋北、陕北及南疆,褐土——黑垆土——灰钙土;青海高寒柴达木地区含盐多的土壤系列
13.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变化、水文状况恶化、污染环境、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
14.起动风速及影响因素
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所必须的最小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其大小与沙粒的粒径大小、沙层表土湿度、地表粗糙度有关。
15.影响风蚀的因素
风力的大小、土壤抗蚀性、地形(地表土垄、裸露地块长度)、降水、土丘坡度、植被覆盖。
16.风沙流的结构特征
沙粒粒径分布:随高度增加粒径缩小、含沙量分布:含沙量随高度减小、含沙量随风速变化:含沙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
17.风蚀与土地退化的关系
风蚀造成土地土壤流失、质地变化、养分流失、生产力降低、磨蚀
18.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层风速;2)阻止气流对地面的直接作用;3)提高沙粒起动风速,增大抗蚀能力; 4)改变风沙流蚀积规律。
19.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固沙、阻沙、改善小气候、改良风沙土
20.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成因
定义:由于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利措施,如大水灌溉,有灌无排,渠系严重渗漏,排水受阻,平原中高水位蓄水等引起含有可溶性盐的地下水位上升,使原来为非盐渍化的土壤或已经改良为非盐渍化的土壤,经过盐渍过程演变为盐渍化土壤。成因:由于过量灌水、缺乏出流等原因抬高地下水位,地下水随着土壤毛细管上升,上升过程中将溶于水中的盐分携带到土壤表层积聚,造成土壤盐渍化。
21.沙漠地区植物的适应特点
(1)对风蚀沙埋的适应:①形态适应性(速生、保护组织、)②生殖适应性(多种繁殖方式、种子形态变化)。
(2)对干旱的适应:①生理机能适应性(细胞液浓度、化学成分、渗透压变化,)②形态适应性(速生、叶片形态变化)。
22.半荒漠风沙区铁路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
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
23.风沙区防护林体系主要类型
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沙地农田防护林、沙区牧场防护林、沙区道路防护林、海岸防护林。
24.沙(丘)地造林的主要方法
前挡后拉造林法、撵沙腾地造林法、背风坡高杆造林、钻孔深栽造林、大苗深栽与长插条深插造林、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等。
25.飞播造林种草固沙注意解决的技术问题
意义:速度快、成本低、用工少、效果好,宜于远沙大沙区和交通不便区;
关键技术:植物种选择——易发芽、生长快、扎根深、抗性强
          种子处理——大粒化、防虫害、加营养
          播期——播后有雨、有小风,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播量——按公式算
立地条件——有一定水分条件,丘间地大
封禁管护——各项措施跟上
兔鼠病害防治——化学、机械、生物捕杀
26.风沙区造林一般配置原理
混交林分健康,带状节约水分。
27.机械沙障的类型及作用原理
平铺式沙障:利用柴草、卵石、粘土、沥青以及化学固沙物质固定松散沙粒。
直立式沙障(透风结构沙障、不透风结构沙障):降低风速,流沙沉积。
隐蔽式沙障:制止地表沙粒以沙纹式移动。
28.盐渍荒漠化的主要防治措施
(一)水利工程技术措施  1)排水排盐; 2)冲洗改良盐碱地;3)灌溉淋盐;
(二)农业生物措施 1)种稻改良盐碱;2)水旱轮作;3)培肥抑盐改土;4)平整土地;5)深翻晒垄。
29.沙区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式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30.农业生态系统中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供求、连锁、限制。
31.农业生态系统功能
能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
32.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有机质多层次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再生能源开发,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
33.我国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的种类及特征
1)地表水:河流短流量小易改道易干涸,湖泊多但是水矿化度高,冰川储存很多淡水,凝结水对荒漠地区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2)地下水:地下水储量大 山前倾斜平原荒漠化边缘中的潜水和承压水埋藏浅,土层湿度大,易形成绿洲 ;古河道中的地下水水质好、埋藏浅易利用;沙丘地下水水量小水质不稳定。
3)大气降水稀少,年变化率大。
34.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水资源合理调配,蓄水保水、调水排水;喷灌;滴灌;渗灌;雨水收集利用。
35.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湖水及地表径流矿化度升高;上下游不合理开发地表水,引发下游地区环境危机;远距离调水对于环境造成的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36.沙漠地区可替代能源的类型及开发方式
太阳能、风能、沼气。
37.薪炭林营造的注意事项
发展目的和规划、树种选择、合理密度、配置合理、适时平茬更新。
38.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青藏高原、内蒙中西部、新疆南部、陕甘宁部分地区,其中西藏西部最为丰富。
