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汉顺、李国樑二位先生我并不认识,大约一个月前后,武汉市文联组联部部长郝华民先生说请我喝酒,神情颇为神秘,后来明白了,是朱先生作东,要我为他们两位属龙的书画联展写一个评论。席间朱先生幽默洒脱地不断介绍自己的人生,李先生则显得较为沉默。

两位先生的艺术简历我就不介绍了

朱先生喜欢画竹子。他画了不少竹子,我扫描了这一页上的两张。

李先生的国画。扫描后,剪裁的不准,大致可以看看。

朱汉顺李国樑“双龙”书画艺术展述评
李鲁平
朱汉顺、李国梁两位先生多年年致力于弘扬祖国书画艺术,卓有成绩。两位先生同年同月生,今年同为70岁,遂决定举办“双龙”书画艺术展。朱汉顺先生曾经着力于书法创作,参加过多次国际国内书法比赛并被,其硬笔书法在书法界为人称赞。在社会各界支持下,2001年朱汉顺创办楚天书画院,与李国樑先生等人积极致力于书画艺术的开展和传播,深受书画界人士钦佩。
中国的山水画创作,在它被当作纯粹的艺术门类、当作是能够帮助创作者成名成家、能够通过艺术品市场为创作者获利之前,其实质是一种修养,即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相当长的历史之中,它事实上就是士大夫的修养境界的一种表征。通俗地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艺术的区别,就跟太极与拳击的区别一样。太极的实质并不是技击工具而是一种哲学的修养。这是西方人尽管努力想理解中国山水画,而实际上很难做到的原因之一,就如他们不能理解太极的精髓一样。
我愿意从这一立场上来阅读朱汉顺、李国樑两位先生的书画创作。李国梁先生自幼受家学熏染,后又从闻立三、曹立奄、邓少峰等名师规范学习书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并被收入多种书画作品集。在我不多的了解中,发现李国樑先生的山水创作钟情于对烟云的表现,自古视烟云为山之“神采”,李国樑先生笔下的山,岚光烟雾、漫然纸上,山形刚正、墨粗质朴。可谓画家对山水形相的穷观极照。朱汉顺先生常年在文博战线工作,先书法而后入山水,独爱画竹。“竹”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认定的品格的象征。所谓“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但朱汉顺先生没有把竹子放在风雪中来画,也没有把竹子置于崖石之中,他的竹子沉浸在月光或夜色之中。即使朦胧中,也可见笔削坚正、竹节坚硬、清爽分明,可谓身与竹化。
在自然中发现山水的生命,并升华自己的生命,是山水创作的精神境界。朱汉顺、李国樑几十年对山水创作的孜孜以求,正是追求从世俗中超越与解放的一种高洁与情怀。这一修养、净化过程事实上是二位艺术家在愈来愈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保持生命活力和激情的努力。
在对自然的观照中发现其奇崛神秀,并通过水墨的表现,由此使自身得以解放和充实。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的自觉实践。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就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中国山水创作是体验并实现和谐的最有魅力的途径。关键在于召唤更多人认识并切身践行这一把握自然与生命的独特方式。
我想,这也是朱汉顺、李国樑“双龙”书画艺术展的启示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