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6黔中第一楼水上甲秀楼

南明河上的甲秀楼,与浮玉桥边的翠微园古建筑群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俨然一幅水墨画
我的家乡,就是这美丽的山城贵阳,前后几次回家,拍了不少照片,现在把作为贵阳标志的甲秀楼的照片,集合在一起供大家欣赏。甲秀楼建立在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旁边就是古建筑群翠微园,是繁华都市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同时还是四百多年的古迹,楼上不少名人雅士的对联诗词,文化底蕴丰厚,中外游人流连忘返,享誉世界。

云贵高原上的贵阳市,是一个山城,城在山中,有的山也在城中
可幸的是,南明河穿城而过,滋润了山城,也给山城增添了不少秀色

林城贵阳,有山皆绿,郁郁葱葱,南明河穿城而过,真是山清水秀美如画

甲秀楼就是建立在南明河中一块巨石上的古建筑,春意盎然 

耸立在南明河中的甲秀楼,春天来得早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中,以河中一块巨石(鳌矶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公元1598年,至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有“黔中第一楼”的美誉。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贵阳甲秀楼建立在一块巨石(鳌矶石)上

甲秀楼有桥与岸边连接



甲秀楼正面

甲秀楼正门,门上有对联
从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一直在贵州为官的易佩绅曾为甲秀楼撰写过一幅对联。我认为这幅对联最能体现甲秀楼的人文精神。其联曰:
风尘莽荡此登楼,问两游郡县,休戚何如,忧乐莫忘平日志;
身世苍茫一搔首,叹万里江山,古今多故,安危须仗出群才。
风尘莽荡此登楼,问两游郡县,休戚何如,忧乐莫忘平日志;
身世苍茫一搔首,叹万里江山,古今多故,安危须仗出群才。
一幅长联的上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长联的上联: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牂牁,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长联的来历: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其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朕还多26个字。
长联的变迁,没有缩放,点击看大图
长联的变迁续
甲秀楼通过浮玉桥与岸边的古建筑群翠微苑连接,风格统一协调

加载中,请稍候......