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
(2011-09-15 14:33:38)
标签:
西班牙鲁迅小说全集萧红笼中之鸟文化 |
分类: 随笔:时光埋没的记忆 |
1
返乡无事,重又从旧书堆里找出《鲁迅小说全集》,若干年后重读,感觉应是不同的吧。
一页一页读下去,鲁迅的形象便鲜活起来,不再是记忆里那尊严肃的雕像。而其实鲁迅据说对年轻人是相当可亲的,我想起萧红来,不过我没有萧红那样的幸运,当然,更没有萧红那样的不幸。
时常想在那样一艘从故乡到异乡漂泊的船上,鲁迅是怎样想到“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是怎么想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
鲁迅的深刻或许是那个时代决定的。
2
母亲的苦难像极了祥林嫂,她永远活在自己苦难的悲哀之中。
当我再次聆听这些苦难时,心里仍会悚然: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人虽然穷,为什么人心会是那样的决绝呢?
母亲却要永远含着这悲愤生活下去了。
她也无法留存在永远的文字或诗篇里。
3
以前读《伤逝》,沉迷于涓生如此悔恨追忆子君的情怀,而今再读,却发现一张小窗,从中竟能望见我自己:当时在FOX不也正发出笼中之鸟的哀叹吗?而今我是自由了,而且振奋着新生,可是在这样的营营碌碌之中寻求不易的生存,这样的振奋能维持多久呢?
我只希望能够尽早的跨出去那一步。
而或者,我重又思念起那样一个笼子了…
4
而鲁迅扯下他“伟大的文学巨匠,以笔为刀的文学战士”的旗帜,从我们的教科书上上岗了。
想起上学时,有人说我的话里有鲁迅的刺。
想起上医学院时,表姐在信里说:“希望你成为‘鲁迅第二’!”
没想到这句话会成为我命运的谶语。后来果然我放弃医学,没再去碰刀剪镊针,消毒器皿而改念英文,倒不是因为鲁迅的原因,也不是因为鲁迅同样的原因,而是因为看到医学在很多生命面前的无力,更主要是因为我晕血。
走上“弃医从文”这条路,而我并没成为“鲁迅第二”。因为生活里我越来越失了鲁迅的尖锐,越来越追求个人和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由此想来,鲁迅的杯具到我为止了。因而从今再也没人会有成为“鲁迅第二”的梦想了,因为人们在他们梦想的时代再也不知鲁迅其人了。
我们的鲁迅竟同西班牙斗士一起隐入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