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太多被计划了,几点几分在什么地方见什么人,谈什么话通常一周前甚至一月前就定好了,不在计划上的通常是不重要的事,如果想让什么事发生,就一定要排在日程上,如此也就没了什么意外,自然也就没什么趣味。然而就我来言,行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却充满了意外,令你带着好奇走向下一个意外。
   
周日与CI约了去喝酒,
再走一些没去过的街道.算作是CI的上海告别游吧。出了上海图书馆地铁站一路走上安亭路,奢华的西式围墙报告了安亭路43号和46号不同凡响的身份。英式金司林公寓远远地坐落在一片碧绿的草地的后面,如今已经没再使用了,对面建起了一座仿西式的小高层,是现在的安亭宾馆,穿过门口西式喷泉和雕塑的奢华,诈着胆子问了问价,原来也就500多一晚。走进对面安亭公寓式一家餐厅,围着落地窗放着几张餐桌,午后柔和的光线照在雪白的桌布上,暖洋洋的,一阵法式浪漫扑面而来。顺手要来餐牌看看,价格也不算很贵。小小意外了一下。
  康平路也是名不虚传,一栋栋洋房低调典雅,超凡脱俗,完全脱离了闹市的喧嚣。从淮海中路进入南北向狭长的武康路,路口巍然屹立着的一座犹如等待起航的舰船般的建筑,这就是武康大楼。这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更多的意外从这里开始。民国二把手黄兴在上海的住所黄公馆原393
号的英国乡村式花园洋房。如今已变身成了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如今这个宽敞的厅堂也展示着名家的老房子水彩画,照片,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味道。欧陆风情的皮沙发极为考究,书架上陈列着许多上海相关的书,还有许多上海有关的宣传折子都极有实用价值。CI说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武康路390
号的上汽公司办公楼,前世曾是意大利驻沪领事馆。红顶白壁的地中海风格的小房子。武康路376
号,武康庭,这片小空间是武康路上最具有欧洲风情的休闲地所在,不少老外坐在午后阳光下,发着呆,看着过往的男男女女。武康路99号,矗立着一幢典型的英国乡村式别墅(1928年),粗犷却又满是风情,搭配暗红色斜坡木顶,又显得乡村感十足。这座别墅里曾经住过一位显赫的主人,英商正广和的大班。正广和汽水在上个世纪的上海十分盛行,而这些财大气粗的洋行大班们,也在那个时代风光一时。这座独体洋房的尖屋顶高高耸立,穿过高墙的阻挡和绿枝的掩映,无法窥到今日神秘主人的生活。
   
不过真正的意外是走过武康路xxx号,在一本杂志上曾介绍是收藏家张叔驯叔侄的洋房,
天色已暗了下来,CI相机的闪光灯意外的亮了,接着一个身着制服有X牌的人冲到马路另一侧的我们身边,令我们删除了相关照片,令我们甚是莫名。   
   
40弄1号,整栋房屋横向展开,屋面坡度平缓,壁炉烟囱尖端是歌特式的。主入口处装饰细腻华丽,采用螺旋柱与复合柱式的结合,两柱间贝壳卷涡和卷草图案,具有巴洛克式艺术风格。
武康路2号,建于1922年,原是丝业大王莫觞清的私宅,武康路4号1939年现代式三层小公寓。 
   
391号不知是谁旧日的宅子, 虽然现在已沦落为’72家房客’, 但嵌在外墙上的罗马柱, 仍然彰显着往日的雍容,
我们沿着木镂地小心翼翼的爬到三层楼的阳台上, 这才确信这里是公共区域, 没有人会阻拦我们, 那古老的木质地板,
讲述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晚上我们没有碰到心仪的酒吧,而是意外地在李鸿章的私家花园丁香花园里吃了晚饭,这真是快乐的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