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7时空逆转虹饮山房接驾乾隆南巡
苏州知府傅椿忙碌了一个月了,心里还是没底,明天乾隆爷就要到苏州了。其实,一年前王爷就布置了接驾任务,大体上已经安排妥当,木渎镇的灵岩山行宫已经修好,王爷也来看过了,还是不放心。也难怪,只要一个小小的纰漏,就会丢乌纱帽,甚至丢掉性命。
不是苏州知府傅椿没有本事,这次乾隆爷带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乾隆爷自己的家眷,皇太后钮祜禄氏,皇后,皇妃好几位,仆妇丫鬟一大堆,不能让皇后们自己洗衣服啊,那时候没有洗衣机,都是拿手洗。他们身边的仆夫走卒也不少,跑腿苦力活都是他们的,身边用惯了的人,机灵有眼力劲,使唤方便。谁出差带这么多家人?也就是皇帝罢了。还有不少办事的王公大臣。这些都勉强说得过去。
他老人家还携带画师随行,把喜欢的名胜画下来(例如嘉兴烟雨楼)。乾隆爷喜欢徽菜,带来他的御厨班子随行,以便学得接驾宴中的徽菜佳肴的烹饪技艺,并采购到相关徽菜原料带回宫中去试做。这些人都带来了,真是的,啧啧。怎么办,我也得接待呀,还好,我已经请来了有名的徽菜师傅。另有护卫2000多人,合计起来,随行人员多达2500多人。
从此,乾隆这么奢靡的南巡,搞了六次,把国库掏空了,满清政权由此逐步衰落。这是后话。
皇上陆路用马达五六千匹,大车百余辆,水路用船千余艘。其中御舟五艘,随行人员船只四百余艘,御马5000余匹,乳牛75头,羊1000余头。光使用民间征来的拉船的纤夫就有3600人之多!这样的阵容,简直就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和电视剧的戏说大相径庭。不过,知府抓重点,只管皇帝家人,和王公大臣官员,其他人由下面的人去张罗。
皇帝家人安排住在行宫,王公大臣等官员住在徐世元家的虹饮山房。徐世元非常高兴,还担心这个任务给了别人家。在木渎镇,也就是徐世元家的条件还可以,其他人家都不是很满意。
首先,徐世元家的虹饮山房,有戏楼,春晖楼,场院宽阔,能容下几百人,乾隆爷喜欢看戏。其他人家都没有这个条件。
其次,虹饮山房的花园好,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他园林,环境优雅,是乾隆喜欢的款。
再有,驻跸地木渎,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是水乡,乾隆的船只可以从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这里舍舟登岸。市区喧闹嘈杂,不宜办事休息,也没有这么宽绰的地方。
四者,徐家门口的码头宽阔,可以满足乾隆随行官员几百艘船只的停泊。门口广场也很大,可以停泊乾隆爷的车辆,看完戏后方便地坐车回灵岩山行宫。
乾隆到达木渎,在御码头弃舟登岸,进入虹饮山房,非常满意,非常高兴,还不住的夸奖这里做的徽菜,知府傅椿也一块石头落地。晚上看戏,皇太后非常高兴,乾隆爷兴致也很好,还上台表演一段剑术,观众非常捧场,连连叫好。观众除了官员,就是当地士绅,都是有势有钱的人。乾隆爷夸奖知府傅椿很会办事,知府傅椿乐得屁颠屁颠的合不拢嘴。
姑苏果然不错,真乃天下富贵之乡,乾隆早已向往这里,夙愿得以实现,京城的供应仰仗苏杭,这是他南巡的重点。以后的五次南巡都要驻跸在虹饮山房,看戏,下棋,游乐休憩,会见宾客。

驻跸地木渎,风景优美,环境幽静
木渎是水乡,乾隆的船只可以从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这里舍舟登岸。




河对面就是乾隆的御码头

御码头碑亭

御码头和虹饮山房门前宽阔的场院

待渡亭

宽阔的码头

御碑亭

乾隆题字

乾隆的诗歌

虹饮山房门口的广场


刘墉题字
苏州虹饮山房,是乾隆年间私家园林,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六次下江南,必到木渎虹饮山房,在此弃舟登岸,游园看戏;刘墉等随臣二度下榻虹饮山房,留下了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清末,小隐园部分成为“刺绣皇后”沈寿故居。




舞彩堂的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

不信今时无古贤

舞彩堂,厅堂横批“程子四箴”为刘墉所书
舞彩堂为乾隆皇帝接见地方官员的议事厅,厅堂横批“程子四箴”为刘墉所书。厅堂后半部分是乾隆看戏的地方。

戏楼
院子中间的龙图案
戏楼雕梁画栋,建筑精美,乾隆很喜欢
戏楼名曰:春晖楼
花园里的荷塘喷泉
草木繁茂
假山绿荫里的建筑,错落有致,乾隆和他的后妃们很喜欢
虹饮山房的花园好,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他园林,环境优雅,是乾隆喜欢的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