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日本的出发地扬州文峰寺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佛教的一个流派)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艰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十四岁时,因为喜欢学佛,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年),鉴真在大云寺从道岸禅师受戒。道岸是高僧文纲的弟子,也是一位著名僧人。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后,他随道岸禅师来到佛教最盛的洛阳、长安游学。后在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此时鉴真才22岁。开元二十一年(733),道岸的另一弟子义威圆寂后,鉴真遂成为这一地区佛教界的“宗首”。他不仅讲佛写经、剃度僧尼、修寺造佛,而且还从事救济贫病、教养三宝等活动。当鉴真四十五岁时,由他传戒的门徒达四万多人,成为江北淮南地区“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著名高僧,佛门领袖。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但是鉴真没有得到唐朝政府的允许或物质上的支持,且当时航海技术和造船业都很落后,困难很大。鉴真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经过四十天的海上颠簸,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达日本。
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先后有三十六人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列。只有鉴真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实现了毕生的宏愿。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我们先辈曾经作出了艰苦的努力,甚至牺牲,这是写在历史上的事实,任何人也不能否认。
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鉴真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世代友好的使者。尝治愈日本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称誉鉴真为“过海大师”。
鉴真第六次东渡时,他的弟子仁婺从婺州(浙江金华)来到扬州,听说师傅东渡受阻,十分同情,便决定用自己来时乘坐的船,从古运河的文峰寺接鉴真离开扬州,到黄泗浦(今张家港西北长江之滨)搭乘日本遣唐使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鉴真是大明寺的住持,从文峰寺出发可以避人耳目。搭乘日本遣唐使船,可以不必持有出国赴日的证明,检查也不会太严格。出发前,唐朝政府得到消息,还真来船上检查,鉴真被日本大使藏在自己的船舱里面,躲过了检查。下面就是鉴真第六次东渡出发地文峰寺,及文峰寺门前鉴真上船的运河码头照片。

远眺文峰寺的文峰塔

文峰寺的文峰塔倩影

文峰寺庄严肃穆


运河上看文峰塔


鉴真东渡日本从扬州文峰寺出发

文峰寺大雄宝殿

点击放大

文峰寺鼓楼

文峰寺钟楼

文峰寺门前的码头,鉴真从这里出发,东渡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的文峰寺码头乘
友情提示:坐2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文峰寺门口

鉴真造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