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籁之音-牡丹亭

(2010-04-26 21:39:32)
标签:

音乐

汤显祖

牡丹亭

分类: 观后感

第一次去听昆曲,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中部。由于之前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已经接受了两次昆曲以及关于汤显祖/牡丹亭的普及教育,因此我很容易地被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打动。难怪西方人把明代的汤显祖成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昆曲的重唱听起来更像西方歌剧中的重唱而不是中国式的对唱。牡丹亭的多场次结构和戏剧冲突也与西方歌剧的那些悲剧经典有极其相似之处,高潮处令人潸然泪下。只是中国人酷爱的大团圆结尾和长袖善舞的中国式身段仍然是传统的最佳遵循。

与我猜想的不同,舞台的布置及其写意,配上男女主人公素淡的着装,江南情怀肃然台上,美妙绝伦。

我是在1各多月前买的这张票,当时上部已经没票,大概很多人都是要从上部听起,而且上部中还有最著名的“惊梦”一折。场内空座位很少,而且观众的构成比北京戏迷更加年轻化,与我同排的5个人都是只身来的女性,显然我们都是喜欢而且对票的性价比有要求的人(前排边座)。我前排坐着一家三口,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家庭,混血女儿12岁左右,看得好认真。

观众极有礼貌,结束时,无一人退场,为演员鼓掌良久直至舞台上的灯全部熄灭。而在北京的各种演出,总会有1/3的人演出一结束就迅速离开的。歌剧厅门外卖着与牡丹亭相关的书、光盘、明信片、书签甚至折扇,总是围着很多人在购买。

中场休息时,旁边的女孩告诉我白先勇先生就在前排看戏,她找他签了名,我犹豫了一下没去,我这人不太追星。演出结束时白先生登台了,说这是牡丹亭第168场,他的声音与做派都像小生,不知是有此出身还是爱昆曲到极致。无论如何我都很敬佩他,把濒于失传的昆曲带入人们的视线,吸引着这么多观众。还不能说我爱昆曲,但是我极同意印刷品上关于牡丹亭的题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