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开幕式双号国家实力体育项目 |
分类: 杂想杂谈 |
关于参与:
那是怎样的热情啊!老公带着女儿去看排球,恰巧是中国女排对巴西的那场,8点的比赛6:00就出门了,精心准备了摇旗呐喊用的各类小道具,晚上回来一人补了一碗方便面,看来消耗不亚于场上运动员了。
开幕式的意境如此致远,文化如此深邃,以至于我在之后很多天里仍然回味着那些细节,每每都有新的感悟。
每晚我都要守在电视前看比赛,听运动员的故事直到深夜。25日那天觉得很失落,没有电视可看了。我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原本已不怎么看电视了。
记得十多年前,我也看奥运,每每为一块金牌的获得欣喜若狂,为金牌数的排名耿耿于怀,我就不解的问父亲:金牌的多少有那么重要吗?父亲严正的说,那是国家实力的标志,我始终不能懂这是何种内在的关系。今天再来想这个问题,好像是这样,国家有钱了,就有更多的钱投入体育项目,项目有钱了就能出成绩,出了成绩就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这项事业。搞到最后还是与钱有关。
得了奖牌的运动员岁数越大哭得越凶,大概是想起自己坚持的不容易,谈到感谢通常会提到家人、教练、领导什么的,没有人感谢纳税人。其实从他们进体校开始,纳税人就在为培养他们买单,好像没人这么想。
关于单双号:
单双号的限制使交通恢复了他本应该有的样子,不能开车的日子就少出门或是坐坐公交,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非出门不可的,偶尔等车时看看马路上的人与景也别有一番情趣,北京现在真得很漂亮。听说很多人在呼吁把单双号进行到底,我也觉得主意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