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记述的古印度雷人的生活
唐玄奘描述的古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实在雷人。
唐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作为访问学者,访问了印度的各个地区,研究佛学。回国后,从事翻译和著述,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对古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作了生动的描述。为使阅读流畅,本文只在重要之处列写少量原文。
用树枝刷牙
饭后,他们用柳条漱口刷牙,并要洗手。原文为“馔食既吃,嚼杨柳枝而为净”
不洗浴完毕的话,他们不会彼此接触。每次入厕之后,他们都要洗干净身体,并喷上香水。
牙齿上色修饰鼻子喜欢赤足
大家都知道印度人的牙齿很白。印度古人的牙齿其实也很白,但是觉得染成红色、黑色更好看;还不原意穿鞋;女子穿耳戴耳环,觉得鼻子穿环修饰更美,现在还有这个习惯。
游记中写道:“人多徒跣,少有所履;染其牙齿,或赤或黑;齐发穿耳,修鼻大眼。”
古印度人玉米做蛋糕
最常见的食物是牛奶、黄油、奶昔、绵糖、冰糖、蓖麻子榨的油,和玉米作的蛋糕,这是主食。
他们一般吃新鲜的鱼肉、羊肉、羚羊肉和鹿肉,不过有时也腌着吃。严禁吃牛肉、驴肉、象肉、马肉、狗肉、狐狸肉、狼肉、狮子肉、猴肉等。
吃大蒜要被逐出家门
吃大蒜的人,要被家里赶走,不允许住在镇里或城里。“蒜虽少琰食亦稀,家有食者驱令出郭”
印度人不会蒸饭
家庭用品并不缺乏。尽管他们有煎锅和炒锅,但他们却不知道煮饭的蒸锅。
“虽釜镬斯用,而炊甑莫知。”甑,即甑子,我国蒸饭的木制炊具,现在已经很少使用。都用电饭锅,直接煮熟。
从古至今印度人吃手抓饭
他们有许多淤泥制成的器皿,很少用红铜器皿:他们吃饭时只用一个器皿,所有的饭菜都放在一个盆里,用手抓着吃。没有汤勺,也没有茶杯,当然也不用筷子。原文记载:“手指斟酌,略无箸匙;至于老病乃用铜匙。”箸,即筷子。
已经使用一次性餐具
印度人对个人卫生十分在意,在这方面,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他们在饭前要洗手,从不吃上一顿剩下的东西,不互相夹菜。木制和石制的器皿,在用完后必须销毁(一次性餐具);金、银、铜、铁制的器皿,在每顿用完之后都要清洗和擦亮。
原文为“残宿不再,食器不传;瓦木之器经用必弃”
草根百姓只能住在城外
城镇和村庄,都有几座城门,城墙又宽又高,城内街道曲曲折折,道路蜿蜒逶迤。交通要道都是土路,店铺设在道路两旁,上面挂着幌子。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清道夫等,不能住在城里。这些人在屋外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他们的屋子都建在郊区,被矮墙围起来。
城墙上的塔楼是竹子搭建的
这里的泥土柔软而泥泞,城镇的墙大多是用砖和瓷砖建造的。城墙上的塔楼是木头和竹子搭建的;房子都有阳台和瞭望台,这些建筑也是用木头建造的,
上面抹上一层石灰和胶泥,屋顶盖着瓦片。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和中国建筑的样式类似,盖屋顶的材料有茅草、瓦片、树枝和木板。屋里的墙上抹着大量的石灰和泥浆,还参杂着牛粪,以起粘合作用。
抛撒鲜花的风俗
不同的季节里,印度人抛洒不同的花朵,这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习俗。(东南亚和我国的西藏,都是用鲜花祭祀神灵,本博注)。
修鼻大眼,至今仍能看见
多漂亮的美女,修鼻大眼后很难看
现在印度人还是手指斟酌,有汤匙了
荐本文至博客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