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穷人栖身之所蒙古包区
 
 
 
  乌兰巴托的蒙古包区
乌兰巴托的蒙古包区
 
 
 
  
乌兰巴托是一个既时尚又传统的城市,两者居然能共存,真的很奇葩,也很费解。而且,这里的问题,潜藏着不稳定因素,难得说清楚,你只能自己看看,想想。
 
住
 
   我们先说说乌兰巴托居民住的问题。
 
  
现在的乌兰巴托,有高楼大厦,还真不少,机场也很漂亮,这没什么可说的。很奇葩的是,乌兰巴托的市区有不少的蒙古包。即使是繁华市区,蒙古包也不鲜见,随处可见。就在我们住的宾馆对面就有不少的蒙古包,次日早起我推窗就看见了,还有不少的卫星电视天线挂在那里。我以为郊区或者市郊结合部才有蒙古包,到了市里一看,繁华地带也有不少的蒙古包。
 
   图片里看得见,住平房和蒙古包的家庭,还有卫星电视。导游说,现在家电已经普及了,冰箱电饭锅,一般家庭都有。
 
  
你不要以为蒙古穷人才住蒙古包,有的牧民到了乌兰巴托,做买卖发家了,自己有了房子,这样的富人,也住蒙古包,导游说他们住房子不习惯,开始只住三天,就搬回蒙古包,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适应,留下的蒙古包也不拆掉,出租。看来,传统的倾向是很强的。
 
  
乌兰巴托的房价是一万元人民币每平米(一般地区),一般工薪阶层很难买得起,何况那些破产的牧民。而蒙古包的造价就很低,谁都能住得起,有的家庭从草原搬家过来,就是连蒙古包一起搬,根本不用买房子。
 
  
游牧生活的牧民搬家很方便,很熟练,弄一辆卡车即可。他们在乌兰巴托的蒙古包区租一块地皮,一天时间,就能把新家建设起来。
 
  
市区已经没有地皮可以安排蒙古包了,后来的人只得住到郊区,以致这片郊区形成了新的行政区,就是本文说的蒙古包区。它的位置在从乌兰巴托到特日勒吉国家森林公园的路上,车子开得很快,导游一指:乌兰巴托的贫民区。所以,是车拍的照片,数量不多。
 
  
这里只有电力供应,大路有路灯,里面的小路可没有路灯,都是穷人,经常失业,事业不顺畅,酗酒众多,犯罪频发。这里,潜藏着不稳定因素。小偷小摸比较多,游客需要注意,导游也会提醒的。
 
  
其它的市政设施一概没有的,都是土路,雨天道路泥泞;最主要的是没有上下水,厕所只能是旱厕;食用水得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弄;由于私搭乱盖,没有规划,自己的院子大了,可留下的路面很窄,清理垃圾的车子进不来,垃圾都是找一个角落先堆着。所以,蒙古包区里面的卫生条件很差。
 
  
其实最要命的是没有暖气,乌兰巴托的冬天可以达到零下50度,没有暖气的日子怎么过,有钱的买煤,没钱的烧垃圾,烧牛粪。所以,乌兰巴托的天空污染很厉害,你从照片就可以看得出来。蒙古包区和市区的公寓楼比较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极分化一目了然。新上任的市长,准备改善这里的生活条件,一算账,费用不少,能否实现是个未知数。不过,已经开始着手干了。
 
衣
 
  
巴黎穿什么,乌兰巴托就穿什么,蒙古人一点不含糊。乌兰巴托市中心的成吉思汗广场上,你总能看得见漂亮、时尚的职业女性。在名叫GOBI的服装店里,各种款式的时尚服装随便挑,那些服装在北京上海广州也能领导时尚新潮流。
  
在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广场上,偶尔你能看得见穿着蒙古传统民族服装的女士,或者更少的男士,尤其是节假日,那是蒙古人展示自己心爱服饰的机会,也是旅游者猎取好镜头的时机。
 
  
蒙古国没有姓氏,但是有部族,每个部族的服饰不一样,你要是看见了,不要当作蒙古国的少数民族,他们都是蒙古族,只不过属于不同的部族罢了。蒙古国的少数民族只有一种,哈萨克族。
 
   时尚和传统,蒙古人更爱哪一个,这很难说。蒙古导游说,我们这里的冬天很冷,可达零下50度,得穿皮大衣,貂皮的,很多女士都穿蒙古传统的貂皮大衣,戴蒙古式的狐皮帽子围巾。冬天你们来,一定能看得见。
 
  
不过,我觉得买得起那些衣服的蒙古人不多,许多搬到乌兰巴托的牧民,还都是穿的蒙古袍。只要你在街上溜达一两个小时,一定能看得见穿着蒙古袍的牧民。我看,乌兰巴托的两极分化很严重的。  
 
食
 
  
蒙古国传统的食物,就是羊肉、牛肉,奶茶。羊肉17元人民币一斤,很便宜。蔬菜很贵,非常贵。老百姓天天吃肉,喝奶茶,不会厌倦,保持着传统的饮食方式。
 
  
蒙古不种蔬菜和粮食,所以蔬菜很贵,吃蔬菜很奢侈。但是时尚的蒙古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吃西餐,那蔬菜多。一碟子凉拌蔬菜价格是一万蒙图,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都是蔬菜,但是这个价格在蒙古可买一公斤羊肉。
 
