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槟榔江雷人的鱼居然会上树
孟子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若:你)意思是,以你所做的,要达到你所希望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总之,到树上去找鱼,是没有希望的。自古以来,中原人都这么看。
当我们云南行的导游小张,说腾冲有会上树的鱼,我以为就是瞎编的,聊以为大家解闷而已,没当成真事来听。事实证明,还真有其事,有照片为证。
腾冲市西北边境,古永乡的猴桥坝子,有一条美丽的槟榔江,江里有一种会上树的鱼,叫做“石扁头”,也叫“石贴子”,因鱼头特别大也叫“大头鱼”,最通俗的名字是“上树鱼”,学名是“黄斑褶鮡拟鱼晏”。青背黄胸,头大尾小,属鳐形目鳐科的一属。这种鱼很少见,只有这里有,是水中的大熊猫。
每年雨季到来,平静的槟榔江,突然江水暴涨,把江岸、江中的树木淹在水中。这种鱼就趁此机会,游上水面,吸附在树干上躲避浑水,准备在树上产卵。随着洪水的渐渐降落,趴在树干上的鱼也露出了水面,把卵产在树上。鱼卵在树上,可避免被洪水的急流冲走,也避免成为其它鱼类的佳肴,得以存活,日积月累逐渐演化为一种会上树的鱼,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两栖动物。
这种鱼极喜好藏于江底的石缝中,或石壁上,头呈扁形而称“石扁头”、又名“石贴子”,学名“黄斑褶鮡拟鱼晏”。他们靠胸生吸盘将身体吸附在石头或树上,身体还能左右、上下移动。这些功能,为其它鱼类所不及。
当地捕鱼人,在洪水渐渐退去之际,悄悄地、慢慢地走近树下,用网兜在树下边接住,竹竿往树上一敲,鱼儿便纷纷落入网里。但如果你走近时脚步过重,惊动它们,不待你张网,树上的鱼就不约而同一齐跃入水里,倏然而逝。这里的人,善于缘木求鱼。两千多年前的山东人孟轲,虽然博学,当然不会知道远在西南边陲的腾冲一个山旮旯里的人们,非缘木求鱼不可。
槟榔江上游没有污染,水草肥美。浮游在水里或依附在石头上的虫子、苔藓,是上树鱼食之不尽的美味佳肴。上树鱼肉质细嫩,刺少肉多,其味鲜美无比,或煎或煮或炖或烧,都有独特风味。尤其是当地有名的特色菜“江水煮上树鱼”更是美味。当地人就地取槟榔江的水,配以当地特有的酸笋、老缅芫荽、花椒、小米辣椒等佐料,做出来的鲜鱼汤味道格外鲜美,汤中的上树鱼,酸鲜甜润,滑而无刺,实属食中之极品。
在古永乡看见了这种鱼。
现在这种鱼生长的地区槟榔江,已经列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该鱼种列入保护鱼类之一。现在禁止捕捞、售卖上树鱼,遗憾,吃不到了。
附录:
农业部关于建立上树鱼保护区的公告摘录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农业部办公厅农办渔[2009]34号,公布了各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槟榔江黄斑褶鮡拟鱼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为八百三十七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五十七公顷,实验区面积八百一十六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全年。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腾冲县槟榔江上(属伊洛瓦底江水系),核心区范围包括槟榔江主要源头大岔河(三岔河库区以上河段)约十九公里河道;实验区,包括三岔河大坝形成的一级库区(6.96
km2)、胆扎河(约10km河道)、轮马河(约10km河道)及古永河下段(约20km河道)。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斑褶鮡拟鱼晏,当地称为上树鱼。
腾冲古永乡槟榔江
槟榔江
槟榔江上游多石头
(该照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槟榔江边,吸附在树干上的石扁头(小张手机里面的照片)
石贴子,又名石扁头,学名是“黄斑褶鮡拟鱼晏”,国家级保护鱼种。青背黄胸,头大尾小,一个农民家里看见的上树鱼
石头扁有横纹之处,就是胸生吸盘,靠它吸附在树干上,一个农民家里看见的上树鱼
本文被推荐草根博客要闻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