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2018-12-03 08:48:55)
标签:

大运河

杭州西湖

行宫

中山公园

文澜阁

分类: 中国大运河
1630西湖孤千尺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乾隆下江南,是京杭大运河重大的历史事件,行宫是这一事件的主要遗迹。苏州木渎镇的严家大院和虹饮山房,保护完好,乾隆在苏州的活动便历历在目。

那么,杭州呢?是否也和苏州一样?满清在杭州的行宫,其实有两处,一是位于城内太平坊的织造署行宫,这是康熙早期南巡时的驻跸之所,其二就是孤山的西湖行宫。西湖行宫也有两部分,康熙的行宫和旁边的乾隆行宫。

满清行宫的范围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在杭州住上七到十天。

杭城里大大小小的景点,他几乎都游了个遍,还游得很深,不仅为西湖十景题了诗,连龙井、西溪、超山这些稍偏的地方,也都走过。西湖十景的名字,是康熙起的。

康熙时的西湖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是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杭州驻跸的行宫,距今三百多年。后来即位的雍正皇帝,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不曾南巡,也不愿南巡,在杭州的行宫久不使用,加之每年维护费用高昂,雍正五年,即公元1727年,下诏将孤山上的行宫改为佛寺,赐名圣因寺,并亲笔题写了圣因寺匾额。之所以名为“圣因”,是因为寺中供奉着康熙皇帝的牌位,即神御所在。自此,圣因寺与灵隐寺净慈寺和昭庆寺并称杭州四大禅林。

行宫的位置选得真好,背靠孤山,面对西湖,山环水抱,视野开阔,湖光潋滟,江山秀丽。山上林木葱茏,亭台楼阁,冬暖夏凉。

但说起乾隆停留最久的地方,还是孤山,他在杭州时驻跸的“西湖行宫”即修建于此,这是他每天起居之所。

乾隆第一次来杭州,是在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的三月初一。抵杭第一天,他先登上了吴山,又沿着白堤来到孤山圣因寺,瞻礼康熙皇帝的神御,当晚就宿在隔壁西湖行宫里。

行宫门前有牌坊一座、船坞一处,牌坊题匾为“万福来朝”。当年,乾隆就是从这里开始坐船游西湖的。这个牌坊和船坞,今仍在原位,不过现在的题匾是孙中山所题“光华复旦”,行宫的位置则是中山公园。

根据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清西湖行宫遗址调查报告》,清朝乾隆西湖行宫及其后苑的范围大致为:南至西湖,北至孤山山脊,东至今浙江省博物馆,西面应包括今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行宫主体应包括文澜阁、中山公园和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

一条不过千米的孤山路,沿路尽是乾隆六下江南所见的景。他走过的路,又成为了而今新的景。

中山公园

杭州中山公园由清代行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成的。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雍正时(1727年)把康熙的行宫改为圣因寺,与灵隐、昭庆、净慈三寺合称西湖四大丛林。在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原行宫的一部分建为中山公园。

杭州中山公园高处建有万菊亭、四照亭、团结亭,还有一处以湖石叠成的假山,远远望
去,犹如浮动的朵朵青云,名为绿云径。石上嵌一诗碑,刻诗描绘孤山景色,并赞其为国内园林之绝胜。诗后有一方篆章政在养民,据说是乾隆所写。

公园大门内正对的石壁上刻有两个笔力雄健的彤红大字,相传是宋人手迹。沿阶而上,便可见东侧有一处由亭阁假山、水池曲桥构成的精美庭园。庭园中央是以苏东坡诗句命名的西湖天下景亭,亭上一副以不同字体书写的楹联十分引人注目: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此联巧用叠字,顺涌倒读均成联。有人将叠字折开,略加移动,读作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清行宫遗址

1、头宫门;2、垂花门遗址;3、奏事殿遗址;4、楠木寝宫遗址;5、鹫香庭遗址;
6、玉兰馆遗址;7、贮月泉;8、领要阁遗址;9、绿云径;10、四照亭。

文澜阁

杭州文澜阁,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25号,即孤山南麓今浙江省博物馆内。

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圣因寺,原属于康熙的行宫,被雍正改为圣因寺。

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已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并把散失、残缺的书籍收集、补抄起来;辛亥革命后又几经补抄,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才恢复旧观。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大修缮,面貌一新。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气。

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

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

这一趟来杭州,看见的古迹还真不多。尤其是这个行宫,参观的时候,搞不清楚它的范围(连专家都要考古),不知道建筑的真假,感觉就是面目全非。你觉得这个算得上古迹吗!我看见的只是历史的碎片,行宫的遗迹而已。

不过,你看过这篇文章,行宫遗址的游览就比较容易了,去中山公园看看,走一走文澜阁,拍摄几张照片即可。问路别问行宫,问中山公园文澜阁,询问那些居住在附近的老头们才行,但是不容易碰见啊。

建议的游览路线

坐 7路公交车在岳王庙下车,游览岳飞墓。然后沿湖往回走到孤山路口,路口有桥,桥头的亭子里是苏小小墓。上桥,往里走不远就是孤山公园,再走一点,就到孙中山写的光华复旦牌坊处,这里就到行宫遗址了。中山公园,文澜阁,图书馆,拍几张照片就可以了。


断桥残雪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孤山路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中山公园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孤山公园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文澜阁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叠石中的精品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乾隆驻跸杭州图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乾隆南巡图卷,乾隆驻跸杭州图


导游图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我建议从孤山路进去比较近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苏小小墓就再孤山路口,从这里进去比较近



感谢渔歌听海收录本文至《新浪好博文》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1630西湖孤山千尺路行宫风雨三百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