  
在蒙古,有钱人不是吃肉,而是吃蔬菜,哈哈。我们团餐也吃过西餐,蔬菜都是吃生的,佐料没有酱油醋,也没有辣椒啥的,拌料是糖和柠檬。
 
  
乌兰巴托有大型超市,什么蔬菜都有,粮食也很多,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还有北京的白酒二锅头。只要有钱,啥都买得到。
 
  
蒙古国公众场合禁止抽烟,只能在指定的区域抽烟。年轻人抽烟卷的多,牧区牧民有的还吸鼻烟,那种古老的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年了,可在蒙古还有,确实令人惊奇。这是导游告诉我们的,可惜我在草原上没有拍到照片。牧民都在忙着呢,没功夫抽烟。
 
行
 
  
我仔细看看,住蒙古包的人家,自己有小汽车,有的人家还有两辆汽车,导游说,这就是乌兰巴托总堵车的原因。乌兰巴托没有立交桥,也没有地铁,堵车是必然的。乌兰巴托的二手车很多,大部分是日本车,很便宜,因为没有关税嘛。
 
  
乌兰巴托的加油站,到处都有,很方便,自驾游没问题。汽油都是从俄罗斯进口。油价,92号汽油是五元一角人民币每升,和中国差不多。
 
  
在亚欧峰会期间,蒙古国给53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乌兰巴托建设了53套别墅,推窗一望,一片草原上牛羊在奔跑,这种景象,你在别国的首都很难看得见,很奇葩吧。
 
  
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节假日期间看见牧民骑马来乌兰巴托逛大街。导游说,偶尔还有骑骆驼来乌兰巴托的呢。可惜,我没看见,哈哈。
 
    
乌兰巴托的主干道现在是“和平大街”,是唯一一条贯穿整座城市的道路,被蒙古导游称为乌兰巴托的长安街。总的来说,乌兰巴托的路面,比较差,和平大街也不例外只是稍微好一点点。
 
  从黎明到日落,和平大街一直车流不断,交通拥堵问题非常严重。在这条路上开车就像上了一条传送带,只能一点一点往前挪。道路两旁的公寓楼建于苏联时代,早已经破烂不堪。在边道上行驶不到50米就会遇到路障,莫名其妙地堆着生锈的铁和混凝土。周围的写字楼丑陋笨拙,并且非常隐秘,就连出租车司机也很难找到它们的位置。
 
  很多最近涌入乌兰巴托的牧民,都不适应城市生活。他们不会开车,不知道如何穿过繁忙的马路,更不了解城市环境下的社交生活微妙之处。内心感到兴奋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些鲁莽的行为。在乌兰巴托,站在货摊前排队等候时突然闯入一个牧民打扮,草原马靴、毡帽和传统腰带,脸上写满沧桑的人,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他会用肩膀将其他顾客挤走,而后挤到队伍前面,看看到底在卖什么。如果队伍中有其他牧民,也会用力推他,但他们不会打架,也不会心生反感,这是他们的行为方式。
 
  这些人自由惯了。即使在乌兰巴托生活多年,他们仍然是牧民的性格。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看看他们如何过马路你就知道了。他们会突然冲过去,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他们不会选择妥协,即使面对飞驰的汽车也是如此。牧民性格粗犷,没有人愿意守这样或那样的规则。
 
  
如果你想自驾游,在乌兰巴托开车得注意。
 
 我们宾馆的对面拍摄的
我们宾馆的对面拍摄的






 住蒙古包,开汽车
住蒙古包,开汽车
 蒙古卫星电视
蒙古卫星电视
 蒙古卫星电视很多
蒙古卫星电视很多

 蒙古市中心的蒙古包
蒙古市中心的蒙古包
 在乌兰巴托看见的蒙古国女士,也漂亮得很呢
在乌兰巴托看见的蒙古国女士,也漂亮得很呢
 
 GOBI的服装店
GOBI的服装店
 
 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广场上,你总能看得见漂亮、时尚的职业女性
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广场上,你总能看得见漂亮、时尚的职业女性

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广场上,漂亮、时尚的职业女性
 大妈们到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广场上逛大街
大妈们到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广场上逛大街
 乌兰巴托蒙古小朋友欢迎我们的到来
乌兰巴托蒙古小朋友欢迎我们的到来
 
 蒙古小朋友欢迎我们的到来
蒙古小朋友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个要一万蒙图,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蔬菜、巧克力都很贵
这个要一万蒙图,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蔬菜、巧克力都很贵
 这个也要一万蒙图,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蔬菜很多,但是这个价格得买一公斤羊肉
这个也要一万蒙图,相当于30多元人民币,蔬菜很多,但是这个价格得买一公斤羊肉
 吃肉没问题
吃肉没问题
 郊区的大型超市,这里啥都有
郊区的大型超市,这里啥都有
 蒙古的油价,每升1530蒙图,和人民币5.1元
蒙古的油价,每升1530蒙图,和人民币5.1元

 乌兰巴托汽车的新牌照,老牌照有国徽
乌兰巴托汽车的新牌照,老牌照有国徽
 蒙古乌兰巴托郊区的草原
蒙古乌兰巴托郊区的草原
 在蒙古乌兰巴托,马匹也是交通工具,不常见而已
在蒙古乌兰巴托,马匹也是交通工具,不常见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