39.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区
三北地区草原、戈壁,东南沿海与岛屿。
40.风能开发利用方式
发电、提水、淡化水。
41.荒漠化地区推广沼气技术的意义
解决荒漠化地区农村的烧柴和肥料问题,减少砍樵对植被的破坏,发展生态农业。
42.荒漠化监测的对象、范围及内容
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气象、社会经济。

 

三、论述题
1.论述荒漠化自然环境特点
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
2.论述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干旱的气候、强劲的大风、丰富的沙源物质、裸露的地面。
人为原因:
1)不合理利用资源(水、土地、生物),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滥砍乱伐、滥挖等;
2)粗放经营管理;
3)其它因素(开矿、工程建设、旅游、战争因素等)。
3.论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4.论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变化、水文状况恶化、污染环境、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
5.论述风蚀荒漠化防治的风沙物理学原理
风力侵蚀作用、风沙运动规律。
增大地表粗糙度、阻止气流对地面直接作用、提高沙粒启动风速、
改变风沙流侵蚀堆积规律。
6.论述风蚀荒漠化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原理(包括对干旱的适应、对风蚀、沙埋的适应)。
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固沙作用、阻沙作用、改善小气候作用、对沙土改良作用。
7.论述盐渍荒漠的防治基本原理
盐渍土的形成与分布、水肥盐运动规律、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
与特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原理(控制盐量、消除过多的盐量、调控盐量、转化盐量、适应性种植)。
8.论述飞播治沙的意义与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意义:速度快、成本低、用工少、效果好,宜于远沙大沙区和交通不便区;
关键技术:
植物种选择——易发芽、生长快、扎根深、抗性强
种子处理——大粒化、防虫害、加营养
    播期——播后有雨、有小风,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播量——按公式算
立地条件——有一定水分条件,丘间地大
封禁管护——各项措施跟上
兔鼠病害防治——化学、机械、生物捕杀
9.论述植物固沙技术措施体系与布局
直播固沙、植苗固沙、扦插造林固沙。
10.论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类型
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体系、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沙区牧场防护林
体系、沙区铁路防护林体系、海岸防护林体系。
11. 论述沙丘(地)造林的主要方法
前挡后拉造林法、撵沙腾地造林法、背风坡高杆造林、钻孔深栽造林、大苗深栽与长插条深插造林、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等。
12.论述盐渍荒漠化土地的植被建设技术
盐碱对植物的危害;植被改良盐渍化土地的作用、选择耐盐植物;
盐碱地造林种草。
13.论述风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的工程防治技术
机械沙障固沙、化学固沙、水力治沙、风力治沙。
14.论述水蚀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
山坡防护工程、田间工程、沟床固定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15.论述盐渍荒漠化的工程防治技术
盐渍荒漠化防治原则;
盐渍荒漠化的主要防治措施(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农业生物措施)。
16.论述道路矿区荒漠化防治技术
铁路、公路、矿区荒漠化防治技术。
17.论述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
喷灌、滴灌、渗灌、雨水收集利用。
18.论述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技术
发展薪炭林、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风能的开发利用、沼气的开发利用。
19.论述亚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地区荒漠化防治典型模式
20.论述我国荒漠化监测方法与技术体系
监测方法:地面监测、遥感监测、3S技术。
技术体系:定位监测站、县级监测、地区监测、省级监测、国家级监测。
21.论述荒漠化防治工程的效益评价方法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效益。
22. 论述防沙治沙实践中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各自的优势和应用条件
植物措施:建设成本较低, 作用持续长久, 具有多功能性(防护功能、景观功能、参与生态系统循环)。主要应用在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在轻沙区及有一定水分条件的地区使用。
工程措施:属于临时性或辅助性措施,见效快,能立杆见影。主要应用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干旱极干旱地区, 或作为植物措施的先行和辅助。
23.阐述你对沙漠治理利用的看法
控制沙漠向周围蔓延、保护为主、发展沙产业、沙地区可适当植
树造林种草、移民、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