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关西关大屋广州酒家早茶 |
分类: 行走岭南 |
4月一到广州就得了件宝贝:《广州怀旧美食地图》,每每看着都满心向往,无奈工作繁忙,且一日三餐有限,无法快速实现,在珠江新城的高楼中蜗居了三个月,
把周围有名的没名的饭店吃了不少, 终于得出结论: 又贵又不好, 尤其那些所谓的老字号分店, 完全是粗制滥造,
传统尽失。
西关美食
一到周末就惦记着往西关跑,去寻找一粥一饭,一粉一面,虽长途跋涉, 却为在广州成功沦为吃货而沾沾自喜。
身居小街上的著名面店
早晨,在广州酒家冲一壶茶,点碟肠粉、虾饺、凤爪,时光就那么缓缓倒流了。记忆中当年阿荔带我去过一次,
一早7点多钟人声鼎沸,
热气蒸腾腾,一扇扇通顶雕花大木门洞开,一盅两件,一份报纸,一个悠闲的早晨。如今广州酒家已经全封闭了,足足的空调,推车改成点单了,倒是拼桌的风俗依旧,每次我看见面前大碟小碟堆满了都觉得有逆传统,这不是喝茶,这是大餐。再没有了悠闲的心态,很快吃了个肚圆就想离开了。
如今年轻人很少喝早茶,茶桌前多坐着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有些人陪着老人慢慢喝,并不多话,孝顺全在那一盅两件之中。
西关大屋西关雨
7月,天气很热,台风季到了。一日正在西关寻寻觅觅,突然风声雷动,暴雨倾盆,幸好遇到一幢大办公楼有一个四、五米宽的廊子,正好躲一躲。廊外风吹起如注的大雨犹如推动一面水幕当街拉过,飞溅起的细密水雾喷满面颊。初来广州时,多次遇大雨,仗着自己有伞,不怕死地照行,结果1分钟裤管就全湿了,皮鞋吸满了水,一走起来叽咕叽咕地响。两次一搞终于学乖了,带着雨伞也要避雨。要不然为什么要建旗楼呢,寸土寸金的地方生生多出个廊子,经济效益极低啊,所以败家的们就都把它们拆了建起了高楼,如今就连上下九的旗楼都连不上了,其他地方就更不要指望了。
恩宁路上斑驳的电影广告泄露着老街的衰败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最著名的宝源北街的梁资政第、多宝路的邓宫保第、宝华路正中约的钟家花园等今日已不复存在。
不死心去寻访一下,只找到一些大院,菜市场
一幢大屋院外摆放的铭文,诠释了广东人博大的胸怀,广东福建应该是中国侨民最多的吧,多少年来,大洋从未成为他们的障碍,故土从未成为他们的羁绊,无论他们变成了香港人或是‘外国人’都会全力投资家乡,帮助家乡的人,他们的团结互助令人羡慕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